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底片新手 對於底片的一些疑問

最近才在金菲霖看到一幅400VC放到40x60的.........
Walt Yu wrote:
最近才在金菲霖看到一...(恕刪)


不在乎顆粒粗的話. 高興放多大就可以多大嚕

數位也一樣. 不在乎插點運算讓輪廓變得模糊的話. 想resize多大都可以
以我自己輸出的經驗
經過仔細的銳化處理. 要放到兩倍面積(例如本來300dpi@A3. 要補到300dpi@A2). 效果還是很不錯


還有專門用來補點插大的軟體. 專門用在戶外大型看板
補出來保證嚇嚇叫
當然軟體價格也是嚇嚇叫


其實這種問題只要翻翻風景寫真. 或隨便日本的攝影集. 馬上就有解答了.
像為什麼梅佳代的那本UMEME作得那麼小本 (面積約6x8相片大小)
都是有理由的
風之和子 wrote:
就我個人觀看經驗,數位影像碰上極度不規則的細節時(如大量樹葉),高倍放大後觀看最細微細節時很不自然,應是銳利化處理的極限;但底片以光學高度放大後則呈現模糊現象


個人對此現象的感想是. 應該是mosaic CCD/CMOS的緣故
因為SD14/DP1較沒這種問題. 而比較類似底片

Dpreview當初測試DP1的時候. 有特別把測解析力的線條弄成彩色版來刷
一般mosaic CCD/CMOS在彩色線條密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就會發生嚴重的干擾紋路
而且色彩也會算錯
http://a.img-dpreview.com/reviews/sigmadp1/samples/compared/colorres/nikond40_colres.JPG
看底色藍色那張. 線條是洋紅色的
洋紅色線條中間的間隙本來應該是藍色的. 顏色全都錯掉

但DP1就沒這種問題. 只是這些線條併到最後模糊分辨不出來而已
沒有干擾現象. 也沒有色彩算錯
http://a.img-dpreview.com/reviews/sigmadp1/samples/compared/colorres/sigmadp1_colres.JPG
藍色的間隙還是藍色

但這是極端的狀況.
大部分狀況下. mosaic還是會猜對
只要猜對那解析力就會很高. (所以DP1在正常狀況下的解析力是略輸一籌)

XTR-tang wrote:
所以...以RDPI...(恕刪)


嗯嗯,是的。
我韃韃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我 不是歸人 只是個過客
文包 wrote:
不在乎顆粒粗的話. 高興放多大就可以多大嚕

數位也一樣. 不在乎插點運算讓輪廓變得模糊的話. 想resize多大都可以
以我自己輸出的經驗
經過仔細的銳化處理. 要放到兩倍面積(例如本來300dpi@A3. 要補到300dpi@A2). 效果還是很不錯


還有專門用來補點插大的軟體. 專門用在戶外大型看板
補出來保證嚇嚇叫
當然軟體價格也是嚇嚇叫


其實這種問題只要翻翻風景寫真. 或隨便日本的攝影集. 馬上就有解答了.
像為什麼梅佳代的那本UMEME作得那麼小本 (面積約6x8相片大小)
都是有理由的

這顯然是對底片一知半解才會這樣評論

把顆粒當雜訊看,這就表示你不了解顆粒
負片設計是洗照片觀賞,正片是以幻燈機觀賞
負片用傳統的光學機台打印在相紙上,正片以手工放相或幻燈機投影在布幕上時都不會有明顯的顆粒,尤其幻燈機投影可以投到40"以上,35mm底片能不能放大由此可見。

數位多少像素在300dpi的品質可以放到多大有公式可以算,超過這個極限值也是可以,但品質就不到300dpi,放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整個都是糊的。

底片放到一定程度以上解像也會掉不少,但階調與層次跟數位相比都還是有優勢,這點如果經常看到大尺寸的放相的話就很容易瞭解了。
Walt Yu wrote:
負片設計是洗照片觀賞,正片是以幻燈機觀賞
負片用傳統的光學機台打印在相紙上,正片以手工放相或幻燈機投影在布幕上時都不會有明顯的顆粒,尤其幻燈機投影可以投到40"以上,35mm底片能不能放大由此可見。

數位多少像素在300dpi的品質可以放到多大有公式可以算,超過這個極限值也是可以,但品質就不到300dpi,放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整個都是糊的。

底片放到一定程度以上解像也會掉不少,但階調與層次跟數位相比都還是有優勢,這點如果經常看到大尺寸的放相的話就很容易瞭解了。


幻燈機打在牆壁上影像解析力? 觀賞距離是多少? 照度/對比是多少?
你知道當Zeiss定義模糊圓直徑c=d/1730的時候. 所限制的觀看條件為何嗎?


你有看過多少大尺寸的放相作品....? 你有在看攝影展嗎? 你有買攝影集嗎? 你有自己出大尺寸作品多少張?

北美館七月周慶輝個展放到90x120. 他用4x5拍.
如果照你說135可以放到40". 他何必把整套4x5扛到陜西去?
風景寫真上面一堆人用Pentax645/67的人. 135可以放到40"的話他們為何要用120?

我這兩年看過的所有展覽
底片傳統放相. 135超過A4以上.
我還沒看過哪一張的清晰度和解析力細節. 可以跟中片幅或10MP DSLR相比的

"如果經常看到大尺寸放相". 講這句話之前. 你自己看過多少呢?
你看過數位大尺寸放相有多少次?
傳統大尺寸放相有多少次?
我這邊是每週都在看展覽. 寫筆記. 自己每週都在輸出作品
這張是A2. 自己噴的


這張是長邊16"的麗來超亮麗相紙


這張是A3+. 12x18". 前天才作的. 試驗Ilford Gold Fibre silk紙基噴墨相紙

A350的14MP剛好這個尺寸滿版300dpi



你應該連風景寫真也沒有仔細看過幾本. 也沒有花時間去看攝影展. 或花錢去買攝影集
這麼多年來. 你的攝影玩到哪裡去了?



你難道不覺得走錯方向了嗎?


-




-
ps.職業攝影家和商業攝影拍正片的原因是為了印刷. 不是為了放幻燈機自己看爽的
-
文包 wrote:
幻燈機打在牆壁上影像解析力? 觀賞距離是多少? 照度/對比是多少?
你知道當Zeiss定義模糊圓直徑c=d/1730的時候. 所限制的觀看條件為何嗎?


你有看過多少大尺寸的放相作品....? 你有在看攝影展嗎? 你有買攝影集嗎? 你有自己出大尺寸作品多少張?

文包有看攝影展,所以文包講的一定是對的
文包有買攝影集,所以文包講的一定是對的
文包有多張大尺寸作品,所以文包講的一定是對的

別人看攝影展,買攝影集,放大尺寸作品沒跟文包報告,所以別人講的都是錯的,文包就是恆久不滅的真理


文包 wrote:
北美館七月周慶輝個展放到90x120. 他用4x5拍.
如果照你說135可以放到40". 他何必把整套4x5扛到陜西去?
風景寫真上面一堆人用Pentax645/67的人. 135可以放到40"的話他們為何要用120?

我這兩年看過的所有展覽
底片傳統放相. 135超過A4以上.
我還沒看過哪一張的清晰度和解析力細節. 可以跟中片幅或10MP DSLR相比的

Austin前輩用35mm底片拍的放大到30"看來的畫質肯定不如10mp DSLR

底片不像數位,數位可以計算多少像素在多少尺寸是多少dpi,片幅則主要關係單位像素間距
難道你有理論可以算出來35mm底片放大到40"的畫質是多少?是什麼單位?

用中大片幅是為了放大後更好的品質,而不是因為35mm放不大,不過n年前講過的n年後再講顯然一樣沒用,因為文大師早就已經登峰造極了,因此看不到半山腰跟山腳下的事物


文包 wrote:
"如果經常看到大尺寸放相". 講這句話之前. 你自己看過多少呢?
你看過數位大尺寸放相有多少次?
傳統大尺寸放相有多少次?
我這邊是每週都在看展覽. 寫筆記. 自己每週都在輸出作品
這張是A2


這張是A3+. 12x18". 前天才作的. 試驗Ilford Gold Fibre silk紙基噴墨相紙

A350的14MP剛好這個尺寸滿版300dpi



你應該連風景寫真也沒有仔細看過幾本. 也沒有花時間去看攝影展. 或花錢去買攝影集
這麼多年來. 你的攝影玩到哪裡去了?

你難道不覺得走錯方向了嗎?

-

六七年前文大師質疑本小小拍過多少捲正片,那時偶爾拍個幾卷玩玩的大師就在幹瞧底片已經裝滿一個防潮箱的小小
現在大師又再質疑小小有看過幾本風景寫真,花多少時間去看攝影展,花多少錢買攝影集,還在質疑小小看過多少張大尺寸放像

這麼多年來大師還是一樣到頂了,所以沒空間進步了

文包萬歲萬歲萬萬歲,何時才要千秋萬載一統江湖阿
X光機啊....
我帶著底片出國了幾次
都沒碰到問題啦
最近一次的底片正在沖
還沒看到結果
不過我最高也只用到ISO400而已

日本底片是貴了點
沖片我不知道...沒沖過
我同學在歐洲
底片都是積一堆帶回台灣沖的

可是日本有滿滿一家店的開架式底片可以逛
買起來真的很暢快
錢包流血的速度也一樣很暢快
Walt Yu wrote:
別人看攝影展,買攝影集,放大尺寸作品沒跟文包報告,所以別人講的都是錯的


你不是說 "如果經常看到大尺寸的放相的話就很容易瞭解了"..........?

我沒說你錯. 只是問你. 你有沒有在看那些東西?
因為答案都在上面

既然你後面這樣回我. 那應該就是沒有了. ......自己缺乏經驗也好意思教訓別人?

Walt Yu wrote:
Austin前輩用35mm底片拍的放大到30"看來的畫質肯定不如10mp DSLR


Austin? 你就直接去問他吧....看他怎麼說. 我想他也公開說過好幾次了

他是我見過從底片轉數位轉的最徹底的人


Walt Yu wrote:
底片不像數位,數位可以計算多少像素在多少尺寸是多少dpi,片幅則主要關係單位像素間距
難道你有理論可以算出來35mm底片放大到40"的畫質是多少?是什麼單位?


不需要算這些. 只要直接看最終結果就好了

也就是兩邊最後都用大尺寸放相來比
或是高精細印刷來比

計算理論值意義不大. 比最終結果才有意義.


Walt Yu wrote:
這麼多年來大師還是一樣到頂了,所以沒空間進步了


攝影沒有極限. 只是你大概不明白我現在在作什麼而已


-
嘆....

一個在說階調
一個在說細緻

當然怎麼吵都搭不上邊....


這樣說吧
我自己有彩色暗房
以前有事沒事常洗24吋的(我的相紙最大就這樣)

現在有台私人專用的9880
118cm寬相片印表機(算是老東西了)


這樣說應該夠列入熱血派了吧



以我來說
樓上兩位說的都對

差異就是上面說的
一個在說階調
一個在說細緻

所以真的沒啥好吵的呀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