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人小言微的小小期望,希望熱愛底片的人們多拍多分享

aqfox wrote:
Hi 各位大家好,我...(恕刪)


大哥拍的不錯喔!!我也是底片愛好者,.請多多指教囉
VESPA ET8 + KHS T3F + NIKON FUNS!!
haytt wrote:
沒有焦慮感是騙人的,但是只有實際的行動才能改變人們對底片機的誤解,底片機不是高手的天下,是屬於大家的,我看到很多從數位入手底片機的分享片子都很棒欸。

大哥貼的第一張是上海的弄堂?

我覺得在這個年代要推底片是難上加難的事情,現在多數新加入底片的都是用lomo的族群,要靠他們撐住目前的正片款式,顯然不太可能。雖然富士柯達都推出了新底片(暫時別管富士新的負片沒出口),愛克發也重新在出,但要把底片給「推出去」,建立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也有其必要性,不然底片隨便沖沖,店家隨便掃掃,Leica看起來像日鏡,日鏡看起來沒比副廠好多少,很多人會覺得「這個也不過就這樣而已」,無法充分瞭解底片的話很難知道魅力究竟在哪裡。

而C/P值很高主要是建立在低價的二手價上的論述,雖然EF16-35LⅡ+EF24-70L+EF70-200L+580EX+EOS1V的C/P值也還是比EF16-35LⅡ+EF24-70L+EF70-200L+580EX+EOS1Ds mk3高,但現在除了EOS1V,F6以外還在生產的單眼相機也沒幾款了,最近一段時間聽到不少EF28-70L鏡片霧化的案例,也看過EF70-200L鏡片變質的實體,也聽過EF500f4.5L及EF600f4L因為沒有USM備料所以不能修理的事情,二手產品剩餘壽命終有限,機身鏡頭都會老化,過了一個時間點維修難度會大幅提高,現在願意買新品拍底片的人恐怕沒幾個,針對底片設計的鏡頭雖然目前款式還是大幅超越數位對應鏡頭,但是當二手市場中的器材都老化到一定程度,你修到一定次數累積到一定金額,還能堅持下去的人還有多少?也許有人會說那可以用純機械機身,但EOS沒有,Nikon比較新的是有FM3a,Minolta α沒有,Pentax LX其實也有不少案例,不能否認整個天秤急遽向數位傾斜,Leica R都收了,M會買新品的更少,底片使用者增加的速度恐怕不敵流失的速度,聽聞日本每年底片產量減少1/8,當一卷專業正片漲破300,甚至是350的時候,又有幾個人會不選擇換數位?很多人大概不會想現在很貴了未來可能會貴到完全買不下去,不如趁現在多試試看各種底片(不知道以後又會停掉多少款),但有些認識終究是一小撮人,除非是老羊攝影班告訴學生都該買一台F6 or EOS1V,不然haytt兄講的又有多少人不是瞄一瞄然後跳過呢?現在願意買個D700 or EOS5D mk2配上高價鏡的人很多,但願意買全新的1V or F6的恐怕一年不到三十個,多數人不是不在乎底片與數位在畫質上的差異,就是認為數位已經超越了底片,除了少數偶爾拍個幾卷玩票性質跟還是覺得數位太貴或年紀較大對數位較難學習的人以外,底片還能吸引多少人使用?我想時代的趨勢很難阻擋,關鍵是我們選擇了底片陪了我們這一段,留下數位沒有的回憶,終究只能這樣而已。
Walt Yu wrote:
大哥貼的第一張是上海...(恕刪)

LOMO族也是有很努力在拍正片的,只是沒有人在"正沖"而已
Walt Yu wrote:
大哥貼的第一張是上海...(恕刪)


我到目前也是一直堅持用底片相機 ,數位DC只是拿來拍一下臨時要用的東西

不過我也對傳統攝影抱持悲觀想法,目前不是鼓勵大家用底片就有用
連同相機若也沒繼續有底片機出現 ,那這巿場上的底片機終有一天會凋零

到時就算有底片也無相機撐場 ,數位的世界己是不可擋,也無法走回頭路

目前愛好底片的人 ,我想就以陪伴老朋友走他的最後一程 ,畢竟底片陪了人類走了一百多年

我們何其有幸能在這個末期趕上最後底片時光呢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Fox_huang wrote:
我到目前也是一直堅持...(恕刪)

嗚呼哀哉......

亂貼亂亂貼!希望我的幻燈機不會只能打出幾年前的影像!
底片真的很棒~
剛好碰到有朋友玩攝影
就拿他的450D來玩
也教我一些東西 還拿書叫我看 遇到貴人這樣

後來挖到我爸的FM-2
我叔叔一直保存很好 裝電池以後馬上就拍了

真的很難拍 摸索到現在還在摸索
燒錢不歸路這樣
我朋友還說你燒的錢到後來買台數位都沒問題了

菜鳥到不行 超級M模式這樣
底片燒錢真的燒蠻大
但是底片拍出來的感覺很棒啊~~~~~

傷眼請見諒 還在學習中
去拍球賽抓動態不好抓 沒有自動對焦這種好東西
然後就得很粗魯的一直轉鏡頭 怕錯過就沒了~




最近才受朋友的影響而進入底片機的世界

貼個成果讓各位先進笑笑

Walt Yu wrote:
我想時代的趨勢很難阻擋,關鍵是我們選擇了底片陪了我們這一段,留下數位沒有的回憶,終究只能這樣而已。


是的,也許終究會這樣
但能延緩這一天的到來也不錯
未來的是誰也說不準
趁可以的時候盡量把握吧...

akihindo wrote:
LOMO族也是有很努力在拍正片的,只是沒有人在"正沖"而已


就是這樣才麻煩
連ROLLEI都出怪東西
LOMO族還真是不可小看....
我是Hiroyuki
Walt Yu wrote:
大哥貼的第一張是上海的弄堂?...(恕刪)
是的,這是傳統底片機以傻瓜相機模式(Av)拍的弄樘。
我還沒醒先打到這裡,有空再潤潤稿,怕寫得不到位,或者沒有面面俱,這些回覆我還會重新看一遍,看看是否有訛誤或引起誤會的地方,等下要南下出差,怕睡過頭鬧鐘定太早了已經。

我覺得在這個年代要推底片是難上加難的事情,現在多數新加入底片的都是用lomo的族群,要靠他們撐住目前的正片款式,顯然不太可能。

光是Flickr上使用底片的族群就大約有~三萬兩千個~~群組

雖然富士柯達都推出了新底片(暫時別管富士新的負片沒出口),愛克發也重新在出,但要把底片給「推出去」,建立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也有其必要性,不然底片隨便沖沖,店家隨便掃掃,Leica看起來像日鏡,日鏡看起來沒比副廠好多少,很多人會覺得「這個也不過就這樣而已」,無法充分瞭解底片的話很難知道魅力究竟在哪裡。


目前個人在北部比較推薦的在底片沖掃有全彩印象(阿發日前新進了一台高階底掃,可掃120/135)、台北影像(有滾掃,可選高低掃)、花蓮的彩韻(全省從收件到沖掃完畢只要兩到三天,品質優異、口碑不錯)、新莊麗來(彩負口碑不錯,還沒機會試,因為我大多拍正片)、台中福田、台中金菲林(都是過也都不錯);還有很多優秀店家希望大家多多以帶圖說明的方式推薦給全省的朋友。

而C/P值很高主要是建立在低價的二手價上的論述,雖然EF16-35LⅡ+EF24-70L+EF70-200L+580EX+EOS1V的C/P值也還是比EF16-35LⅡ+EF24-70L+EF70-200L+580EX+EOS1Ds mk3高,但現在除了EOS1V,F6以外還在生產的單眼相機也沒幾款了

據我所知,福倫達、Zeiss Ikon推出很多與Leica M鏡相容的機種,而很廠家生產的輕便機拍出來的效果都會嚇死人,隨便買一台傻瓜相機拍出來的都是135全片幅,真的不必太悲觀,因為相機實在太多了,而且保存良好的不在少數,很多人挖到傳統相機,裝上底片、電池就能拍,這點值得注意。

最近一段時間聽到不少EF28-70L鏡片霧化的案例,也看過EF70-200L鏡片變質的實體,也聽過EF500f4.5L及EF600f4L因為沒有USM備料所以不能修理的事情,二手產品剩餘壽命終有限,機身鏡頭都會老化,過了一個時間點維修難度會大幅提高,現在願意買新品拍底片的人恐怕沒幾個,針對底片設計的鏡頭雖然目前款式還是大幅超越數位對應鏡頭,但是當二手市場中的器材都老化到一定程度,你修到一定次數累積到一定金額,還能堅持下去的人還有多少?也許有人會說那可以用純機械機身,但EOS沒有,Nikon比較新的是有FM3a,Minolta α沒有,Pentax LX其實也有不少案例,不能否認整個天秤急遽向數位傾斜,Leica R都收了,M會買新品的更少

鏡頭霧化的情況的確在一些後期的鏡頭上有這個問題,尤其是某些特定品牌的特定鏡頭更明顯,但這是因為某些鏡頭當初在設計上採取在成本考量與品質妥協的前提下採用次級鏡片與設計產生膠合鏡片霧化的結果,好消息是目前還有很多師父能夠修的。

至於鏡頭老化這件事或許在數位很敏感,但是底片機只是曝光的工具,只要光學特性在,效果不會差太多,
更重要的是早期的鏡頭從高價的水晶、蕭特玻璃、特殊玻璃(中期,類似現在很多人戴的高級眼鏡)、樹脂合成鏡片(低價鏡片,安全玻璃或者後期鏡頭)都有,愈往後期生產的鏡片風險愈高(含有類似壓克力鏡片),但某仍舊堅持不用替代性材料設計的鏡頭原廠例外,所以鏡頭老化的問題暫時不必擔心,我曾看過有些已經有接近百年歷史的相機拍出來的片子,依舊是嚇嚇叫喔,至於我手上的鏡頭,很多都是二、三十年以上的老鏡頭,一樓片子採用的鏡頭已經超過20年以上。提醒一下,在傳統底片機有太多選擇,絕對不僅僅只有尼康與佳能。

底片使用者增加的速度恐怕不敵流失的速度,聽聞日本每年底片產量減少1/8,當一卷專業正片漲破300,甚至是350的時候,又有幾個人會不選擇換數位?很多人大概不會想現在很貴了未來可能會貴到完全買不下去,不如趁現在多試試看各種底片(不知道以後又會停掉多少款),但有些認識終究是一小撮人,除非是老羊攝影班告訴學生都該買一台F6 or EOS1V,不然haytt兄講的又有多少人不是瞄一瞄然後跳過呢?現在願意買個D700 or EOS5D mk2配上高價鏡的人很多,但願意買全新的1V or F6的恐怕一年不到三十個,多數人不是不在乎底片與數位在畫質上的差異,就是認為數位已經超越了底片,除了少數偶爾拍個幾卷玩票性質跟還是覺得數位太貴或年紀較大對數位較難學習的人以外,底片還能吸引多少人使用?我想時代的趨勢很難阻擋,關鍵是我們選擇了底片陪了我們這一段,留下數位沒有的回憶,終究只能這樣而已。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五、六年前開始使用數位相機,算是早期支持數位相機方便性的用家之一,這期間我換過大約四部數位機身,大約花掉我20幾萬,可是幾乎每一年我都會蠢蠢欲動地想要採購更高階的數位相機,說得好聽點,每一個新版本的數位相機都給我新的期待,但很快地就失望了,如果拿這20萬來拍底片不知道可以拍幾千呎了,有一個醒悟我必須說出來,或許我早就習慣底片機拍出來的味道,也不斷試探高階數位相機的極限,但是高階數位相機除了讓我更方便地拍出能看的片子以外,我幾乎都不太想留下這些作品,因為那種感覺就是在一片互相抄襲拍攝與後製方法的同時,跟別人拍的有什麼區別?

若說有,那得看我的後製能力才能定勝負,但自問我的後製技巧並非無人出其右,就算我很自覺謙卑地學習後製以便確保產出的片子有一定的品質,是我的能力還是很有限,沒法達到一流的水準。

從換位思考出發,試問有多少人真的懂後製?如果同樣以傻瓜相機模式拍攝,我只能說一句話,任何傳統傻瓜相機都是全片幅,只要挑比較ok的機身,遇到好的題材,拍出來的片子都是很棒很驚艷,根本不必懂後製這檔事,就回憶與記錄這個點上來說,傳統輕便機是很多人忽略的事情。最近有很多人在找輕便機,除了新鮮與好奇之外,也算是在輕便與品質的妥協上找一個平衡點吧。

坦白說,很多人沒摸過也沒見過傳統相機拍出來的味道,也認為傳統相機一定要從FM2等全機械式相機入門,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傻瓜相機目前幾乎都只要一兩千塊就能買到,如果只是純粹的紀錄回憶,不是學習,是一個經濟又實惠的選擇,因為拍攝的量並不多,為了品質動則砸下幾萬塊預算買機身還要再花幾萬塊買大家都瞧得起的鏡頭才能動手拍,拍完之後上網請教人家還得矯情地避開砲火,這對很多人來說,簡直是太沈重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對品質要求高一點,那預算就得追加或者在後製上面下功夫,有人說這個好玩,是的,對玩家來說,這一連串的過程的確是趣味所在,但對一般人而言,DSLR的確在價錢、重量、價錢與軟體上來說都是一個負擔。

P.S. 提醒一下,當各位底片愛好者分享的同時請留心底掃品質,數位化(Analog convert to Digital Signal)如果處理不好會有極大的落差,反而容易引起誤導,讓人誤認底片機拍出來的片子品質很差,請您上片之前一定要篩選一下。


我韃韃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我 不是歸人 只是個過客
aqfox wrote:
Hi 各位大家好,我...(恕刪)


很精采的分享,我狗尾續貂一下,進一步分享之前從網路收集各種底片的特性資料,減少喜愛底片朋友的摸索期。
Remark:因為時間太久了,出處已經忘記,如果原創看到了跟我說一下,我想跟你說聲謝謝,很感激您花時間整理這麼珍貴的資料。
如果能告訴我出處也授權我保留此帖,我就讓這個回覆繼續留著,並且補上出處,如果您覺得不妥,我會立刻刪除。

轉貼分享各種底片特性資料

我韃韃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我 不是歸人 只是個過客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