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應該是每天放學後做三四小時, 做了約四個月,
用的是一台Microtek ScanMaker 8700及 Nikon 9000ED,
掃2000dpi 開ICE (膠片很多情況太差, 開啟是補償那麼一點點)
如果真要自己做, 你有心理準備就是.
喵
這種也算業務用的 掃起來也還蠻快的 品質也不錯喔
2,150 images per hour at 1500x2250 ppi
大家也可以將以前送掃的影像檔拿出來檢視一下。
一、像「諾日士」、「FDI」及「PAKON」的機器(就是相館或沖印店用的商業機器),所掃出來的「DPI」是多少?
我的經驗是:72DPI或96DPI。(DPI跟PPI是不一樣的東西)(而這個案件要的是300DPI)
二、為什麼要設定為300DPI?
我的想法是:主要的應用在於印刷上,因為印刷品是以300DPI做為一個輸出的基準。
三、那這個案件,到底應該用什麼機器承做?
我的看法是先剔除那些機器不適合?
(一)滾筒掃描器:就我個人使用過的機器,掃描「正片」時,效果極佳;掃描「負片」時,我就試了好久,也用了預設的曲線及數值,根本就很難掃得好。
(二)沖印店的大型機台也不適合:請參考「問題一」。
(三)EPSON V750:這台機器的片匣高度總共有三段可以調整,我在使用時,都是用同一個高度,我也很難判斷到底這個高度準不準確?焦點對不對?反正一般用途,眼睛可以接受就好了,但是商業用途,客戶付了大錢,那就不是開玩笑的。此外,也有網友提到,這台機器灰塵超多,當你細掃時,就準備看著畫面上明顯的「白點」出現,開個ICE除塵功能,嗯~~一張負片恐怕要掃到20分鐘,而且效果欠佳,我覺得是騙人的,多費功夫罷了。
但是,偏偏這台V750掃負片的顏色及細節,我覺得是「合格」的,至於正片,唉~~有一好,沒二好。
※全友有一台F1,等級與V750相近,個人沒有實際操作過,不過針對V750「對焦」及「灰塵」都有相關的解決方案。
(四)NIKON COOLSCAN系列,「幾乎」是我心目中的首選了,我沒用過5000ED及9000ED,我用的是「4000ED」及「8000ED」,不過性能也已經相當接近了,但是偏偏我家的「4000ED」妥善率偏低,而且故障的話,維修費用不便宜,維修時程不算短,實在讓我頗有微詞。而且,新的5000ED已經停產了,台灣沒有店家有庫存了,你在「攝影家手扎」、「數位視野」、「雅虎拍賣」、「露天拍賣」也很難找到要賣的人,因為有這幾台機器的人都很惜售,就算丟出來,也可以賣到不錯的價錢,所以要用很便宜的價格取得,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個人的使用心得呢?掃「正片」很正,掃「負片」是一種自虐的行為,掃「很多的負片,還要調色」,除非看在錢的面子上,否則我一定不願意,因為他的設計本來就不是要你大量掃描用的。
(五)還有一些「一萬元」上下左右的機器,唉~~掃掃自己家裡的底片就算了,如果這個等級的機器,掃出來的影像可以滿足這個案件的業主,我想這應該是一筆愉快的生意囉~~~
※所以出線的機器呢?咦~~~「沒有」
是啊~~或許是我們設定的標準太高了,本案的業主根本沒有這麼誇張的要求。
就算解決了機器的問題,還有人的問題,有經驗的掃描器操作手更是這個工作是否得以「如期」、「如質」完成的「重要關鍵」。
這已經不是單兵作戰可以解決的事情了,必須要有一個團隊來處理,而且帶頭的人必須有非常清楚的頭腦與經驗。
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可以被討論。
看倌們!別祇是看熱鬧,大家發表點意見,看看還能激盪出些什麼火花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