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th0101 wrote:
也許吧,目前的攝影界...(恕刪)
沒錯!如果有幸能接觸到這本書,對初接觸攝影的新人,幫助將是巨大的,
但...連看到這本書都很困難的現代,要從英文"K"到入門恐怕是更大障礙!
有多少人願意花多少時間及學多久的英文,和專有名詞去看一本攝影巨著呀?
既然如您所說傳統、數位有這麼多的相通,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窮則變,變則通,
也許初學者有機會不用付出這麼大代價的,也許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古語有云:"文人相輕,武人相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再說一次,我沒在挑戰誰!我只說了一句,世上沒有什麼不可取代的~!
許多您常用的底片都消失了,你還是得用"其他"的底片取代,不是嗎?
只要你的思考沒有消失,底片就永遠不會消失!
我得想想怎樣寫,才不會讓你覺得梗到了。所以這句先寫在前面,有些東西我可能還是得寫的很直接。
關於第一段,我想說都有人可以為了看日文原文漫畫或是打原版日文電動去學日文了。
拿從小學到大的第一外國語----英文出來,看一下自己有興趣的技術書,好像不會很難吧?
當然,根本沒興趣和求知慾的人,是不可能會做這樣的事情的,那也別跟我說他是攝影師了。
而且那幾本書,還是安老自己說是hand book,基本上就是操作手冊而已。根本不會難到什麼地方去。

關於第二段,其實不是傳統和數位很多相通,而是數位相機和數位暗房很多設計,根本是直接抄襲安老的東西。譬如,色階圖根本就是完全抄安老的Zone system的產物。拍完可以用怎樣都不準的LCD即時預覽,根本是抄安老說用拍立得先拍出來看一張的概念。
關於第三段,我想說訂立基礎的原典還真的有不可取代性,像是荷馬史詩,聖經,格林童話,莎士比亞的戲劇,論語,易經,孫子兵法還是黃帝內經。安老的那幾本書,在攝影技術的基礎面上,真的有他的不可取代性,而且還因為數位相機的設計抄襲他的概念,更讓著作的經典地位不可動搖。
最後,我要強調,以上說的都是攝影的技術面。是的,只有技術面。
關於要拍什麼和表達什麼,其實都沒有討論到。
要說相機後面的腦袋比較重要,個人以為那是要拍什麼和表達什麼的問題。請不要混為一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