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th0101 worte:
十年前-日本京阪神畢業之旅
同學好瘦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看高解析掃描或是高級底掃也是單張價很高,
價很高還好,問題是還有人在接嗎?
有呀,滾掃,大台北還有幾台在運作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走彩色暗房與正片暗房的,
當時印象都在台北,
是一些熱情年輕人組的同好會(工作室),
如今又過了好幾年,
那些人也沒看到在01上了,
又是何種局面我就不知道
也還是一樣呀,就那兩參家。
不過說真的
高端商用。高階的數位輸出,真的也不錯啦。
考量到成品的一致性,與成本上的考量
A-A-D
A-D-D
真的也是不錯的啦
要搞
A-A-A
真的太花錢,也太花時間,效果也不一定能出來。
平安、健康最重要
近兩年我自己偶爾還會裁些相紙,用放大機放彩色負片,過程是愉悅的,但實在需要花些時間、心力,更何況工作室有盈虧考量,所以如果沒辦法自己來,就花些錢請人弄吧!

15公分,是呼吸的空間。
保持著與人、與世界的距離,從照片裡找到自己的痕跡,找到與世界共生的證明。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真的,很少人見識過真...(恕刪)
1. 底片上的真正樣態只有正沖後在5500k的光線照射下直接用肉眼觀看才能得知, 在暗房中底片只是製作相片的素材, 難以看出其原始風貌.
2. 相片的成像是燈頭/底片/放大鏡頭/相紙/藥水共同形成, 可透過濾鏡影響. 實際操作上底片最大的用途為提供情報透過優異的放大鏡頭在相紙上曝光而後洗相, 在反覆試行錯誤下調整燈頭中的分光片找出想要的顏色, 底片上原始顏色已無關緊要, 曝光狀況也可透過局部加減光修正. 反過來說, 使用負片照相的重點在於儘可能記錄現場情報, 不必在乎器材或底片本身的呈現.
3. 快速放相的運作方式是原廠控制設備(燈頭/底片/放大鏡頭/相紙/藥水), 指定需使用的濾鏡, 使全世界都能洗出品質一致的相片, 此時與暗房相反, 相機鏡頭又成為影響顏色的變數, 但依然不是底片上的原始顏色. 然而, 這種體制有二大缺點, 一是只能處理同廠牌的底片, 他牌底片可能會洗出非常詭異的顏色. 二是因放相要重新曝光, 而快速放相沒辦法局部加減光, 只能以底片大部分區域的曝光情況為基準, 結果洗出背景曝光正常, 主體卻過亮或過暗的怪異相片, 造成極大的困擾, 大約20年前就遭到放棄, 改用數位掃描.
4. 掃描機在這20年間的進步非常驚人, 現今的家用掃描機品質已經能跟10年前的imacon營業機相較, 數位掃描的成果不會如20年前般令人失望, 而放大機上能做的修正都能以修圖軟體取代, 成本還更低.
5. 如果喜歡藥水洗相, 那就自行買書籍和設備研究, 暗房是個人風格的呈現, 別人調整的顏色很難符合自己的理想, 更無需懷念過時的快速放相.
JonSnow wrote:
1. 底片上的真正樣態只有正沖後在5500k的光線照射下直接用肉眼觀看才能得知, 在暗房中底片只是製作相片的素材, 難以看出其原始風貌.
2. 相片的成像是燈頭/底片/放大鏡頭/相紙/藥水共同形成, 可透過濾鏡影響. 實際操作上底片最大的用途為提供情報透過優異的放大鏡頭在相紙上曝光而後洗相, 在反覆試行錯誤下調整燈頭中的分光片找出想要的顏色, 底片上原始顏色已無關緊要, 曝光狀況也可透過局部加減光修正. 反過來說, 使用負片照相的重點在於儘可能記錄現場情報, 不必在乎器材或底片本身的呈現.
3. 快速放相的運作方式是原廠控制設備(燈頭/底片/放大鏡頭/相紙/藥水), 指定需使用的濾鏡, 使全世界都能洗出品質一致的相片, 此時與暗房相反, 相機鏡頭又成為影響顏色的變數, 但依然不是底片上的原始顏色. 然而, 這種體制有二大缺點, 一是只能處理同廠牌的底片, 他牌底片可能會洗出非常詭異的顏色. 二是因放相要重新曝光, 而快速放相沒辦法局部加減光, 只能以底片大部分區域的曝光情況為基準, 結果洗出背景曝光正常, 主體卻過亮或過暗的怪異相片, 造成極大的困擾, 大約20年前就遭到放棄, 改用數位掃描.
4. 掃描機在這20年間的進步非常驚人, 現今的家用掃描機品質已經能跟10年前的imacon營業機相較, 數位掃描的成果不會如20年前般令人失望, 而放大機上能做的修正都能以修圖軟體取代, 成本還更低.
5. 如果喜歡藥水洗相, 那就自行買書籍和設備研究, 暗房是個人風格的呈現, 別人調整的顏色很難符合自己的理想, 更無需懷念過時的快速放相.
做個筆記。
感謝分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