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hea wrote:
ykpig兄別這麼客...(恕刪)
我十年前也時從底片機canon eos 蛙類...連型號都忘了(3 還是 5, 其實用過很多照相機).....開始拍照(從不覺得自己在攝影)....但小弟我是在國外讀書,以前我在澳洲買相機的地方對面就剛好是一個很出名的沖洗店....所以從來都沒有煩惱過沖洗.........那是底片超級容易買的年代....之前買了蔡司鏡頭在5D上用,覺得很喜愛她拍出來照片的感覺跟手動焦的手感,所以開始對蔡斯好奇,就胡亂跑去買....後來發現...到正常的沖洗店都找不到正片........所以前幾天跑去買了一大袋的正片....照到一半.......又記起來..對喔.....底片要到那裡沖洗........有點叫做喚起兒時的回憶!!!
加上剛回國沒幾年....還不是很熟....身邊又很少有同興趣的人。
等待一卷底片照完後還要沖洗.....要看到照片有時可能要1個禮拜以上........我覺得這種期待也是一種樂趣呢....這就叫感性吧(其他人都說這叫傻傻的)
saggittarius wrote:
請問DSLR能放大到...(恕刪)
可能要看是哪種放大方式吧
如果是雷射輸出(相紙那種紙)需要的解析度較高
大概不能放那麼大(不然可能"馬賽克"模糊會很明顯)
像一般沖洗店輸出約300dpi, 故洗4 x 6吋約要200萬畫素了
如此換算, 1000萬畫素應該沒辦法洗多大

雖然廠商都宣稱1000萬畫素可以洗到A3滿版
但我覺得那畫質還是稍稍不夠細緻(以我的標準啦)
相館也說, 理論上洗4 x 6吋約200萬就夠,
但還是希望你提供多一點畫素的檔給她們
我試過, 用400萬和200萬洗 4 x 6, 成相細緻度還是有差
我過去中型相機拍的66正片送滾筒掃描後再作數位輸出
店家換算給我聽, 想輸出20 x 20吋至少需20MB, 30 x 30吋則至少需30MB
當時我要洗20 x 20吋, 簡單換算即約4000萬畫素
(平常我拍600萬畫素jpeg檔, 一個檔案約3MB)
如此推算, 我想1000萬畫素若選擇相紙雷射輸出,
了不起洗到10 x 10吋上下吧
除非是用其他如海報輸出, 大圖輸出等其他相對起來輸出解析度較低的方法
就可以輸出很大張
像海報輸出好像只有75 dpi (如果沒記錯的話, 有錯請高人不吝指正

那這樣1000萬畫素換算起來就可以輸出到40 x 40吋
但問題是那要遠看才比較好, 近看粒子其實很粗的, 網點很明顯
(你可以看看如捷運站台北車站裡的燈箱片, 或是像西門站往西門徒步區那個出口走道常有全幅電影廣告, 包滿整個走廊....那類的就是較大張, 不過輸出解析度其實近看很差, 主角的頭髮都糊糊的)
我是覺得拍人........不必輸出到20吋那麼大張吧
還是選擇用像紙輸出較精緻而自然
而且8 x 10, 8 x 12吋左右, 已經看起來很舒服了
(這大小又剛好你的相機畫素約莫可以涵蓋)

加個框質感就很好了
可以擺桌上
我拍人像也最多洗到8 x 10而已
再大........痘痘, 皺紋都明顯了

兼善天下的心情故事 http://timshea.pixnet.net/blog/
jk251 wrote:
有機會您一定要去達蓋爾洗Fuji超亮麗相紙....
至於正片洗CIBA,有機會我也會去西北試試........(部分恕刪)
哈哈
看來大家都在陳先生那裡有愉快的經驗

西北的CIBA我昨天去拿66正片放20 x 20吋的回來了
質感挺不錯
能符合我的標準 (比爵士

只是沒機會當面向西北的師傅請教一些疑惑
比如哪一部分可以再改善等等
我現在對CIBA的修片過程還沒概念 (哪些作得到, 哪些作不到)
只知道白色(如白雲)的層次很難調, 寧可曝光不足, 拍灰些......會較能放出層次感
倘若可以像跟陳先生一樣當面溝通想法的話
讓我知道以後拍攝要注意哪些細節那就更好了
或許當我在那裡多洗幾次, 跟店家比較熟後就有機會吧
或是等我變大師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