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詢問安瑟亞當斯論底片這本書

death0101 wrote:
也許吧,目前的攝影界...(恕刪)

沒錯!如果有幸能接觸到這本書,對初接觸攝影的新人,幫助將是巨大的,
但...連看到這本書都很困難的現代,要從英文"K"到入門恐怕是更大障礙!
有多少人願意花多少時間及學多久的英文,和專有名詞去看一本攝影巨著呀?

既然如您所說傳統、數位有這麼多的相通,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窮則變,變則通,
也許初學者有機會不用付出這麼大代價的,也許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古語有云:"文人相輕,武人相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再說一次,我沒在挑戰誰!我只說了一句,世上沒有什麼不可取代的~!
許多您常用的底片都消失了,你還是得用"其他"的底片取代,不是嗎?
只要你的思考沒有消失,底片就永遠不會消失!


我得想想怎樣寫,才不會讓你覺得梗到了。所以這句先寫在前面,有些東西我可能還是得寫的很直接。

關於第一段,我想說都有人可以為了看日文原文漫畫或是打原版日文電動去學日文了。
拿從小學到大的第一外國語----英文出來,看一下自己有興趣的技術書,好像不會很難吧?
當然,根本沒興趣和求知慾的人,是不可能會做這樣的事情的,那也別跟我說他是攝影師了。
而且那幾本書,還是安老自己說是hand book,基本上就是操作手冊而已。根本不會難到什麼地方去。

關於第二段,其實不是傳統和數位很多相通,而是數位相機和數位暗房很多設計,根本是直接抄襲安老的東西。譬如,色階圖根本就是完全抄安老的Zone system的產物。拍完可以用怎樣都不準的LCD即時預覽,根本是抄安老說用拍立得先拍出來看一張的概念。

關於第三段,我想說訂立基礎的原典還真的有不可取代性,像是荷馬史詩,聖經,格林童話,莎士比亞的戲劇,論語,易經,孫子兵法還是黃帝內經。安老的那幾本書,在攝影技術的基礎面上,真的有他的不可取代性,而且還因為數位相機的設計抄襲他的概念,更讓著作的經典地位不可動搖。

最後,我要強調,以上說的都是攝影的技術面。是的,只有技術面。

關於要拍什麼和表達什麼,其實都沒有討論到。

要說相機後面的腦袋比較重要,個人以為那是要拍什麼和表達什麼的問題。請不要混為一談了。
bearsheep wrote:
我得想想怎樣寫,才不...(恕刪)


話說老先生如果活到今天,光跟Adobe或其他解raw軟體機構打官司

其中收的權利金 大概就可以讓他後幾代不愁吃穿了.....
噗,連收權利金都來了… 妙哉!
bike speed wrote: 話說老先生如果活到今天,光跟Adob...(恕刪)
我是覺得像機發明以來,開始有系統的去整理相機跟暗房技術,並推出一套可以量化的作為攝影參考的,安老的書的確是巨著

現代的相機技術說明,很多是讓人摸不著頭緒,了解安老的書,的確有助於了解光影跟相機的原理,比較不會因為天花亂墜的各方說法,導致錯誤理解運用,因為現今的技術說明,大都著重在相機的技術還有設定面,原理跟如何計量光影的說明是比較欠缺的

不過話說回來,拍照最重要的是後面的腦袋,有關安老這書,讓你更理解相機跟光影的限制,在你拍照時有效的將你的想法拍下來,有想法,卻沒有能力記錄下來,那會更讓人懊惱啊
重機喜好者
death0101 wrote:我不否認這是一本"好書"但對我個人來說並不見得是一本"最實用的書"攝影涵蓋範圍很廣,從傳統到數位,時間的跨度也很大要論那一本書內容好到無可取代,我覺得沒什麼實質意義!攝影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新聞攝影,編輯,廣播電視...

挑一本適合你的來學比較重要!不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恕刪)

 








death0101 wrote:我沒有否知識!再跳脫各種概念,唯一無可否認的是知識,只是有些知識還是需要更新,有些思維還是需要做點微調!沒錯!追尋大師的腳步,大師的每一個思維,都是一個豐盛的學習但是畢竟相隔20多年的時光背景,總不能傻呼呼的照單全收最終你還是得思考如何讓20年前的豐盛,落實到現代的攝影生態,如何讓"現代與古典"交融,最終還是要追求一條屬於自己的攝影道路!...(恕刪)
 

 
回覆你

你欠缺閱讀原點.經典的能力。你會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你不知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苗小人物。當有一天你會面對不得不面對的理論。分區曝光顯影系統的理論及測試(The Theory and Testing Procedure of Zone System)是安瑟亞當斯/Ansel Easton Adams/1902-1984,整理的一套放相系統沒有安瑟亞當斯的話之前的人放相都是很不穩定。

「迎向懷疑.啟蒙與反叛的年代」是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策畫的線上書展活動,在讀冊網頁上已經是全文版型 2017 。
 
http://www.taaze.tw/static_act/201709/philosophy/index.htm

以林靜君 南港高中 思辯之必要 2017 ,詰問之必要高中生讀哲學卻有必要。與哲學原典搏鬥,到了高三,我們終於開始閱讀哲學原典。
 
長久以來,台灣的教育現場有一種東西很好用,但殺傷力也很大,那就是教科書。各出版社根據教育部的課綱編寫教科書,輔以教師手冊、習作以及各式測驗卷。在進度與成績的雙重壓力下,現成的系列配套確實是老師可靠又方便的教學資源。然而,其殺傷力在於,學生可能會誤以為教科書上經過編纂的內容就是全部的知識,也可能會把教科書的編排方式當作知識的學習步驟。畢竟,那就是他們要衝刺的考試範圍啊。但事實是,嚴格來說,教科書就是一種懶人包。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