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底片時真的會比較謹慎...尤其聽到捲片聲就知道又"燒"了一張底片導致常常一捲底片拍半年...甚至一年用數位時反而就是隨性一些而且比底片比較容易操作至少不用擔心底片沒裝好..有時突發奇想如果底片單眼也可以有LV功能的話....就不用一直盯小小的觀景窗...
megamarx99 wrote:YASHICA TZOOM KODAK 400FUJI F30 ISO 400 不過用這樣比較好向不太精確兩台相機差太多了吧一台SLR 底片VS 小CCD 的DC....單單鏡頭一個等級上根本是天地差別吧....建議用 5D VS 底片機這樣才能比較吧
敝人則是相反,家裡防潮箱有家父三十年前買的Konica T與Hexanon AR 57mm F1.4,我跟兄姊小時候都被家父用這台拍。在我高中時家父就教我用這台Konica T,後來家父添購了Nikon FM2與AF Nikkor 24-50mm f3.5-4.5來用,也曾經買過兩台Nikon的底片傻瓜,但那些傻瓜一台摔壞一台遺失,後來兄姊有買台Polarid拍立得﹝現在在防潮箱裡﹞,撿到一台Leica底片傻瓜﹝現在在我姊那邊﹞,家中書櫃還有一本民國七十年出版的『攝影精技』,這本本來是我姨媽年輕時學攝影的書籍,後來她沒有在看了,所以就送給我們。之後家父還添購了不知名的閃光燈、AF Nikkor 50mm f1.8、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cro與大腳架給Nikon FM2來增加火力,買個肩袋來方便攜帶這些“軍火”。所以敝人與家父是從底片開始玩的,還發現Kodak的底片偏紅,粒子比較粗;Fuji的底片偏藍,粒子細緻,適合拍風景;Konica的底片則是覺得普通。甚至家父買了一個1000mm反射式望遠鏡後,還買個Nikon相機用的接環,拿來拍七股的水鳥。所以家人很多攝影的觀念都是從底片機來的。數位相機出現後,兄姊也有買台Olympus C1 zoom來用,但用個幾年就掛掉了,比起那些底片機還短命,後來為了沿用之前買的SmartMedia卡,所以又買了Olympus C40 zoom來用,現在只祈禱它能撐久一點。對我與家人來說,數位相機大都拿來拍不重要的事物,底片機則是拍攝旅遊等重要的事物。且都一致認為數位相機與數位檔是消耗品,底片機與相紙照片才是值得保存的,所以投資在那台底片的Nikon FM2非常多,數十年來買的相本一堆,還要定時整理相本與底片,但也常常勾起數十年前小時候的回憶。
看了樓主的照片,哇!難怪那麼多人還在玩底片。自己回想一下使用數位相機的這幾年,奇怪我以前拍照時,很少去想銳不銳利的問題,怎麼用了數位相機以後,一看到相片就會去看銳利度、100% crop、調色彩曲線......說真的比玩底片還累,說真的我是在拍照還是在撿視圖片啊?以前拍照單純多了,我想我是該回頭了。看了這篇,本來我想買DSLR的,現在我想想,我還是繼續回到我的機械相機吧!
Monte920 wrote:Yashica Tzoom 是底片輕便機, 不是SLR喔! 這台沒研究。不過因為是底片機使用標準底片。135底片一格的大小是36mmx24mm也是感光元件的大小。所以135片幅 VS 1/2.5吋的CCD...看照片單看景深感覺就不同,更不用白平衡、暗處的細節。DC通常會自動後製拉對比所以畫質真的差很多。這Yashica Tzoom用蔡司光圈還有F4.5感覺還不賴,
rc258 wrote:這Yashica Tzoom用蔡司光圈還有F4.5感覺還不賴, 考慮實用變焦焦段,還要有中上以上的畫質, Leica這台也可以考慮看看喔! 它跟Yashica Tzoom算是直接的競爭對手,畫質也不錯,光圈還稍大一點(28-80mm f3.6-7.9). 如果還買得到的話, 價格也相差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