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關於 FE2 想添購蔡司鏡頭


goolin wrote:
我要向前輩看齊,然後...(恕刪)

是這個系統沒錯
旅遊,攝影,搖滾樂
看到 Contax G 的照片,不知道為什麼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可能純機械帶給我一些痛苦(因為菜!)

謝謝大大的建議

goolin wrote:
那天,被我朋友濃濃的...(恕刪)



那麼不如增添一支35mm f2 吧,好用也不是太貴。
好像也是厚

大大是指下面這種嗎?

http://www.ebay.com/itm/ZEISS-Distagon-T-35mm-f-2-ZF-MF-Lens-For-Nikon-/192239183750?hash=item2cc2592786:g:6PoAAOSw3h1ZXW7s
我覺得對於剛接觸底片的新生代(偶)來講,
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
就對一整個世紀以來的相機史,
理出一些些的頭緒和概念,

然後這邊問一點那邊問一點,
其實還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不知道樓主的出發點…
是未來有打算持續拍底片,
以及增添鏡頭設備繼續玩下去的打算?
還是…
有一組名機銘鏡過過癮就好,

也不知道購入機鏡的動機…
是以實用性為主要目的,
還是收藏性?

我個人覺得…
底片機鏡和數位機鏡還有“轉接”來產生連結,
但玩賞的性質可能有點不同,
有些老鏡的“味道”可能是現代鏡要避免的缺陷,
這種性質的老鏡在轉接的時候,
也有可能產生現代人比較無法接受的情況,
但礙於面子問題還是要口是心非一番,

所以說…
如果樓主只是純粹被幾支特定老鏡的“味道”有興趣,
那我會建議以那些鏡頭的需求來找相機,
想要實用就找便宜一點可以用就好的相機,
收藏就找有歷史脈絡且品相好的銘機,

但如果對底片有想持續玩下去的考量…
那我會建議以系統的流通性來選擇,
而目前就我所知…
好像只有M卡口的機鏡還有全新品,
二手的流通性也比較多,
轉接或使用在現代機的連結性也比較好,

當然…
這只是我不太熟悉的粗淺看法,
有錯也希望前輩可以指正…
我今年36,手邊所有的底片機身,全部都是我爺爺的一手機
FE2, Nikomat, 福倫達 Vito 2, 還有在父親那的Rolleiflex
當時,當下全新購買,且用於工作上

我工作的時候,只有數位隨身機,拍商品拍出差拍旅行
當我20幾唸書時拿到那幾台底片機,當時網路上我也不知道去哪找資料
在這幾年我漸漸發現我很討厭數位商品,我頭也不回的去拍底片

連我自己的公司,英文名字裡都有個Analog
吉他音箱要真空管、重型機車一定要打檔、煮白飯經常用砂鍋不用電鍋

我原本一直在追求黑白照,一心只想要徠卡黑
直到上禮拜發現朋友的蔡司,照出來是我想要的
而不是使用Lomo底片,做出來的效果

上面這個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繼續用FE2,繼續拍底片

我不在乎商品的新舊,只要他使用正常我都可以接受
畢竟我都是拿出來用,不是把玩不是收藏
所以才會問題一堆,有點找不到方向
翻片Ken Rockwell的網站也是似懂非懂

希望我上面的說明,有表達清楚我的方向

請前輩們再給我點指點

以下附上爺爺的自拍照,日本投降前的日本自拍,那時在早稻田唸書

謝謝





玩老鏡要先做好心理建設,四句忠告

品項不比新鏡好,價格卻是三級跳
成像旋轉是特色,散景像畫眾人迷
電影鏡頭玩一圈,開始尋覓樣品鏡
出門同遊怕撞鏡,從此跌入萬深淵
旅遊,攝影,搖滾樂
謝謝大大的忠告

我街拍多應該還好(自我催眠中)

應該不會太快掉進坑裡...

goolin wrote:
我今年36,手邊所有...(恕刪)


你父親的Rolleiflex這相機只有Carl Zeiss與Schneider兩個品牌的鏡頭,如果幸運是菜頭,您正好可以就現有的把玩,不必另尋菜頭
旅遊,攝影,搖滾樂
我自己有25,35,50 F2 ZF.2,
25是淘來的港貨,新鏡居然比台灣二手
便宜三千,只能說台灣的蔡司價格太畸


蔡司最大的特色就是能維持整個圖像的反差
,抗炫光特性佳,散景好看,銳利度也能維持

推薦35,最泛用,體積最小,濾鏡的尺寸也小
,(拍黑白加濾鏡是很好玩的),二手應該可以
找到兩萬塊品相很好的貨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