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請教大家認為,沖片與底掃重要性,各佔多少分??

Monte920 wrote:
你講的"理論"也許都...(恕刪)


我都已經實做出測試樣本了,怎會是理論?
沖片與底掃本來就是各自為重的領域,放在一起談誰比較重要,風馬牛不相及

我只是在這印證高階C41沖印可以到什麼程度,而不是一直把二流品質當成一流的來談
光是藥水用完即棄,材料成本就是70元/捲,你可以跟我說台灣市場誰願意花130元單沖?

消費者可以不自己控制沖洗程序,但是不能不知道花多少錢可以買多少品質
或許消費市場在你眼中一直在萎縮,但專業市場仍然存在,而且超乎你的想像
infoto wrote:
你可以跟我說台灣市場誰願意花130元單沖



哈哈! 我就用這個錢沖過, 而老闆則正是................... 啊! 不能再講了!


你認為我的感想如何? 其實絕大多數的"一般消費者"不會認為品質若是95%比起98%會有明顯的差別, 更何況135底片的底掃要補償實在是太容易了! 但專業市場就是不惜成本要追求多出的3~4% 如此而已啦, 尤其是120的! 真正要嚴格品質, 又要放大的, 大概剛開始也不會用135來拍啦! 所以一般大眾消費者的認知跟要開攝影展的"專業人士"認知當然就很難會有交集了!
我自己有在沖彩負,也有測試過新鮮藥水(用完即棄)及知名店家沖洗
成果如infoto所言,新鮮藥水沖出來的片基是比較透的

但也覺得如Monte920所說,一般消費者不會查覺到這點的品質差異
甚至我也因為改拍120居多,現在也不太自沖彩負了(理由如下)

事實上,135底片才需要更好的沖片品質
因為片基濃度越高,在掃瞄時所造成的結果是顆粒越粗糙.
(顆粒來自於銀鹽粒子的縫隙)
120底片因為其面積優勢,除非掃非常大的檔再100%放大檢視,不然粒子的差異是看不太出來的
而135底片片基濃度差異0.1,掃瞄的結果就明顯看的出差別

對傳統放相而言,較透明的片基,放出來的影像也相對銳利

以上是這一年多來的沖片,掃描,放相的小小心得
如果觀念上有什麼錯誤,還請各位前輩提出討論 :)
不要吵不要吵 ~~~
通通改拍黑白 !!
通通自己沖 !!
通通自己掃 !!
以 100 分作標準的來說
我覺得沖和掃都應該各佔 40%
而最後的 20% 就是您對掃出來的照片作出的最後調整

沖和掃的步驟都同樣重要
就正如樓上說的, 藥水新舊對底片本身影響其實是大的

另外一環就是掃瞄的過程
可能是機器的不同, 或者是所使用的軟件的不同等等
例如說上面有提到的
平台掃和正宗 film scan 在銳利度和色階處理上就有不同
而使用 silverfast 掃負片和 vuescan 處理負片時候出來的色彩很多時候也有不同

所以
掃瞄過後所得到的影像其實很多時候還未到它應該最好的狀況
特別是負片, 不論您在使用哪一套軟件去進行色彩轉換
其實最後一步的調整工作還是要交給自己去負責
正片的, 就用色溫準確的燈箱看圖修正
負片的, 就用自己的準則把您想要的效果呈現吧

以上是比較認真處理沖掃步驟的做法

至於只是平日隨便拍拍玩玩的朋友, 就不用太認真好了。 :-)
自己玩黑白還蠻重視沖片的
畢竟掃描還可以重來很多次
有是有見過沖片跟掃描找不同店家處裡的朋友
越謹慎得到的成品就越完美
建議樓主怕麻煩的話就多找幾家沖掃風評都不錯的店家試試看
口味合適的話就可以定下來了
flickr.com/photos/henrie/
其實彩色也是可以自己沖的...
國外網站上可以買到 C41 和 E6 的小包裝套藥。
當然彩色溫控非常嚴格,除非有 JOBO 這類的設備,想自己用沖片罐搞是有點勉強...
我很低調,所有好幾銘鏡在我手裡都看不出好在那兒...
首先,感謝各位的回覆!!

小弟這裡先跟各位道歉
不是發文之後就不回
是中間一度....太專業
對於小弟愚笨的初學者而言
插不上話.....


我想,各位前輩
各有各的看法與主張
都非常的有道理
小弟心中也略有一些答案了

千萬不要因為
小弟愚笨,或甚至搞不清楚自己要問的是什麼
的發問,而鬧的不愉快~~

還是歡迎各位前輩繼續給予指教!!

謝謝各位!!

另外,能看到各位在傳統底片這塊,還有這麼多的堅持
我很感動!!
相信這句話,沒有人不認同吧!!!

cj0517 wrote:
樓主是說沖+掃不是...
但若以沖+掃為前提

現在的沖印店

要沖壞的機率

我不敢說沒有

但比起掃瞄效果不佳的狀況來說

沖壞的情形是少得多了

(恕刪)


我的例子: 過些日子再把自己的平台掃描器架起來底掃看看!!

絕對是沖比較重要,沖壞了就沒救,掃壞了,重掃救可以!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