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對於拍底片的後製?!


keazi wrote:
不好意思,我想發個問...(恕刪)

一般沖洗店的彩色正負片
幾乎都是機器沖片的
但是機器沖片每家底片性質不同
所以都會有固定規範的濃度~溫度~時間
但是~~目前的底片量少
所以目前的沖映店都是平均值來沖洗底片
就會導致某些底片或正片洗出來的情況出乎意料
所以當時我們都會依照不同的屬性來找配合的沖洗店
尤其是正片~洗出來一拍兩瞪眼
真的要找一家口碑好的店~好的師父
當時我們拍好的正片
會依照不同的廠牌給不同的廠商沖洗
富士就給富士沖洗店
柯達就給柯達沖洗店
富士的底片給柯達的藥水洗
顏色就是不對勁
更別提現在都是大鍋炒

我比較建議
你可以事先問一下擬配合的那家
使用的是哪家的藥水
甚至可以跟店家聊聊
用哪一個底片洗出來效果最佳
如果夠熟
還可以問一下
藥水什麼時候會更新

只要底片洗出來不差
我相信掃出來的影像
應該也不會太離譜


小葉叔叔 wrote:我想來回個後製的問題

大家常常掛在嘴上的後製軟體PHOTOSHOP
你知道嗎
PHOTOSHOP這個字就是照片沖洗店
所以PHOTOSHOP裡面的基礎核心
就是暗房裡面會用到的沖洗~放相的技巧
當很多人還在執著無後製的照片時
很多沖洗照片的師父為了讓照片或正片
看起來好看
花了很多心思幫你後製
每次看到那些自以為無後製而志得意滿的人
我就會很為那些曾經為了鑽研獨家技法的沖印師父叫屈
原來幫你們多曝或少曝一點光
會變成理所當然
為了幫照片矯正色溫
讓某個顏色多一些少一些
變成理所當然

無後製~~~

好大的口氣!!!!



你如果硬要說暗房的沖洗、放相的調整動作叫做後製,
那可以請問一下底片到洗成一張照片的步驟該怎樣做,
才算你定義的"不後製",
水溫不用20度 用16度 算不算後製?
定影五分鐘 改七分鐘 算不算後製?
用蒸餾水沖 用自來水沖 算不算後製?

大哥,你也看一下樓主問什麼?大家回什麼?
每次看到有關後製的文都有人說以前暗房也算後製怎樣怎樣的,
跟沒對到焦扯Robert Capa有什麼兩樣!
相信我,銀鹽一定比你還長壽。
CAT1015 wrote:
你如果硬要說暗房的沖...(恕刪)


不要跟小葉UNCLE計較啦....

人家都靠印象在回問題的
內容正確與否..就沒甚麼好計較的囉~

不要讓他對傳統版有恐懼感好不好!?!?
雖然他說了很多次了 還是每次都來回錯誤內容....

人家當攝影助手那麼久了 被底片荼毒到一個連上來講到底片都會做惡夢的境界
讓前輩輕鬆玩拍照吧!!


keazi wrote:
想請問這邊的大家

對於大家拍的照片,經過底掃之後
還會有什麼後製的動作嗎?

例如銳化、調整白平衡、調整對比?!


又或許只是忠實呈現掃描出來的內容?!

最近拍了幾捲,突然有這個疑惑…
可否請大家分享一下呢?
尤其請自己買底掃的前輩們分享一下 非常感謝~~


如果你拍爛了卻又不想再重拍,那不就是要用後製修一下來達到你要的效果?

當然同一款底片拍久了也會知道什麼樣的設定下大概會出現什麼結果,那還需不需要後製就不很重要了。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kao_photo wrote:
後製那有什麼自欺欺人...(恕刪)


......這是斷章取義嗎?我明明是寫著,我"以前"覺得那是自欺欺人,也"不致覺得"那是罪惡......




我是覺得啦,當任何景物由眼睛所見的廣泛範圍被框取一部份下來開始,
他就已經不只是眼睛所看到的了,已經開始是一種創作了~

適度的經由後製,還原非自己創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失誤,或是彌補創作媒材本身的侷限,這是無可厚非

但是創作因技術之精粗本來就有雅拙之分

如果只是一直仰賴取巧而便利的現代科技後製技術,而放棄了按下快門前的技術挑戰
那這樣完成的照片,真的可以算是傑作嗎?自己在拍攝的當下犯下的錯誤,可以就都當沒發生嗎?

之前有看過一位網友說的一句話,說攝影是結果論,大家只要最後秀一張美爆了的圖,就自然讚聲連連了,沒多少人會去在意這張照片怎生出來的。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吧,若是換成是音樂的演奏,或是歌唱,就沒有那麼多取巧的空間,不就是有很多歌星被批評唱片修的太扯,一唱現場就破功嗎?

或許攝影就是比較沒有"現場"這回事吧?所以黑箱作業就很多~(暗房就很黑了~)

當然啦~如果是要賣錢的照片,力求完美那就在所難免,畢竟那是關係到飯碗以及顧客的需求

但若是自我的創作呢?

如果說我自己啦,

我不會拿一張自己打底稿就用透寫台描照片的素描來欣賞
也不會拿一張油畫經過翻印修正色彩等細節的再印刷出來的印刷品來欣賞

我今天畫的不好,就再努力練習,期待將來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所以我今天拍的不好,那我就應該更加磨練,期待將來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因為就算別人怎麼稱讚我的創作,但是我騙不了我自己~
安瑟亞當斯說
"底片是樂譜,放相是演奏"
攝影=前製(讓光線到達感光元件)+後製(從感光元件到實體照片)

拍照不後製 => 做事只做一半!

"If your pictures suck, lense/camera may not be the first things to change."

timosky wrote:
安瑟亞當斯說"底片是...(恕刪)



哈哈哈~~~這真是給寫不出好樂譜就企圖用各種混音和外加元素譁眾取寵的混過去的人一個絕佳的藉口啊~

如果樂譜寫的爛,演奏也不怎樣,最後只好放到混音軟體裡面東改西改,東調西調........



keazi wrote:
對於大家拍的照片,經過底掃之後
還會有什麼後製的動作嗎?
例如銳化、調整白平衡、調整對比?!
又或許只是忠實呈現掃描出來的內容?!
最近拍了幾捲,突然有這個疑惑…...(恕刪)


個人底片只拍正片。要看,就是要用幻燈機或lupe來看,用其它方式來看正片都很難發揮正片的實力。
正片進底掃的目的只是方便索引,方便洗4*6。
正片要洗成照片,目前R3, CIBA很難找到師傅洗,價錢非常貴。
小弟功力尚未達到值得洗R3, CIBA的境界,不用浪費錢。
較便宜的超亮麗也是機洗,我洗過一次,不差,但細節比起原片流失不少。
如果只是要洗4*6,店家掃的品質就夠洗.

論解析,發色,現在16MP DSLR拍出的結果和底片相比,同樣洗4*6,8*12的結果已不容易區分。因為拿底片去洗也是進底掃再數位出圖,沒人保證負片軌跡能和手冊一致,洗出來的結果也沒有傳統機台的自然,台北廣州街秀舍的傳統機台也收了好多年。

若要數位後製,我就直接拍數位,幹嘛拍底片來找自己麻煩? 還多個底掃失真的問題!

至於黑白片,我沒有認何經驗或數據支持數位黑白較果近似或是超過傳統黑白。

所以個人從沒想過底片數位後製的目的。正片在拍之前就要先想好色溫(該加濾色片就要加)和測光問題,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就大致底定...

樓主最好說明是正片,負片,還是黑白片會比較好討論。
ladiosgenechiwu wrote:
......這是斷章...(恕刪)

大大,我沒有指你,冤枉阿....
keazi wrote:
尤其請自己買底掃的前輩們分享一下 非常感謝...(恕刪)


我有底掃
我都拿來掃120底片
因為135掃起來細節沒有外面機台掃的解析度好

如果自己用底掃無後製
我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的
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同一張底片
你用預設值去掃
完全不去動參數
使用兩套不同的掃描軟體

掃出來的結果就會不一樣了
尤其是負片
你要以哪套為基準
沒有一個標準值

要不要調
就見仁見智了

外面掃的我就通常就不太會去調整了
因為已經夠銳利了 顏色也夠準了
頂多去裁掉格放和調整水平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