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1124 wrote:
一個按快門要錢一個不用(恕刪)
一種機身要很多萬一種一萬有找
底片可以體驗全幅,例如5D3假設45k,底片機皇1V 15k左右,中階機種更是只有幾千元
一捲假設36張150元(便宜的+貴的平均一下)沖掃100,三萬可以拍120捲=4320張
數位4320不多,但拿底片機的人應該是不會拿來瘋狂連拍啦
蝦仔 wrote:
數位拍久了 後期常常下手太重, 底片原汁原味可以平衡一下數位後期的迷失...(恕刪)
death0101 wrote:
現在大部份還是富士的FDI系統和柯達的?系統(忘了)
dormcat wrote:
柯達除了極少數還活著的APS系統之外已經很難看到了
當下還在運作中的主流沖洗/掃瞄/印相機器是 Noritsu Koki (ノーリツ鋼機) QSS 系列
其實自2006年起,連 Fujifilm FDI Frontier 系列的硬體也開始交給 Noritsu 代工了,只是軟體不同
不得不說 Fujifilm 的機身用色就是比較潮啊......
Noritsu 用的是萬年OA標準的米灰二色,Fujifilm 就改成白色搭配粉彩綠,更容易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