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欲玩 M42 鏡頭, 煩請推薦。


lincheng wrote:
哇~謝謝您提供這麼詳...(恕刪)


我也住淡水,士林捷運站附近的正典攝影是沖掃底片的不錯選擇.
FUJICA ST801 和 PENTAX SP-F 都是當代名機
使用"自家"的鏡頭都能開放光圈測光/對焦
但是ST801的觀景窗夠大夠明亮 對焦很容易
SP-F的觀景窗較小較暗 對焦就沒有ST801來的輕鬆

airsama wrote:
找我有事嗎?...(恕刪)


空氣大出現了~

趕快膜拜~

(小弟也曾受空氣大文章荼毒說~)

lincheng wrote:
這是綜合各位給的建議...(恕刪)


關於大大整理出來的結論,小弟補充一下。

ST-801 是 Fujica 的機身,不是 Pentax 的。

ST-801 要全開光圈測光,只能對應 Fujinon 的鏡頭,而且之前使用者不能因為轉接數位而破壞性改造過。

Pentacon 的機身不是太推薦,功能陽春做工也不好,還是選日系後期的機種會便利些。

數位方面,Sony NEX 的 Speedbooster 和內建調焦桶的轉接環,都是雙面刃。如果想認真玩老鏡的話,還是等 FF 的 NEX 吧。

Canon 打板主要是 5D 系列的機身,APS-C 的機身沒有太多災情。

Sony SLT 拆掉半透鏡,只是不能自動對焦,其他所有功能都不影響,而且可以隨時無損裝回去。當然轉接 M42 鏡頭,是不需要自動對焦功能的。

至於無限遠的問題,通常都是轉接環所造成,Sony,Canon,Pentax 都嘛一樣。

便宜的轉接環通常有無限遠不足的風險,中價位的轉接環部分鏡頭無限遠會超過,往回轉一點點就 OK。頂級轉接環例如日本近代,不會有任何問題。

airsama wrote:

數位方面,Sony NEX 的 Speedbooster 和內建調焦桶的轉接環,都是雙面刃。如果想認真玩老鏡的話,還是等 FF 的 NEX 吧。


嗯,的確

內建調焦桶的轉接環無限遠的合焦我覺得有點「勉強」,
且手動對焦拍照時多了一個組件需要擔心
在確定不會需要近拍的場合,我還是用基本款的轉接環比較方便

至於 Speedbooster 固然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變形、某些鏡頭邊緣色散與失光明顯
但 CY Mount 一萬多元的轉接環
可以讓手上的 24mm f/3.5, 35mm f/2, 50mm f/1.4, 85mm f/1.8
變成約當全幅 25mm f/2.5, 37mm f/1.4, 53mm f/1.0, 90mm f/1.2

如果樓主是「折衷派」,並不要求一定要很認真地玩老鏡。或許還是值得考慮。
等到想要認真拍,賣掉 SpeedBooster 換成全幅的數位機身,或者用直接用底片拍照,
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交易損失才是。

反過來想

APS-C 的 Nex 拿來拍微距可以有比全幅相對大的景深與放大倍率(光徑不變,但裁切中央 50% 面積),同樣 200mm 的老鏡望遠端可以拍得更遠 (300mm f/4 的鏡頭應該都又重又大)。

接上 SpeedBooster 雖然並非十全十美 畫質一定不如直接使用全幅拍照
但是考量單位面積光量的優勢,以及較輕便的體積、重量。似乎也是物有所值。

空氣大整理的文章 讓我受益良多 (我老婆大人則滿臉無奈)也藉此說聲感謝


http://flickriver.com/photos/jenghan/
airsama wrote:
關於大大整理出來的結...(恕刪)


空氣大用一樓的空間, 就直接點到重點.
小弟有Praktica MTL5B, Spotmatic SPF跟Fujica ST801. 個人的淺見是能避開Praktica就避開, Spotmatic或ST801都不錯(聽說ST701/ST705也不錯), 有個可靠的機身, 根本不用擔心找不到好M42鏡.
至於接不接數位..... 待版大能駕馭底片發揮功效後, 這問題會是次要了.
通常大家還是會選擇機器快門的機身做收藏
如果不介意那SEARS ES 2000、Cosina Hi-Lite EC也不錯!重曝、1/2000、曝光鎖都有
不過這樣推的話,用末代底片機轉接就更容易上手!當然....就少那麼一點味道

鏡頭我有5顆!但我只推 Carl Zeiss Pancolar MC 80mm/F1.8
前提是合理價格,當初買1.6W還怕被笑.....

數位


底片
版主人在台北嗎? 光華附近的享樂攝影門市,店內有M42機身和鏡頭可以試用,有Fujica ST801、Yashica TL-X、Pratica...等,而且現場也有M42鏡頭上數位機身的轉接環,連一般不方便轉接的Fujinon Mamiya SX鏡頭轉接環也有,給版主參考看看!
我來說說少數的意見吧!
其實M42系統表面上都是羅牙,但實際上仍有一些差異。
首先機身部分:
1.早期無測光版:例如contax D,優點,可以使用大小B,白銀鏡。缺點,老舊,整理的錢可能超過再買一臺的錢。此外,Yashica有些鏡頭沒有M/A切換,變成要改鏡(也沒什麼大不了,就是把頂針黏死),但有些玩家不願意破壞鏡頭本身的結構。
2.拍賣上多數M42機:pentax系列,優點,大家都講很多了,沒必要多講。缺點,白銀鏡無法上,頂針壓制簧片會打到鏡尾,導致無法按下快門。
3.自動對焦單眼底片+系統-M42接環:優點,也許你可以繼續使用現有鏡頭,此外,也可以因為少了頂針壓制簧片,可以使用白銀鏡。缺點:沒有M/A切換的鏡頭要改鏡,此外機型眾多,也未必是每台都可以上白銀鏡。

鏡頭:
pentax等:有M/A切換。最普遍。
CZJ白銀鏡:尾巴突出一截,會讓很多機子無法使用,但當看久了大小B跟400萬號內,號稱什麼退火玻璃,難保你不會心動想試試。
Isco, Yashica,Zeiss等無M/A切換鏡頭,對應機子一定要有頂針壓制簧片,上數位機要找有擋板的,不然就要小小改鏡。
Fuji,Mamiya SX部分鏡頭:尾巴有突出一小塊對應特殊相機,使用在一般機種須用銼刀磨掉。

如果經濟ok,買兩類機身,特殊鏡頭對應特別機身,這樣幾乎所有鏡頭都可以享受到。如果只單買一臺機身,目前為止我還沒遇過哪一臺底片機身可以完全相容所有M42鏡頭(不改鏡、不破壞為前提下)。

以上是我的建議,請參考。
kenneth_ku2002 wrote:
我來說說少數的意見吧...(恕刪)



欲罷不能,我再來野人獻曝 聊聊我手上 Takumar 鏡頭與相機
我自己的使用經驗 (其中有些我覺得 CP 值很好的選擇)

* 搭配 Pentax SPF :

全機械快門,電池只用於測光。

支援開放光圈測光,這是 SMC Takumar 系列的獨有設計
拍照的一瞬間才縮光圈。對焦較為容易,景深淺且明亮。

* 搭配其它機身與轉接環 :

Super Takumar / SMC Takumar 系列鏡頭有 A/M 切換
沒有檔版的轉接環與機身,也能夠正常使用。

鏡頭選擇:

我手上有以下幾顆 Takumar 鏡頭 (mmm... 我總覺得我應該只有五六顆)
簡述我的個人感覺如下:

Super Takumar 24mm f/3.5

銳利,邊角色散較明顯 我的鏡頭後鏡組有瑕疵 (薄霧)
可能因此 抗耀光明顯不如其它鏡頭

S-M-C Takumar 28mm f/3.5

銳利。說不上什麼原因,還是比較喜歡小巧的 35 f/3.5

Super Takumar 35mm f/2

後期 49mm 濾鏡版本,銳利度是這些鏡頭中最差的
但鏡頭質感仍然很棒 (整個系列都很棒)
網拍有些耐性可以等到還不錯的價格

S-M-C Takumar 35mm f/3.5

輕巧 銳利的鏡頭 成像 顏色 抗耀光 我覺得都很棒
唯一的缺點就是光圈較小

Super Takumar 50mm f/1.4 (8 Elements)

沒有放射性的鏡片,鏡身稍微小巧一點,呈現顏色沒有後來 SMC Takumar 的偏黃。

台灣的專家似乎喜歡這較早期的鏡頭甚於後來(有放射性)的 SMC 鏡頭
不過我自己使用上,邊角畫質反而不如 SMC Takumar,加上 SpeedBooster 尤其明顯
(與網路上看到的測試結果不符)。 不知道是不是我這顆鏡頭本身有問題,或者是光學設計
加上 SpeedBooster 之後造成大災難。

S-M-C Takumar 50mm f/1.4
SMC Takumar 50mm f/1.4

我的最愛. 使用率最高的鏡頭. 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評測.
SMC 與 S-M-C 的差別在於鏡頭對焦環的材質與外觀。SMC 是比較後期的,用硬的橡膠。
S-M-C 全金屬,質感較好。但實際使用起來我覺得兩個設計個有優點。

光圈全開 用數位相機拍照會有光暈

Super Macro Takumar 50mm f/4

我手上的是沒有多層鍍膜與測光連桿的版本。最大放大率是 1:2
光圈略小, f/4 的銳利度不及 50mm f/1.4 縮到 f/2.8~4
像場平直沒有失真



SMC Takumar 55mm f/1.8

光圈全開的成像優於 50mm f/1.4 @1.4
鏡頭比 50mm f.1,4 小巧. 價格便宜. 雖然我還是偏好 1.4 較沉的手感
因為焦段與 50mm 相近,這鏡頭我較少用 不過感覺上仍是很棒的鏡頭

S-M-C Takumar 85mm f/1.8

我的最愛(之二).

這隻鏡頭的 "檔次" 超過我的經驗水平
這是我手上零零總總 M4/3 字動鏡, OM, PK, M42, Nikon 手動鏡
唯一一隻超過 10000 元的鏡頭. 所以評論還是留給其他手上神鏡眾多的網友

說實在我原本不太相信 "色彩濃郁" 這回事,覺得應該都是數位機身調校、PhotoShop
或者底片色彩演繹失真造成的。但拿到這顆鏡頭之後,不得不承認這顆鏡頭的顏色、對比
跟其他鏡頭真的有顯著的不同。有很特殊的味道。



S-M-C Takumar 105mm f/2.8

焦段與 85mm 接近,光圈不是特別大。夜間室內拍小孩不太合適,因此也比較少用。
這顆鏡頭 f/4 之後成像就非常銳利 (我手上這些 Takumar 鏡頭中數一數二)

S-M-C Takumar 135mm f/2.5

這顆鏡頭有兩個版本,據說後期的較好 但也較貴。

我手上是前期五片四群的第一版。我覺得已經很棒了,只不過搭配 SpeedBooster 有點尷尬。
如果我要 135mm 的等效焦段,用 85 f/1.8 接上傳統轉接環就可以了 (這樣的組合還比較輕)。
只有少數情況需要 200mm f/2.5 時才會需要帶這顆鏡頭出門。

S-M-C Takumar 135mm f/3.5

我的第一顆 Takumar 鏡頭 ( 對! 就是這一顆鏡頭害的 !!)

這顆鏡頭據說 Super Takumar 135mm f/3.5 前期版較好,我這顆是後期版。
但於我來說已經覺得無可挑剔。同樣比較 f/3.5 的表現不輸我手上的 f/2.5。


S-M-C Takumar 200mm f/4

我第一顆超過 500g 的鏡頭,畫質不錯。但因為重量與焦段的關係,這是我最少用的 Takumar。
(小孩跑到那麼遠大概就跑不見了,在那距離之前就得忙著把小孩抓回來)

我貪小便宜 這顆鏡頭買來,機件有瑕疵 拍照時鏡桶內嚴重反光。我自己用厚紙板+黑絨布修好了。
對這鏡頭也算有特殊情感。

Super Takumar 200mm f/5.6

Preset 光圈,跟 f/4 比較起來瘦瘦長長輕巧許多。網拍有時千把塊錢就可以標到。
光線充足時,畫質絕不輸 S-M-C 200mm f/4。但同樣因為焦段關係 較少用。
http://flickriver.com/photos/jenghan/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