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為什麼底片機拍得照片都好陰沈喔不夠鮮豔?

randyhuang wrote:
同意.我在陰天的時候用REALA拍感覺也是這樣,為此我還問過五色鳥怎麼底掃的照片暗暗的..反之豔陽天拍出來的真的色彩飽和...



Reala是人像專用負片,它的調性就是低反差,低飽和,這樣人像照出來膚色才會柔. 陰天照的時候一定是比較灰沉,而晴天照起來雖然你看起來比較飽和,但你若在同樣的景再用X-tra Superia拍一次,一定是後者比Reala的顏色更飽和. 其實這點Fuji官方網站在介紹底片的特性時都解釋得很清楚.
Monte920 wrote:
但一般而言,正片的色彩飽和度,反差度以及動態範圍都比負片來得大,所以看起來會比負片鮮豔


反差和飽和的確是正片普遍高,但寬容度是負片高於正片很多,至於看起來誰比較鮮豔沒有比較意義,誰可以肉眼看出負片鮮豔,我想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吧。

還有“動態範圍”這個名詞是用在數位化的過程或者是數位光感應器上,底片上只有色彩寬容度沒有所謂動態範圍,底片是類比的色彩紀錄,何來動態範圍說?

Monte920 wrote:
然而反差度飽和度大也有它的罩門,就是照起來人像膚色會不夠柔和. 所以這也是在職業攝影中,排版印刷要用正片照,但婚紗或全家福攝影要用負片,尤其是人像專用負片的道理.


的確很多專業負片都是人像為主,但是不要忘記正片也有很多是人像專用,其表現絕對不輸給專業人像負片。

然而負片和正片的差別在於,負片主要以記錄大量的現場色彩資料為主,換句話說就是類似數位攝影的RAW檔,是用來後處裡用的,負片沖洗後只完成了一半,必須要把負片底掃再經由電腦的轉檔和後處裡才送印,然而正片在沖洗後就已經完成了可以直接送印,因此正片對於色彩的要求比較飽和,對比也較高。

就因為依賴電腦程度不同,正片比較難拍也是這個道理,因為“拍攝→沖洗”就直接完成,很直接也很殘酷。

如果你需要記錄大量的現場資料和細節,並且不排斥使用電腦做後處裡,負片的高寬容度是比較好的選擇。(例如婚紗業者因為需要大量的美工後製,因此負片才會成為這個族群最佳的素材)
如果選擇是直接出圖,正片優美的發色和優良反差與對比可省下很多後處裡的時間
Sunglow wrote:
還有“動態範圍”這個名詞是用在數位化的過程或者是數位光感應器上,底片上只有色彩寬容度沒有所謂動態範圍,底片是類比的色彩紀錄,何來動態範圍說?



只要有明暗就有動態範圍,這是我講的意思,數位或類比影像都有明暗的變化吧? 名詞用法可能不同,你不需要斤斤計較啦!
Sunglow wrote:
的確很多專業負片都是人像為主,但是不要忘記正片也有很多是人像專用,其表現絕對不輸給專業人像負片


我對富士的比較熟. 富士正片人像表現最好的是Astia (RAP),再來是Provia (RDP III).
你要看表現要看在哪裡的表現,如果說是幻燈投影,那當然是要用正片. 但若是要洗成照片,風景照我仍然會選擇RVP正片來照再洗成照片; 但是人像的話RAP轉洗成照片還是不如負片像Reala 或 Pro 160S對膚色的表現.
如果用數位相機的「動態範圍」的概念的話,應該還是負片比較大。
如Sony的A100及A700相機,就有類似功能,以補數位時代感光元件「寬容度」(相似概念:動態範圍)不佳的問題。
yusenchou wrote:
如果用數位相機的「動...(恕刪)



我說的動態範圍不是寬容度喔! 寬容度如果用數位來解釋,是histogram可以容許上移或下移的容忍度,負片會較好. 可是我所謂的"動態範圍",是指histogram從0到256的範圍內可以忠實表現的能力.

啊! 算了,這個名詞造成混淆,請大家忘記這個詞吧!

我想要表達的,是如果照太陽(非常非常高的EV值),是正片會讓你覺得比較刺眼? 還是負片洗出來的照片會讓你覺得比較刺眼? 如果是照陰影,是正片還是負片能夠在很暗的狀況下(很低的EV值)還能看到裡頭的一些細節,而不是一片死黑? 我想常常正負片都在照的網友,都知道答案是什麼. 這又回到了樓主的問題: 為什麼負片比較陰沉? 這就是我要表達的! 也許"動態範圍"一詞造成混淆了,那就不要用了!
底片機的變異性太多了, 不像數位可以靠軟體來調整,

底片機在拍之前, 就要知道拍出的結果是不是你要的,至少要大概知道..

不然只會浪費底片,

大師級的會善用各種器材得到他要的結果,

一般人會用不斷的拍攝來選一張還可以的結果...
Sunglow兄說得沒錯。負片的影響,在沖片、放相這些使用者無法掌握的階段就決定了大半,攝影者自己除非有彩色暗房,否則根本無法掌握作品的全貌。

正片,或稱反轉片,其實是為了印刷工業以及投影需求而誕生的產品,目的就是為了肉眼能夠直接看到成果,印刷前能先看到接近的色彩避免過大的誤差。但論及寬容度,負片比正片更高。至於色彩飽和度?你只要自己進彩色暗房就知道,在良好的控制下,負片的色彩飽和度也很高。問題在於負片一般都設定在相紙上成像,肉眼所見的飽和度,與相紙本身的差異也有很大的關係。正片若不用肉眼看片而用相紙放相,一樣會有飽和度的問題。

根據富士的說法,REALA有四層感色層,放相時有專用頻道,你把REALA底片送去沒有設定REALA頻道的放大機放相,效果是不會太好的。最重要是放相師傅的技術,如果總是遇上個隨便的業者,我想一般人對負片(或對REALA)會有誤解是很正常的!

Dynamic Range並不是數位專用的。

要瞭解Dynamic Range,必須先瞭解什麼是Density。

以正片而言,透明的片基,總是還有淡淡的顏色,這個顏色的色濃度是highlight density,一般其值是0.2~0.3。
而正片所能達到最黑的,最不透光的顏色,其色濃度則是shadow density,一般其值可高達3.8,甚至是4.0以上。

所以某一種正片的Dynamic Range,可能是0.2 ~ 3.8。

而印刷品的最高色濃度,大概只有2.6左右。其Dynamic Range比正片小很多。

所以要將正片的影像,完全複製在印刷品上,是不可能的。但運用適當的Tone Reproduction(有人稱為版調壓縮),可以儘可能準確的在印刷品上重現正片的影像。

Scanner在掃描正片時,所能抓到的細節的最黑部份的,決定其shadow density,所能抓到的細節的最亮部份,決定其highlight density,這兩個density定義了此Scanner的Dynamic Range。

數位相機的Dynamic Range的定義,類似scanner。

市面上有賣透射式和反射式的Density Meter,可用來測量底片、正片、相片和印刷品的density。
neo.vista wrote:
Dynamic Ra...(恕刪)


感謝你的解釋! 清楚多了!

所以我先前的動態範圍這個名詞並沒有用錯, 它跟寬容度是講兩個不一樣的事情.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