• 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典"的煩惱

要拍出好照片是不需要高級甚至經典相機

但在能力範圍內"體驗"各種經典相機也是一件不錯的享受

許多東西是要自己用過看過才會知道

像是親眼看過正片才知魅力,也才會感覺多花點成本拍正片是值得的

中片幅的拍出的細節也是看過才知它的優勢在哪

只要不是花大錢為收集而收集,買來都放防潮箱,偶而拿出去就覺得自己是大師

能多玩玩多了解各年代相機工業的智慧結晶也未嘗不是件美事
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therionchu/
經典和好用似乎是兩碼子事
其中要牽扯到這相機在當代的工藝,可能已經是堪稱奇蹟
或者是這相機在當時有什麼具體的代表意義,值得流傳百世
甚至它有什麼特異功能,是同期出品的相機所不能的,甚至空前絕後

小弟有好幾次經驗
一些心儀已久的經典相機,即使已經和網兄匯款買定
卻仍舊在網路上查詢了幾千幾萬次資訊,嚴重影響上班情緒
直到貨到的前一天,還有點興奮輾轉難眠

拿到的時候實際把玩它,操作的感覺是蠻扎實
例如NIKON大F,CANON F-1之類的巨獸,拿來敲人腦袋肯定是最凶狠的武器
但偶爾和朋友相聚,拿出來屁一下,幫大家拍點照片
炫耀一下說這台是經典,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蠻有成就感的
此時的我就是個準器材控

但是真要實戰,要出遠門,要環島,我可不會拿這樣的相機出門
當然,一定也有所謂的輕便經典
我可能就會拿OLYMPUS OM2,取它的小巧
或是得過歐洲設計大獎的PENTAX MZ5n,取它的自動和強大功能

偶爾想當個聞青,那就拿起OLYMPUS PEN F到街上晃晃
拿起L398測光表測啊測的,究竟準不準,老實說連我也不知道XD
朋友還笑稱我是以中大片幅精神,在拍小氣片幅
真的是自己爽就好~哈

說實在的,有的相機外型很讚但是不會想讓你拿出來當主力
有的很輕便,但是功能不夠全面
有的相機則是極穩定,功能很強大,但是外型又不夠虛榮,操作也沒有扎實感

在沒有一台相機可以全面滿足我(或是買得起)之前,我想我應該還是會只入不出
就像前面網兄所說,沒差這點錢的話就別賣了
每當我動起要賣掉念頭時,都會想起一些前輩曾在網路上說:
這一台我曾經擁有,要是有機緣的話還會再把它買回來玩

當然,賣掉相機補差價換另一台也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策略
比較沒有那麼重的負擔,在出門拍攝選擇上也就沒那麼矛盾
但小弟就是狠不下心賣掉它們,事實上也盡是一些不是很值錢的機器

但是在我心目中,每台都是能獨當一面的經典
是我的煩惱,也都是我的最愛
銀鹽集散地 http://momoko.ws/film blueghost'blog http://blueghost.net/blog
劍論山華 wrote:

F6觀景窗放大倍率74%
FM2觀景窗放大倍率86%
應該是FM2的觀景窗比F6大又明亮
所以就Nikon相機,您該去體會FM2的觀景窗!...(恕刪)</blockquote>
唉!我又不是沒用過FM2,
FM2是MF機身,放大率本就比AF機身大,
重點是亮度有差
我是覺得不需要太執著"經典"一詞 畢竟每個人的喜好不同 你認為是經典的未必大夥同意

說起來相機既然是人在用 顯然價值的取決應該在於用的那個人
所以我自己認為夠格稱經典的相機 是要能跟自己有共鳴的機器
穿著附會 或是附庸風雅等等的道聽塗說 終究只是靠著別人的脈絡去強加諸在自己身上

像我多少是設計工作背景的關係 我對於相機的機械美感 跟 設計的巧思非常著迷
多半我最後會選擇的原因也是這些 我鮮少因為單方面性能的好壞去購買底片機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 性能是不重要的.....)

像CONTAX T3
洗鍊的機身質感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我最愛的其實是他的手腕繩設計
藉由一個簡單的小扣 巧妙的也融入能輕鬆轉開電池室的工具 相當聰明而且成本又低

又或是NIKON 28TI
就算是現在看仍舊前衛的指針設計 不可思議的跨領域合作 激盪最古典又摩登的美感

還有CONTAX G
不管是內在規格性能 或者是外在的線條手感 強大卻不多的G鏡群打造最完美的系列
而打從我知道有黑G2的存在 我就下定決心一輩子一定要入手一回才甘願...

FM2是我第一台底片機 朋友都虧我傻 這麼貴買一台國民底片機
但是他的紮實跟好用 只用用過他個把年的人才能體會
我挑選的是早期蜂巢式快門簾的機身 剛買的時候好幾次都看著那簍空的設計出神 真美的機械

M6則是印象深刻的經驗
買的時候價格很漂亮 影友還特地從台南上來跟我面交試機 我則略盡綿薄補貼一點車馬費給他
銀貨兩訖後 我問他這麼漂亮的機子這麼漂亮的價格怎麼捨的賣?他笑了笑講完 我聽了也大笑
"那天老婆去檢查說 懷孕了....."

感覺得出來他其實很不捨賣給我 但也有他的考量 而我能回報他的就是努力地拍照跟好好保存他.....


上面每台機子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一些故事之於我 也因為這樣 這些機器對我才有價值 才有意義
對我來說 不只是因為他有不有名?或是價格高不高?他們夠經典是因為:與我人生每個階段產生的共鳴




歡迎到我的網站看看!!https://www.flickr.com/photos/gemini_wu/
電影三個傻瓜說:追逐自己的長處,成功就會追逐你。

馬友友是去追求史特拉底瓦名琴,才變成名提琴家?當然不是......若是只看到名家,卻沒看到名家背後的努力與付出(成功是一分的天才加九十九分的努力),所以就認為自己沒有努力就該和名家一樣配的上經典名琴嗎?應該不是吧......

那把琴不是馬友友的,之前是英國女大提琴名家,早逝的 Jacqueline du Pré 在用的
Jacqueline du Pré 也未曾追求名琴,而是匿名贊助者所提供。 Jacqueline du Pré 死後,該贊助者提供給馬,因為他認為馬配的上用那把琴。

簡單大提琴基本工都弄不好的人,當然別想要有人贊助,寶劍配英雄,狗熊拿寶劍,只是惹人笑話。
鉛筆拿不好,拿鋼筆,就會比較有質感?

所以我自認配不上經典相機器材,也不奢望有人贊助,自然就沒經典問題了。攝影大師布列松晚年,根本不拍照了,他改用素描創作,他的藝術家朋友覺得這沒什麼不同,可惜是大部分人去看他的展覽,不去看他畫了什麼,反而都是在問他攝影和LEICA,而這其實是一個人與一項器材成為經典最大的悲哀。
謝謝!
jihwolf wrote:
寶劍配英雄,狗熊拿寶劍,只是惹人笑話。...(恕刪)


這話題真是老生常談,數十年如一日

經典不屬於C家也不屬於N家,屬於"賣"家

現在網拍除了一些所謂的經典機型繼續受追捧之外,

一般非經典的膠片機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經典是人創造的,是拿來賣錢的,當然會貴到匪疑所思的境界

如果拿在你的手上只會用到P模式,拍出來的照片沒有一點SENSE

給你哈蘇、徠卡真的只會惹人笑話…


death0101 wrote:
這話題真是老生常談,數十年如一日

經典不屬於C家也不屬於N家,屬於"賣"家

現在網拍除了一些所謂的經典機型繼續受追捧之外,


這話題也不是老生常談啦,只是大家都在說明啥是經典
只是大家真的都沒有買太多又用不到,且賣掉又不缺這種小條
經驗嗎?
只能說大家玩出神了><
jihwolf wrote:
寶劍配英雄,狗熊拿寶劍,只是惹人笑話。





很多人都愛自我催眠,玩器材是玩器材,
但是實際上拿好的器材卻拍得很爛,的確很好笑阿。
這才是事實吧。

而且台灣玩器材的真的是玩器材嘛!?還是只是貴的都買進來而已?
真正在"玩器材",其實才是不挑器材的!
任何形式的相機對行家來說都算玩物,而且還能用到該器材該有的品質。



在台灣,我推管伯伯,甚麼樣的器材都知道怎麼玩,也玩得棒。
四方瓶 wrote:
這話題也不是老生常談...(恕刪)


雖然小弟只有幾台傻瓜底片機
不過便宜的底片機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真正用來幹活的機子卻是這些基本型底片機

反而看到太多人設備越玩越好,技術還在瓶頸…!
我只是想問
那便宜底片機和經典等級拍出來到底有什麼不同的呢?

嗯.......嗯.......有酸葡萄的味道


小彭新城 wrote:
我推管伯伯,甚麼樣的器材都知道怎麼玩,也玩得棒...(恕刪)


雖然現在能用來拍照的時間比較少

不過在這裡真的吸收了不少經驗值…

在此小弟先向管背背您敬禮致敬,

其實不只管背背

這裡很多大大也都是小弟的良師易友,感謝您們的良藥苦口~

管伯伯談構圖、取景與視角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