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從四位年輕人身上見到傳統底片的一線生機

lanslod wrote:
其實底片還是有很多愛...(恕刪)


我有一台AE-1P
這台機身的快門聲真的是令人聽了會像吸毒一樣的喔....
老禪師 wrote:
...(恕刪)不是每個年輕人對攝影的態度.都是隨波逐流的操短線者.努力從根紮起的務實派還是很多呢?


這些話是否意味著用數位機就不算務實派?
不知道是攝影的媒介重要?還是本質重要?
老禪師 wrote:
不是每個年輕人對攝影的態度.都是隨波逐流的操短線者.努力從根紮起的務實派還是很多呢?


個人對您這句話實在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所謂短線操作是指??數位化??還是高科技相機讓人在不需要理解照相原理的條件下也可以拍照??或是其他??這點願聞老禪師的觀點。

個人擁有兩台相機,一台是Nikon FM2,一台是Olympus E-620,也就是傳統與數位各一,小弟是定焦鏡的愛好者,FM2使用的永遠就是28mm/F2.8和50mm/F1.4,E-620就是使用25mm/F2.8,因為Olympus沒有出25mm以下的定焦鏡,只好拿14~42mm那支kit鏡勉強用。這兩台相機的出勤率當然還是E-620高的多,在美國這邊要找到專業的沖洗店比登天還難,拿到costco洗大概就是那樣,他們提供的是快速而不是專業的服務,在這樣的狀況下,也只好往數位這邊靠攏了。
在看到應該看到的圖之前,
我是不會相信你的!!

圖呢圖呢?!(伸手)
看的出版大對於看到年輕一代使用底片的驚訝與讚賞
不過個人是認為底片風行再年輕一輩的原因是什麼很直得討論
小弟我本身是讀與設計藝術相關科系
身邊自然認識一些使用相關底片器材創作的人
其實讓我個人覺得好奇的一個現象是
相機的種類百百種,不過我周圍同年齡使用的相機範圍卻異常的小
數位:不外乎GRD/LX3/G10/到最近的EP
底片:除了Lomo外,最常見到FM/QL/大紅紐/Pen
當然不可否認的這些都是在學生可接受價錢內不錯的選擇
不過相較之下那些選擇的態度往往令我覺得十分不解
我遇過不少他其實並不了解何謂光圈快門.也不知仳片如何裝.如何過片
卻買了很多台底片機的使用者
理由有些是因為收藏.有些是因為看到某地有某拿著底片機拍照的"模樣"還不錯
所以也希望能夠使用底片機
Lomo與森山大道把最近的底片銘機風與Streetshot代起
但這樣的標榜著樂活/隨性健康口號的往往都是由商人先發難
之後就演變成一犬爭鳴百犬其吠的狀態

底片是個在逝去的時代下充滿情感的媒介,而不該是個被商人冷飯熱炒的犧牲品

講到這邊或許有點遠,不過對於板大的文章想到些什麼尤感而發就是 :)
其實不管是底片還是數位, 影像始終還是影像
如何把眼睛所看到的變成影像並分享才是最終的目的

我自己有F3 F801s S2Pro
她們對我的功能都是一樣的
只是在取得影像上的方式有所不同
或者說 在某些要求下(僅有一次的機會下) 還是必須使用數位
或者使用寶麗來的相片

在學習的過程中 我還是覺得必須要從底片著手
自己沖洗 自己進暗房 去了解許許多多的藥水、曝光、濾鏡甚至溫度等等諸多雞毛蒜皮的事

數位化之後 大家也都不再挑選真的有哪家的沖印比較漂亮
甚至我也忘記照片後面的數據是什麼意義了
因為數位檔案只是在螢幕上看得多
真的把影像放大到 12X16 才能感受到影像的震撼
紙基相紙 塑膠相紙 都已經太遙遠了

老禪師 wrote:
今天下午到基隆港邊海...(恕刪)

也許您看到的只是學生被要求吧 就像我以前那樣 一星期至少一張印樣

我完全認同kaolasulove的看法

時常逛兩大拍賣不難發現 市場的趨向就是這樣

比較熱賣的相機就是那幾種



在對影像、攝影技術沒有強烈的要求下

底片相機現今的賣點

古典優美(金屬) vs 黑壓壓了無新意的數位單眼(部份塑料)

價格容易入手且保值 vs 貴而且汰換快保值性低

成像更不用說了,還有一堆底片可以挑著玩,而且玩法多樣...

偶爾拿著底片機拍拍生活照

算是青年可以負擔的起的消遣嗜好

這算是一種新的流行風潮吧

是FU!

如果是從根紮起的務實派

應該買台可調控快門光圈的相機、幾本攝影相關的書或上網吸收攝影知識才是





lanslod wrote:
拿著超過30年的機型...因為功能不多...又是底片機...相對數位機拍攝功能受限許多...

這也半強迫的逼我自己去學習最原始最基礎的攝影技巧...

30年前的人可以拍出好照片...不同時空一樣的相機...為什麼我辦不到...?

這是我常拿來自我勉勵的想法....(恕刪)


這讓我有點小小意見,不管是什麼機,拍照不就是光圈及快門的搭配嗎?回歸到最基本面,只有這樣的磨練,才能真正的體會出攝影的真諦!
現在的數位攝影,拍壞了還有機會回家慢慢的用軟體修回來;
以前的攝影師要在拍照前先決定很多的條件,不然機會可能稍縱即逝...
就好像老醫生,拿著聽筒也能判斷病情,而現在的醫生因為有了CT,誤判的機率下降了,或許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幫助之下,也就可能會降低了判斷的水準..
我只能說有底片機拍是一種幸福;而同時擁有數位相機則是一種奢華的幸福!
希望同好們共勉之~

我覺得這句話還是應該反過來說:
有數位相機是一種幸福;而同時擁有底片機則是一種奢華的幸福 !
我和其他兩個二十五歲上下的朋友都還是用底片機 兩個人用FM2 另外一個用Minolta X...甚麼的XD
老禪師 wrote:
今天下午到基隆港邊海...(恕刪)

若是自己遇到到老禪師前輩所說的這一男三女的場景,第一個念頭就是手動底片機,會不會跟機械錶一樣,
成了凸顯個人特質的裝飾品或是收藏物,其意義大於原本相機就只是單純攝影黑盒子的本質?
這些同好,拿著以上這些器材,不知道一年下來,大約能拍上幾捲? 對底片以及沖印市場,有多少幫助?
由於沒有實際數據,所以自己比較好奇些....

以自己為例,近來常用的二套器材,分別是F100+AF 135mm F2 DC,以及F90X+AIS 85mmF1.4,
這個月,當前者已經拍完了3捲,後者才拍到第9張,因為MF機或是AF機搭MF鏡,對於拍動態照片,對焦的確
是一大挑戰. 個人的看法,以手動系統來說,對整個底片的消耗,幫助是有限的,所以對於後續沖印業的存續,
也難以有太大的幫助.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