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2263555 wrote:
每張照片都栩栩如生
太棒了
我除了數位單眼外 只有一台mju II
不知能否拍出像KKKKKK拍的那樣
唉
我也是都是用便宜貨阿,
買過最貴的鏡頭是Konica M-Hexanon 90,
最便宜的鏡頭是1900台幣的Leica Elmar 90,(那兩張貓就是用這顆拍的)
這顆脫手的時候還是賣1900,
面交的時候買方還是一附不可思議的樣子,
小弟到現在都還沒買過DSLR咧.
主力是Bessa R2+三鏡,總價不超過3萬五,
更何況mju II本身就是好機一台
底片的魅力,沒用過的人是沒辦法理解的,
雖然現在也少拍了
其實就算是負片也不會差,
找對店家沖掃一樣有好效果,
Xtra 400 + 五X鳥沖掃



現在數位影像越來越多, 所以平常不太接觸底片的人已經習慣了數位比較人工化的鮮豔和純淨的畫面, 所以看到負片比較像灰姑娘的色彩還有它本身顆粒的特質, 自然會有這種"失真"的評論出來. 但這也不能怪他, 因為聽慣CD音質的人, 叫他去聽黑膠, 他是很難去適應那種唱片的"嚓嚓"雜音的, 自然就不能去體會黑膠那種層次分明和更自然的音質, 所以底片也是如此.
負片比起數位, 通常有幾種特性: 1. 反差較小; 2.飽和度較小; 3. 寬容度較大, 層次比較分明 (看看雲的表現就知道了); 4. 受到不同店家沖片和底掃表現的因素很大, 後製較不容易; 5. 解像力並不低, 但銳利度通常較低; 6. 會有底片本身的顆粒感; 7. 不同底片之間的顏色表現差別頗大, 它們的片基通常有獨特的顏色, 像富士就容易洋紅. 綜合以上幾點, 比較不鮮豔的負片比起數位照的讓外行人看起來, 自然就吃虧了, 他們也不會去體會負片有甚麼優點和特色的.
樓主那些照片其實店家處理得中規中矩, 本來負片的表現就差不多如此, 我並不感覺有很失真的地方. 但是, 店家通常只負責掃, 也不會給你後製, 所以會有顏色不出色之處. 樓主如果願意做一點簡單的後製再分贈給同事, 也許他就不會脫口說出"失真"的話了! 不過說真的, 當拍團體照要分送給大家時, 我建議直接拍數位就好, 省得一堆不習慣底片的人在那裏閒言閒語!!

我試著拿那張光頭西瓜把洋紅去掉, 讓它看起來比較像"數位"拍的, 看看樓主的同事會不會比較接受這種色彩?

樓主原圖:

簡單後製過的:

低價負片不脫柯達或富士,
以這兩家來說富士會比較細膩,
尤其以各種場合相對適合的400度來說,
Kodak 400跟Fujifilm Xtra 400 ,後者的細膩度可說好上好幾倍,
但有人喜歡柯達的顆粒感,
另外柯達底片的調性跟他的外包裝顏色很符合----偏黃色調,
Xtra400對紅色則特別敏感,有時後紅色就像上面大哥說的,偏向洋紅,會感覺比較詭異
個人是喜歡Xtra400,
第一便宜好買,7-11都買的到
第二是 400度大部分場合都不太會有問題
第三粒子相對細膩柔和
拍照主要還是自己開心啦,
別人的意見聽聽就好,
況且底片就是最便宜的"全幅",
不需要七八萬十幾萬的代價,
50元一捲底片就是"全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