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台北賣中古底片相機的店鋪?

以前用拍立得確定曝光正確,現在數位可以即時預覽,請問成本量化怎麼算?省下來的拍立得錢要不要算?內建HDR功能抵以前的包圍式曝光,成本量化怎麼算?一張換三張?這麼多年過去了,還在一張一捲的比較嗎?
infoto wrote: 不是傻了,是世界變了 底片技術到了一...(恕刪)

rhinocero_tw wrote:
以前用拍立得確定曝光...(恕刪)

以商業攝影來說,成本可以降低。你的說法是正確的。但以業餘學攝影的,若一次就購買全幅機加鏡頭,花費會大大地高過中古底片機加底片。以現在平均換機時間6到7年並不會比較划算〈以快門壽命至少15萬次,每天要拍至少68張才夠本〉。
rhinocero_tw wrote:
以前用拍立得確定曝光正確,現在數位可以即時預覽,請問成本量化怎麼算?省下來的拍立得錢要不要算?內建HDR功能抵以前的包圍式曝光,成本量化怎麼算?一張換三張?這麼多年過去了,還在一張一捲的比較嗎?


135有需要使用拍立得嗎? 一般是4x5以上的商攝才有這方面需求,畢竟有些場景是無法重來,重拍可能是天價
但初學者還要用拍立得?
你確定HDR跟包圍式曝光是同一回事? HDR是數位增加寬容度的演算法,包圍式曝光是為了求得一張準確的曝光
兩者需求完全不一樣
學攝影就是讓包圍式曝光的機率降低,讓自己的眼睛越來越準確
怎麼換到數位之後就更依賴電腦,拍不好的機率越來越高? 這是學攝影嗎?

infoto wrote: 135有需要使用拍立得嗎? 一般是4...(恕刪)

眼睛越練越準,卻無視器材也越來越準嗎?無視某些的準隨著需求與時代變化,越來越不重要的事實嗎? 學攝影的方式如果永遠只有一條路一種方式一種觀點的話,那回頭看看攝影史短暫卻猛進的科技演進,真是可惜了。

成本跟效益別只老挑著講;很多難以量化卻影響者眾的,比不完。

想像時空旅行成真,秀給過往著名的攝影大師現今的數位器材,然後告訴他們因為這東西讓後世的人都得用更高的成本還學不好攝影?相信答案絕不會只有一種。
rhinocero_tw wrote:
以前用拍立得確定曝光正確,現在數位可以即時預覽,請問成本量化怎麼算?省下來的拍立得錢要不要算?內建HDR功能抵以前的包圍式曝光,成本量化怎麼算?一張換三張?這麼多年過去了,還在一張一捲的比較嗎?


HDR跟包圍式曝光真的是同一件事嗎?

2014年談數位vs底片攝影成本真的很無聊。
尤其業餘玩家根本沒有成本的問題,想玩就玩,成本只有職業用戶才要去精算。
商攝大概都是數位的天下,但據我所知有些商攝仍在用底片(不過是4x5以上的大型底片),為什麼?
這些攝影師一定在經過評估之後才做的決定。


rhinocero_tw wrote:
眼睛越練越準,卻無視器材也越來越準嗎?無視某些的準隨著需求與時代變化,越來越不重要的事實嗎? 學攝影的方式如果永遠只有一條路一種方式一種觀點的話,那回頭看看攝影史短暫卻猛進的科技演進,真是可惜了。


器材的準,和眼睛的準是兩回事。

器材永遠不曉得你要如何呈現你的作品,它唯一要做的是執行標準的曝光程序。
要拍出自己的想法,只能用你的眼來決定曝光要落在那一區,讓器材照你的意思執行。

如果沒有培養這樣的能力,只好一直拍一直拍一直拍一直拍一直拍,一直拍到螢幕上看起來滿意為止。

這就是我前面談的曝光預測的能力。
rhinocero_tw wrote:
眼睛越練越準,卻無視器材也越來越準嗎?無視某些的準隨著需求與時代變化,越來越不重要的事實嗎? 學攝影的方式如果永遠只有一條路一種方式一種觀點的話,那回頭看看攝影史短暫卻猛進的科技演進,真是可惜了。
成本跟效益別只老挑著講;很多難以量化卻影響者眾的,比不完。


不想跟我講成本了喔?
要改講科技了嗎?
那你知道近代攝影史上售價最貴的10張照片,有哪些是靠你所說的科技來拍的?
http://collection.chinaluxus.com/Itm/20111111/80754.html
抱歉,一張都沒有
Andreas Gursky 的 Rhein II雖然用了數位後製(多張底片去合成一張)
完成時代卻是1999年,那時候的PS非常陽春
回首看看攝影史,產生價值的都不是這些看似炫麗卻毫無特色的拍攝功能

kingliaw99 wrote:
如果沒有培養這樣的能力,只好一直拍一直拍一直拍一直拍一直拍,一直拍到螢幕上看起來滿意為止。


能這樣一直拍還萬幸,但是瞬間只有一次機會....
正因為每次機會只有一次,常常看到很多照片明明拍壞了還硬要修成不符合視覺經驗的圖
並且硬掰這是個人風格
所以化學進步讓感光度提升,光學進步讓大光圈鏡頭普及,機械進步讓精度改善等,都不是科技?只有電子與數位才算? 不是吧!比經典之作售價,1999年的既然都也用上了數位科技,何以見得今日一個只拍過數位機的產出,在未來不會成為經典?人的問題去牽拖科技害你,哀哉!一
infoto wrote: 不想跟我講成本了喔? 要改講科技了嗎...(恕刪)
談成本一點都不無聊,只是非常殘酷罷了。板上業餘玩家底片機收藏的會少嗎?我自己也半百台機藏。底片與沖掃成本上揚不說,品質控制還得到了看人品的境界。機子可以好好收藏與保養,人家底片/藥水生產越來越少,沖掃機器開始斷料無法維護,你要怎麼辦?拍越多收藏越多,忍的也越多不是?成本低,有啦,就機子而已!
2014年談數位vs底片攝影成本真的很無聊。
尤其業餘玩家根本沒有成本的問題,想玩就玩,成本只有職業用戶才要去精算。 ..(恕刪)
infoto wrote: 不想跟我講成本了喔? 要改講科技了嗎...(恕刪)
講成本啊,那135的36張拍完後的美景錯失,怎麼算?歷史關鍵時刻有防手震偏偏不用,手晃了的成本怎麼算?年紀大了眼睛老化的成本要不要也算一下?婚攝室內打閃燈,人腦曝光的保險成本是多少?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