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是毀啊,一台450D 沒多少殘值,現在是浴火重生,拿出去賣還可以賺很多錢哩現在等於是開了天眼,遠方的銀河系及星雲都可以拍得出來,那種疊圖後顯影的興奮感,比什麼都過癮呢!樓主大大去念了台東大學,其實也是一種幸福,光害少了很多,不用跑太遠就可以爽爽拍星空。
打鐵匠 wrote:哪是毀啊,一台450D...(恕刪) 7年多前的(2008年1月)APS-C就算現在的機身沒降溫都能贏他吧.....@@要二手改雞,感覺拿D90或D7000也比較有感,至少也中階機身(但機身破一個洞感覺還是怪怪的)450D:ISO 100–1600D90:ISO 200-3200D7000:100–6400
pikacat wrote:7年多前的(2008...(恕刪) 贏不了我就不會改了我本身有A55跟3N還有550D跟NEX 6近代機我也有用這幾台在拍,應該說工藝的進步跟不上溫度降低改變的幅度沒改的NEX6跟A55 550D還真的打不贏改了的450D會選450D是因為他是平價單眼內的天文神機從以前開始就是了,之後的500D到600D 700D都沒辦法取代因為之後的百D系列,像素一昧增加真實躁訊也大量增加不是所有現代機種都適合天文改機,像A7系列就會抹太超過吃星點原因是現代機種都還是使用的還是CMOS架構的感光元件躁點的原理是CMOS的表面電路電流流通造成因為感光原理就是光電效應打出的電子蒐集在阱裡電流流過就有機會會溢出到阱裡,導致沒有光訊號的地方同樣出現電子訊號密度越高電流密度越高溢出越嚴重,真實雜訊就越多躁點的抹平靠的都是機內運算就算是RAW還是有抹過因為光是讀取的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選擇的過程感光元件的工藝並沒有革命性的演變差異都不大,例如CCD變成CMOS或CMOS變成背照式所以靠的都是機內運算在抑制躁訊,也就是假的純淨度真實減少躁訊只有加大感光單位或背照式這種才是真的硬體解決(例如A7S A7RII)既然感光元件的工藝並沒有大幅提升而是靠軟體造成的純淨那麼對於天文攝影來說並不必要,因為天體攝影就是大量進行人工處理消除雜訊所以當然真實雜訊越少越好,靠機身演算結果造成的假純淨度反而會造成處理麻煩要讓真實雜訊減低的方法只有3種一.是革命性原理或新工藝的感光元件誕生,真實減少暗電流的影響(A7R II)二.是降低溫度真實減少躁訊(冷凍CCD)三.加大象素單位面積導致光量真實增加(A7S)如果改機的效果不大天文攝影就不會有冷凍CCD跟冷凍CMOS的存在了不是可開ISO越高真實雜訊就越少例如450 550 600D 雖然後兩台可用ISO高但同樣ISO 800 長曝雜訊450D不見得會輸比較新的另外兩台因為另外兩台工藝不變但像素卻增加太多,導致像素面積縮小天體攝影不是ISO越高越好 而是可接受的ISO越低越好因為要大幅增加訊躁比例如赤道儀極限曝光時間最長只能10分鐘我寧願選ISO 400曝滿10分鐘 也不要ISO 800曝5分鐘 雖然兩張亮度可能拍出來是一樣的但曝滿十分鐘是真實有10分鐘的光線細節,而不是曝5分鐘靠運算拉成10分鐘的亮度會選擇高ISO短時曝光都是妥協方案,那些神人的大片都是低ISO超長曝光疊加處理出來的所以假設有台舊相機ISO只能開到400 另一台比較新的型號能開到800但同樣在ISO 400的情況下,可能長曝光反而舊的躁點表現比較好那我會選擇舊的那台而不是選擇新的ISO可以開比較高的那台
pikacat wrote:7年多前的(2008...(恕刪) 剛剛測試的NEX 6 ISO 1600 30S 室溫450D ISO 1600 30S 製冷PS+2.5亮度 裁切800*600NEX6還算新的機種,且是公認很適合天文的CMOS IMX071不是說工藝沒進步,而是溫度的變化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工藝的進步幅度NEX6最高ISO可以開到 25600 450D最多只能開到1600可用ISO更高的新機種不代表同ISO的表現會比舊機種好因為通常新機的畫素都會上升導致真實雜訊上升如上一篇解釋的可以參考這裡的討論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48659-1-1.html
打鐵匠 wrote:唉,一個大三學生都懂得比我多得多(恕刪) 學長,人家在我們還在打電玩的年紀就一頭栽進物理實驗的世界了呢,人各有志,各有所長的。話說,Selu同學,總覺得你該去念天文物理所,吳俊輝教授會很喜歡你這個學生的。---他在高中時期做的事和你一模一樣,只是換成底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