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關於曝光一問

版主你好
目前有店家開始收正片西霸放相了,相對價錢不低,
通常是自己很喜歡的作品或是展覽用才會特別去洗西霸
http://kuangyinlab.blogspot.com/2011/11/2011-ilfochrome.html
我的經驗是使用高階底掃後的電子檔去洗照片已足夠了
正片還是用燈相做為校正參考最準確
不同機身與不同鏡頭就算是套用相同快門與光圈值
拍出來的結果還是有些微差異
你參考看看。
紀錄我的家鄉恆春半島 http://tw.myblog.yahoo.com/southbaypoyi/

daniel168330 wrote:

我這次用正片的原因是:

我買了一台二手底片機之後,發現拍出來的容易過曝。所以開始計畫要校所有的東西,包括二手底片機的測光正確性、電腦螢幕的色調、數位相機LCD螢幕的亮度設定。而我的想法是,以正片洗出來的照片(不是電子檔哦)當標準,來校所有的東西。當然拍正片當時的被攝物,我已經先用數位拍下來,且確定LCD看到的跟現場顏色、濃度一樣。所以到時我就可以從照片中知道我的二手底片機測光差多少了


幾個問題請教:
1.
請問你是用數位相機測光後,所得的光圈快門值套用在底片機上使用。
還是直接使用底片相機上的測光表來測光呢?
(據我所知,絕大部分的老式相機,並沒有點測光的功能。)

2.
請問沖洗回來的正片有沒有放在標準燈箱上用lupe觀看?
還是僅憑數位掃描檔,就斷定底片過曝呢?


另外,回答幾個問題。
1.底片上相機上的iso 更動,僅更動相機上『測光表』的基準。
實際底片的iso才是真正的iso值。
所以對於iso 200度的底片,相機上的對應iso設成iso 160,就是你拍攝的時候加1/3 ev拍的意思。
這個方法,一票老前輩都這樣子用喔。
至於更動測光表後,請店家增減感,那是另外的故事。
說真的那不叫做真正的增減感,以黑白底片沖洗的術語來講,那叫做擴張或者是壓縮。
跟底片反差有很大的關係,跟感度沒有關係。

2.底片濃度的斷定,有底片濃度計,真的底片是否過曝或者是不足。
最標準的作法,應該是用底片濃度計來測定。
台北市八德路上很堅持的一些專業店家,一定都會用這種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我彩色底片的沖洗的工作都找全彩現象的阿發的原因。
丟給他,如果我的底片有什麼問題,通常就是我的相機出問題了。
因為如果他出問題了,他都會跟我講。
另外,以他沖洗底片的品質,基本上我在德國這邊,還沒遇過跟他一樣好的。
雖然我們城市運氣算很好,已經有所謂的專業等級的沖洗店。
但是,我覺得沖的還是不夠好,應該要拿去更專業的沖吧,那就要跑很遠了。

3.手持式測光表的問題,說真的手持式測光表的測光是最準的。
但是所有機身測光表,除了要受到鏡頭的影響外,機身的快門也會有影響。
這些也都直接影響底片上的成像。
譬如如果一台相機的f/2.8 1/125s ISO100 跟 測光表的f/2.8 1/125s iso100比,拍起來暗1/3-1/2 ev。
那應該把那台相機的f/2.8 當成f/3.5 來看待,而不是標示值。

至於數位的..........各家廠商還會fit他們的ccd加演算法.......所以標準在哪,說真的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數位的就是解出來的檔案可以在標準校色與標準光源下的螢幕上,可以正常呈現就好了。
前面那一串黑盒子,消費者也很難管的著。

4.正片需要洗ciba或者是r3嗎?
其實洗的過程就是一次的再曝光,所以無法真的知道到底你的曝光是否正確。
一般正片會洗出來,通常都是有展覽用途。

daniel168330 wrote:
我買了一台二手底片機之後,發現拍出來的容易過曝。所以開始計畫要校所有的東西,包括二手底片機的測光正確性、電腦螢幕的色調、數位相機LCD螢幕的亮度設定。而我的想法是,以正片洗出來的照片(不是電子檔哦)當標準,來校所有的東西。當然拍正片當時的被攝物,我已經先用數位拍下來,且確定LCD看到的跟現場顏色、濃度一樣。所以到時我就可以從照片中知道我的二手底片機測光差多少了...(恕刪)


關於底片機校正,DIY建議買測光表+灰卡比較實在。

1.建立標準環境,標準色溫的恆定光源照射灰卡,設定各種不同的光圈快門值和ISO值,看看相機測光是否和測光表一致===>判斷相機測光正確性。
2.再來就是試拍灰卡,看看拍出來的正片是否和灰卡一致===>快門速度是否有偏移。

關於2.,要先找到沖印軌跡穩定的店家,不然你會被正片沖洗結果給誤導;也要用標準色溫的燈箱來比對。

沖印軌跡穩定的店家,你可以在標準環境用校正過的相機,拍一張色卡就知道了

不過光這些灰卡,色卡,測光表,標準色溫燈,買下來也不少錢

快門速度是否有惼移,以前還有一種方式,用傳統電視來校正。不過現在電視都LCD化了,這個方式就忘了它吧

乾脆送到相機維修店去測快門,人家是用儀器來校正的,便宜又省事...


kingliaw99 wrote:
關於底片機校正,DIY建議買測光表+灰卡比較實在。

1.建立標準環境,標準色溫的恆定光源照射灰卡,設定各種不同的光圈快門值和ISO值,看看相機測光是否和測光表一致===>判斷相機測光正確性。
2.再來就是試拍灰卡,看看拍出來的正片是否和灰卡一致===>快門速度是否有偏移。

關於2.,要先找到沖印軌跡穩定的店家,不然你會被正片沖洗結果給誤導;也要用標準色溫的燈箱來比對。

沖印軌跡穩定的店家,你可以在標準環境用校正過的相機,拍一張色卡就知道了

不過光這些灰卡,色卡,測光表,標準色溫燈,買下來也不少錢

快門速度是否有惼移,以前還有一種方式,用傳統電視來校正。不過現在電視都LCD化了,這個方式就忘了它吧

乾脆送到相機維修店去測快門,人家是用儀器來校正的,便宜又省事...
)


感謝提供標準測試方法之一。

不過一般在測試的測曝光時候,不一定非得用正片不可。
通常用黑白底片,搭配標準沖洗過程也可。而黑白底片沖洗的標準化,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另外提供比較簡單一點的測試方式,就是利用入射式測光表,搭配可以讓窗光照到的白牆,與黑白底片濃度計來做測試,當然比起標準環境光源和灰卡一定還是有落差,但這也不失為一個可以進行測試的好方法。

最後,相機不只快門會有問題,其實機身測光表也可能有問題,特別是其實測光表都要吃電,這部份很容易年久失修,其次是鏡頭的標定的光圈值是否是真實的光圈值,也是可議的。

bearsheep wrote:
其次是鏡頭的標定的光圈值是否是真實的光圈值,也是可議的。...(恕刪)


你得到了一個點!!

的確,早期鏡頭的光圈值不一定是真實的光圈值,這種事在越早期的鏡頭越容易發生。
建議可以挑一個50mm鏡頭,或50mm micro。
因50mm鏡頭做不好是會被笑的,大廠丟不起這個臉
或者50mm micro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以前沒有掃描器,所以50mm micro多被用來翻拍,大廠做不好一樣很丟臉
ebay上有在賣測試快門速度的改裝麥克風, 簡單的光敏電阻加上麥克風接頭, 搭配錄音軟體(有免費的)即可準確地測試出快門速度. 這組合既好用又便宜, 記得好像美金二三十塊.

老相機在修復前後一定得測試快門, 不然正片也不用拍了. 不論狀況看起來再好, 快門速度都會因為年代久遠而延遲. 然即便簡易清洗過, 除非更換已經疲乏的彈簧, 不然也很難恢復當年的最高快門速度. 最高快門只慢一級(1/500->1/250)就要偷笑了.

一般老相機的鏡間快門都是乾式不需要上油, 很多小問題都能藉由泡去漬油等去除老化油脂與生鏽來改善.

kingliaw99 wrote:
你得到了一個點!!的...(恕刪)


其實就算是五十,也是有很多有的沒有的規格沒寫的問題在上面。
而且這些問題,一直到現在新式的鏡頭,還是沒完全解,那是物理限制的問題。
所以器材一到手,都還是得先測試。
咦~~~~~~~~~~~~~~~~~~~~~~~~
>>>>>>>>> good idea <<<<<<<<<<<
這個太棒了, 來去DIY。

rhinocero_tw wrote:
ebay上有在賣測試...(恕刪)

rhinocero_tw wrote:
http://www...(恕刪)


感謝喔~~~~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