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anunsher wrote:
不太能認同你的說詞
有些知識是思維上,如果什麼事情都講技術與實質意義那是否也太膚淺
就如讀資本論,明知道了解對社會也不會有改變,但我們還是要了解,因為這是思維上的東西
那能用實質意義闡明...(恕刪)
bike speed wrote:
我個人從來不會去否認老的東西,或輕蔑新的科技,
事實上有熟讀這類書籍就會知道 裡面所強調 zone的概念 預視的重要性
一貫的曝光流程,測光錶與曝光的搭配....(很多人應該以為測光錶不重要可以丟了吧?)
事實剛好相反,裡面還有更多細節,到今天一樣受用!你可以挑著看 跳著看...
現在轉換成ps裡的數位暗房,裡面哪一些數值不是base從這類概念而來
還講得更精 更細,看你有沒有興趣追根究底而已....
你手上的工具只是從8乘10的木製相機 改成數位相機而已。
底片是RAW檔 沖片流程搭配什麼方法?藥水?跟你用什麼軟體解RAW近似
為何要+1-1沖片?跟你決定曝光,甚至要保留高光暗部事後在ps色階裡是否斷階
造成顏色不連續??
招式是死的,用的人是活的,但前提是你也要研讀各種招式才能心領神會,終身受用。
bearsheep wrote:
只能說有慧根的就看的懂,沒慧根的永遠只會問器材怎麼操作和東西怎麼拍...(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