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 wrote:一般是直接快門調快一...(恕刪) 我想我知道誤會在哪了,這裡有些人是以程式曝光為基準來思考,如P/A/S模式有些人則是以內置測光錶配合手動調整快門光圈,如FM2這種相機來思考但因為是在談底片機ISO設定的"用途",所以我們自然會去想到說可以在某些情況下作為EV的替代方案
淡淡 wrote:一般是直接快門調快一...(恕刪) "除非整卷都要減一格拍"=>這句還是被增感的觀念給影響了"相機只能調ISO"=>答對了,這就是重點.變更ISO和曝光補償都是調整光圈快門的搭配,所以在無曝光補償功能的相機,調整ISO=曝光補償,至於沖片還是依正常程序沖,無關增減感
淡淡 wrote:一般是直接快門調快一格,或光圈縮一格,不會去改ISO. 手動相機的光圈快門多為一格一格跳, 新一點的為半格半格跳, 曝光補償也多為半格半格跳但是 ISO 為了配合 DIN 系統的度數, 都是 1/3 格 1/3 格跳, 調整的空間更細膩以我的 Konica Auto S1.6 來說, 它是快門先決 (一格一格跳, 1"-1/500"), 無段式光圈環 (1.6-11或Auto)如果我想 +1/3 格曝光補償, 調快門也不是 (一調就是一整格), 調光圈也不是 (只有很粗略的刻度)當然是把 ISO 從 100 降到 80 最快也最準 (快門先決, 相機會自動加大光圈)
dormcat wrote:手動相機的光圈快門多...(恕刪) 果然還是要玩過夠多的底片機的人才會懂了您說的日系RF真是很好的例子,那時有測光的機種幾乎都是光圈或快門先決也幾乎沒有曝光補償功能,這時候唯一的曝光補償方法就是調ISO了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有人轉不過來,我只能推測是因為他們沒碰過這樣的相機吧
akihindo wrote:果然還是要玩過夠多的底片機的人才會懂了 您過獎了 論拍底片、玩相機的經驗, 我跟Alan0123或板上的達人們比, 連他們的零頭都不到機身只有 Canon EOS 1000, Konica Auto S1.6, Pentax Espio 變焦傻瓜 (160?), Chinon 定焦傻瓜這四台底片嘛, 沒拍過黑白, Reala 還是看了站上的討論後才開始用的, Agfa、Konica、Ilford 都還沒用過Voigtlander、Contax、Minox 這些赫赫有名的廠商也是來這裡之後才知道的測光表、腳架等器材更是付之闕如, 沖黑白片有在十五年前跟著高中老師學過一次...那我為什麼敢出言反駁Alan0123? 因為我發現 1) 他被拍增減感的手法綁死了 2) 數學似乎不是他的強項其實只要知道晴天16法則決定好曝光量之後, 光圈快門和機身 ISO 根本就可以隨意組合, 完全不用死背方法知道很多, 但卻沒有參透其中的原理與目的, 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反而會被方法限制住
hlinak1210 wrote:聽不愛懂請教高手,我...(恕刪) 400度用200度拍叫做減感(通常沒有人在減感)200度若是你ISO設定成400度 沖洗時後的處理 叫做增感(如果不增感 曝光會不足 因為你底片實際上是200感光度不到400)400度底片用ISO 100-200拍拍出來會過曝但負片差1-2格不至於會爆因為負片底片寬容度高通常400度底片設定200度來拍暗部細節會更好沖洗時不用跟老闆講直接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