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那批傳奇玻璃,早在 1950 年代初就用完了。CZJ 只有很早期的白銀鏡頭有使用,大概是編號 42 開頭以內的,買 3 開頭的最保險。CZJ 的這批 Tessar 50mm,便宜玩玩無妨,認真拍就不必了。以 M42 的這種 Tessar 結構來說,CZJ 這顆的表現算是中下的,隨便抓一顆三片的可能都更好。至於那個紅 T,可以直接忽略,那個年代的鍍膜不是需要考慮的重點。如果很堅持 CZJ 的 Tessar,請找光圈 F3.5 的白銀版本,或是找那顆光圈爆小的 40mm。80mm 那顆也不錯,洗老師手上有 ...
formosa2u@gmail wrote:版大貼的那一支 銀鏡...(恕刪) 投銀色一票,後期黑色版小弟曾用過,小弟私以為成相不是很好,真的不太像蔡斯的風格,在拍了兩捲底片後就轉手了;印象中銀色版的玻璃會好些。如要玩TESSAR,誠摯推薦西蔡的ZEISS IKON ICAREX TESSAR 50/2.8 M42 接環,國內少見但價格不貴,比東蔡銀色版便宜,鏡頭質感很好,成相油潤厚實,著實讓小弟驚豔,比CZJ黑色版真是好太多了。
版大鋁鏡版的賣主我認識(在希臘), 他是M42專家, 東西多自西歐收購後, 重新整理再賣出。因為項目不錯, 評價也不錯, 一年以來, 眾多標主集中在週日深夜競標, 相對來說, 價格偏高(運費US$22算很合理), 請看好口袋。回主題, 鋁鏡版快門有8葉(還有10及12葉紅T版), 黑色版一般6片。個人覺得普普(也許是我的版普普), 最近對焦只有50cm, 最大光圈只有2.8F(很軟), 但拉風十足。但得端視於你的口味(東西德?), 訴求(單膜多膜?)及運氣(畢竟是50年的老鏡)。我轉接在EOS 400D, 使用沒問題。用在M42, 只要不是光線直射, 還不賴。更多在這....
我有白銀版本Tessa 1Q 、斑馬版、黑鐵版本。都是 50/2.8 還有拿來對照的Pentacon 50/1.8( 我有黑鐵 Auto, Electronic, 寶塔三版)。如果單純以天塞來看,其實白銀版本最好。一拍就驚艷,那個色彩的濃郁度非常飽滿。至於黑鐵板本有AM開關比較好用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因為白銀版本是手動光圈,在數位機身上大部分自動都是不能支援的( 底片機除外)。斑馬版本沒有開關A/M 但有一個手動鈕,拍的時候要勾住(縮光圈) 稍微不便,斑馬版本跟黑鐵板本感覺差異不是很大,也濃郁但沒有非常突出,但拍花草人物還是很美。價格也低,但相對來說我就會比較推薦Pentacon 50/1,8 因為光圈更大散景更優,銳利度也很好。寶塔板又比黑鐵板好,寶塔版本材質用料都比黑鐵板本紮實厚重,雖然沒有鍍膜但成像非常優異。老鏡是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