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to wrote:
傳統底片數位化之後,原本具有的優勢也不能在網路上100%呈現
老是叫人家拿出底片的好,這算是什麼呢?
會不會鬼擋牆太嚴重了阿
反而是唱衰銀鹽的言論,從2001年起不斷興起,到了2010年從未兌現過
連拍立得都可以死而復生,有需要再繼續講嗎?
如果不信邪我可以再讓相紙自製的青版工藝復活給你看阿
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數據,不過去年開始學習銀鹽或回頭改拍底片的人
確實在緩慢增加中,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看這裡的討論數量也可以明顯感受到
何必自己玩不出成績,就叫別人不要玩?...(恕刪)
在你的眼中只能有底片相機,其他的不算是攝影,是嗎?
我已經表明過並不希望底片完全消失,起碼在現階段數位並不能完全取代底片的優點!但是這句話並不是絕對,以我一個業餘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如果數位可以完全取代底片的所有優點,我不會堅持非底片不用,因為對於攝影業餘愛好者而言這種堅持不存在任何意義.
數位化給攝影帶來的影響是讓更多人接近攝影,因為一切變得更方便,更快速.不用等待沖洗的過程,可以立即與人分享,數位化之後加上無遠佛屆的網路更是讓"攝影"這件事便得更容易親近,也蔚為風潮.舉個例子,重慶南路三民書店都把某位網路大師的攝影人像教學書放在一樓顯眼的位置,由這件事我想不必提出數據都可以感受到"攝影"在數位化之後的蓬勃風潮,攝影蔚為風潮之後底片當然會有回流的趨勢,這有點像集會遊行的"自然溢出"的味道.
但是底片的好,用過且細心點的都可發現,我反對的是用荒謬的論點做為吸引不懂得人上門的"手法"這跟底片的好一點關係也沒有,不是嗎?不是反而更增加對於底片的誤解嗎!
如果底片的好可以透過正確的觀念讓大家知道,而不是用一些"畫質好","比數位機便宜","底片是化學反應,所以一剎那間所有顏色都正確的定位"等等這種白爛又不正確的文字來說明的,這種"鼓吹"跟"相紙自製的青版工藝復活"的差異相去不可道以里記.
"難道文字陳述就無法宣揚底片的優勢?"如果文字就足夠,攝影這玩意兒根本就不會有被發明的可能!
說到這裡,對於你的狹隘我除了覺得惋惜以外,沒啥好說.最多提醒你一下,你認為的攝影好書"新現代攝影"已經到第10版,請你自己去看看有沒有增加數位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