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心得] 其實玩底片一點也不貴...

infoto wrote:
傳統底片數位化之後,原本具有的優勢也不能在網路上100%呈現
老是叫人家拿出底片的好,這算是什麼呢?
會不會鬼擋牆太嚴重了阿

反而是唱衰銀鹽的言論,從2001年起不斷興起,到了2010年從未兌現過
連拍立得都可以死而復生,有需要再繼續講嗎?
如果不信邪我可以再讓相紙自製的青版工藝復活給你看阿

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數據,不過去年開始學習銀鹽或回頭改拍底片的人
確實在緩慢增加中,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看這裡的討論數量也可以明顯感受到
何必自己玩不出成績,就叫別人不要玩?...(恕刪)


在你的眼中只能有底片相機,其他的不算是攝影,是嗎?

我已經表明過並不希望底片完全消失,起碼在現階段數位並不能完全取代底片的優點!但是這句話並不是絕對,以我一個業餘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如果數位可以完全取代底片的所有優點,我不會堅持非底片不用,因為對於攝影業餘愛好者而言這種堅持不存在任何意義.

數位化給攝影帶來的影響是讓更多人接近攝影,因為一切變得更方便,更快速.不用等待沖洗的過程,可以立即與人分享,數位化之後加上無遠佛屆的網路更是讓"攝影"這件事便得更容易親近,也蔚為風潮.舉個例子,重慶南路三民書店都把某位網路大師的攝影人像教學書放在一樓顯眼的位置,由這件事我想不必提出數據都可以感受到"攝影"在數位化之後的蓬勃風潮,攝影蔚為風潮之後底片當然會有回流的趨勢,這有點像集會遊行的"自然溢出"的味道.
但是底片的好,用過且細心點的都可發現,我反對的是用荒謬的論點做為吸引不懂得人上門的"手法"這跟底片的好一點關係也沒有,不是嗎?不是反而更增加對於底片的誤解嗎!

如果底片的好可以透過正確的觀念讓大家知道,而不是用一些"畫質好","比數位機便宜","底片是化學反應,所以一剎那間所有顏色都正確的定位"等等這種白爛又不正確的文字來說明的,這種"鼓吹"跟"相紙自製的青版工藝復活"的差異相去不可道以里記.

"難道文字陳述就無法宣揚底片的優勢?"如果文字就足夠,攝影這玩意兒根本就不會有被發明的可能!

說到這裡,對於你的狹隘我除了覺得惋惜以外,沒啥好說.最多提醒你一下,你認為的攝影好書"新現代攝影"已經到第10版,請你自己去看看有沒有增加數位的部份!
infoto wrote:
難道文字陳述就無法宣揚底片的優勢?
2000年前數位相機與web網頁還不普及的年代
一堆人在BBS上用文字也可以論述的很好
甚至比現在的資訊更扎實,不像有些人一知半解就寫土砲報告

至於想把群眾困在網路螢幕前的有心者
就別讓他們親眼看到銀鹽的好
事實永遠勝於雄辯




滿坑滿谷都是數位影像的網路上. 你要用文字來述說銀鹽影像的好

我想可能有難度


2000年或2001年的數位玩家有幾個?
那時的攝影玩家幾乎只有底片吧
換句話說
你們戰自己人的歷史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


誰想把群眾困在網路螢幕前面?

否定網路作為宣傳管道. 拒絕掃描數位化. 損失的是誰?

別讓"他們"看到銀鹽的好. "他們"是誰? 那最後損失的又是誰?

-
infoto wrote:
2000年前數位相機與web網頁還不普及的年代
一堆人在BBS上用文字也可以論述的很好
甚至比現在的資訊更扎實,不像有些人一知半解就寫土砲報告
...(恕刪)


好懷念20年前啊.....我也老了
那時還是學生時代 ,還沒有internet(應該說還沒流行在巿面上)
那時只流行BBS點對點 ,那時還必須買moden 而且一開始才2400鮑率
要播號到站長家裏電腦,那時也是只有類似論壇的文字模式...

那應該是我第一代的網友吧 ,那時也在bbs上認識一位暗房大師 ,他有在當時台視玫瑰之夜裏的一個鬼故事單元講解靈異照片的鄭景仁先生

他在攝影天地發表近一年的黑白ZONE SYSTEM的實踐 ,他還幫我免費向攝影天地要了快一年期的雜誌送我

可惜我從來沒見過他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靠攝影吃飯的---當然用最先進的工具---一方面效率高.另方面顯得專業

對其餘人而言--攝影跟繪畫.陶藝.單車運動.重機.釣魚.時尚.美食............本質一樣
不外是--興趣--或者是---潮流---更可能是----一時衝動
每個人興趣大異奇趣----潮流週而復始----一時衝動者毫無道理
所以
數位/銀鹽參差林立 悉聽尊便---拍美美的照片是基本功夫---拍出好照片才是更上一層樓
不然--拍的高興就好,但別相互奚落

迷數位的總向1D MARK III / D3X 仰望
迷銀鹽的總盼擁有一部HASSELBLAD 或 LEICA

慢慢地有人愛上機械相機的可靠......
慢慢地有人愛上數位相機的方便........
慢慢地有人放棄燒錢的?底片機...........
慢慢地有人厭倦了沒完全了解就打入冷宮的數位相機.............
慢慢地有人愛上手動老鏡的質感,多樣性...................
慢慢地有人選擇.....................

能玩的太多了-------真好----多賺錢卡實在



有時候會覺得很慶幸自己對器材沒有這麼挑剔....
不管數位類比,不管規格,不管是否熱門,
買了不算專業的SONY數位機,倒掉的MINOLTA跟CONTAX的底片機...
只用自己喜歡的器材去拍照...
看到很多人對器材這麼熱中,片幅的大小,鏡頭的好壞,數位與類比的優劣...
為維護自己所熱愛的領域在奮戰....
我一方面為這些朋友感到敬佩,
也一方面為自己不在其中而感到慶幸....
對自己來說...
類比影像已經是小眾的事實不會改變,
我也不會期望底片重返主流舞台...就像音響的LP唱片一樣,
即便LP的聲音好過CD或MP3,
但還有哪個發燒友會以為LP的市場總有一天能跟CD或MP3並駕齊驅??
我也不會以為自己拍底片是什麼了不得的事,
不過就是拍照,你用數位,我用底片...
你享受數位的方便與快感,
我在類比的世界中自得其樂...
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高興就好....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Fox_huang wrote:
那應該是我第一代的網友吧 ,那時也在bbs上認識一位暗房大師 ,他有在當時台視玫瑰之夜裏的一個鬼故事單元講解靈異照片的鄭景仁先生


我記得他
百分之九十都是打槍靈異專家的說法
至於無法解釋的他也很不會硬凹,就說他無法理解

====================================

地獄貓 wrote:
我也不會以為自己拍底片是什麼了不得的事,
不過就是拍照,你用數位,我用底片...
你享受數位的方便與快感,
我在類比的世界中自得其樂...
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高興就好...


偏偏有人不甩這種道理...
我是Hiroyuki
hiroyuki2243 wrote:
百分之九十都是打槍靈異專家的說法
至於無法解釋的他也很不會硬凹,就說他無法理解...(恕刪)


其實私下他們也無可奈何說都是為了節目效果

靈異大師看了照片明明就知道那是一些耀光或雜光陰影 ,但為了節目不得不唬爛一下

而暗房大師也是不想直接了當戳破,只能講個大概...

不過這種影像不論是銀鹽乃至於數位....都不間斷的出現

反正貼出來也能自娛娛人啦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fujen1221 wrote:
我已經表明過並不希望底片完全消失,起碼在現階段數位並不能完全取代底片的優點!但是這句話並不是絕對,以我一個業餘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如果數位可以完全取代底片的所有優點,我不會堅持非底片不用,因為對於攝影業餘愛好者而言這種堅持不存在任何意義


你可以參考一下,從CD發明至今,即使音質已經擴展到人耳不容易察覺差異的程度
有全面的讓LP完全消失嗎?
我相信這不是喜好LP唱盤的問題吧,保養維護比起CD來說繁複很多
要是音質可以完全複製到CD,怎麼可能還有人要聽LP?
這就是你的邏輯不是?

不過很可惜的,數位永遠不可能有完全取代的一天
拍立得的復活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
數位相機+隨身印的功能早就可以取代拍立得相機
為什麼你所說的這種莫名堅持不存在任何意義失靈了?

Photography出版至第10版,數位內容不斷增加,這是事實
但是這本書80%以上仍在傳統技術與內容上鋪陳,並沒有整本變成數位專書
對吧?

時代在進步,書本內容本來就應該更新
但是因為增加了什麼新內容,而忽略了過去的核心價值,反而讓人覺得荒謬
文包 wrote:
2000年或2001年的數位玩家有幾個?
那時的攝影玩家幾乎只有底片吧
換句話說
你們戰自己人的歷史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


那時候kodak數位研發部門主任還曾來台發表演說
他客觀的分析了數位的前景與缺點
包括數位會大量的占有市場,保存困難度提高,以及無法取代現有底片
10年過去了,至今仍是預言神準

至於戰,還是留給你去奮鬥吧
我是比較相信專家的意見
infoto wrote:
保存困難度提高,以及無法取代現有底片


沒看過名模生死鬥嗎?

輸出到公車廣告的尺寸也是數位機背

雜誌封面和寫真集都用數位了,哪裡不能取代?

兩個硬碟作鏡像儲存幾乎所有主機板都支援了,你還要買無酸套除濕機一樣要插電你還得面對一整個壁櫥的底片

Intel Pentium MMX 200MHZ ASUS TX97-E NEC 32MB EDO RAM*2 Winfast S280V2 2MB Q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