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詢問安瑟亞當斯論底片這本書

現在真的找不到那麼內容扎實的攝影叢書囉~

bike speed wrote:
現在真的找不到那麼內容扎實的攝影叢書囉~...(恕刪)


我不否認這是一本"好書"

但對我個人來說並不見得是一本"最實用的書"

攝影涵蓋範圍很廣,從傳統到數位,時間的跨度也很大

要論那一本書內容好到無可取代,我覺得沒什麼實質意義!

攝影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新聞攝影,編輯,廣播電視...

挑一本適合你的來學比較重要!不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生死只是件閒事

death0101 wrote:
我不否認這是一本"好...(恕刪)


不太能認同你的說詞
有些知識是思維上,如果什麼事情都講技術與實質意義那是否也太膚淺
就如讀資本論,明知道了解對社會也不會有改變,但我們還是要了解,因為這是思維上的東西
那能用實質意義闡明
brianunsher wrote:
不太能認同你的說詞
有些知識是思維上,如果什麼事情都講技術與實質意義那是否也太膚淺
就如讀資本論,明知道了解對社會也不會有改變,但我們還是要了解,因為這是思維上的東西
那能用實質意義闡明...(恕刪)


我沒有否知識!再跳脫各種概念,唯一無可否認的是知識,

只是有些知識還是需要更新,有些思維還是需要做點微調!

沒錯!追尋大師的腳步,大師的每一個思維,都是一個豐盛的學習

但是畢竟相隔20多年的時光背景,總不能傻呼呼的照單全收

最終你還是得思考如何讓20年前的豐盛,落實到現代的攝影生態,

如何讓"現代與古典"交融,最終還是要追求一條屬於自己的攝影道路!


生死只是件閒事
要扯大家都很會囉!

沒有這些累積下來的東西,後進如何去蕪存菁?自我摸索?

最後只會淪為詭辯而已。

再看看現在人人可出版莫名其妙的某某叢書,什麼ps祕技 還是少女外拍某某聖經,

那一代的書籍哪裡不夠扎實?不喜歡跳過就是,

就是現在太多小朋友網路的東西照單全收,才會一天到晚有一些怪觀念出現

你要說他是次文化還是非主流都好,到底是百家爭鳴還是亂象叢生要怎麼說?






death0101 wrote:
我沒有否知識!再跳脫...(恕刪)


你這回的解釋我能夠接受,
我們還是得踩著巨人的肩膀上找尋新的可能
共勉
哇喔!

大家都好激動喔

樓主只是好奇想找一本書而已

說實在的原文印得比較好

攝影家的中譯本色階還是有差

也許樓主沒經歷過那個年代

不想得到被閹割的知識吧

想一想這本書出的時候是彩色正片獨大的時代,被閹割是想當然爾的事

這並不是攝影史的書

現在的年輕人想學想知道就要給他拍拍手了

畢竟這書裡暗房工具技術的東西現在都用不到了,有些東西甚至是找不到了

大概只能長知識知道這些名詞的由來

緬懷一下前人的辛苦

數位時代所見即所得點兩下就行了的事,以前可是要大費周章搞好幾年才弄得出名堂

樓主能消化當年的教科書也算個異類了

回想起來

當年這本書讓我得到最深刻的心法

並非〝寫實〞而是〝控制〞

PS.當年只要有人問我為何你拍黑白底片還要用彩色濾鏡,我都會介紹這本書給他看
我個人從來不會去否認老的東西,或輕蔑新的科技,

事實上有熟讀這類書籍就會知道 裡面所強調 zone的概念 預視的重要性

一貫的曝光流程,測光錶與曝光的搭配....(很多人應該以為測光錶不重要可以丟了吧?)

事實剛好相反,裡面還有更多細節,到今天一樣受用!你可以挑著看 跳著看...

現在轉換成ps裡的數位暗房,裡面哪一些數值不是base從這類概念而來

還講得更精 更細,看你有沒有興趣追根究底而已....

你手上的工具只是從8乘10的木製相機 改成數位相機而已。

底片是RAW檔 沖片流程搭配什麼方法?藥水?跟你用什麼軟體解RAW近似

為何要+1-1沖片?跟你決定曝光,甚至要保留高光暗部事後在ps色階裡是否斷階

造成顏色不連續??

招式是死的,用的人是活的,但前提是你也要研讀各種招式才能心領神會,終身受用。








bike speed wrote:
我個人從來不會去否認老的東西,或輕蔑新的科技,

事實上有熟讀這類書籍就會知道 裡面所強調 zone的概念 預視的重要性

一貫的曝光流程,測光錶與曝光的搭配....(很多人應該以為測光錶不重要可以丟了吧?)

事實剛好相反,裡面還有更多細節,到今天一樣受用!你可以挑著看 跳著看...

現在轉換成ps裡的數位暗房,裡面哪一些數值不是base從這類概念而來

還講得更精 更細,看你有沒有興趣追根究底而已....

你手上的工具只是從8乘10的木製相機 改成數位相機而已。

底片是RAW檔 沖片流程搭配什麼方法?藥水?跟你用什麼軟體解RAW近似

為何要+1-1沖片?跟你決定曝光,甚至要保留高光暗部事後在ps色階裡是否斷階

造成顏色不連續??

招式是死的,用的人是活的,但前提是你也要研讀各種招式才能心領神會,終身受用。


看到有人這麼認真,想說隨便來貢獻一下心得好了。

其實安老那幾本書,就只有在講幾件重要的事情。

1.相機看到的和人眼看到的怎樣都不一樣,時至今日還是如此。管你是用ovf,evf,還是non-vf啊,相機框到的總是會和眼睛看到的不一樣。slr結構和evf觀景窗都有時間差,更別說你看的亮暗度和色彩都和相機看到的不一樣的問題了。所有的攝影技術的基本,其實都離不開解決這個問題啊。

2.因為媒材特性,所以曝光前有操作的空間,曝光後也有操作的空間,只是曝光後的操作空間遠小於曝光前的。所以要想好曝光後,想要怎樣的影像,才知道曝光前該怎樣操作。

3.因應不同媒材特性和限制來創作。彩色正片和彩色負片有固定的藥水,但是特性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而黑白負片可以玩的就更多了,光藥水和底片的組合不一樣,就可以製造很多可能。怎麼玩,就是藝術和技術了。至於數位的raw也是有極限性和特性的,那個就是媒材的限制。

真的要講,攝影技術其實也就在玩這些了!

只能說有慧根的就看的懂,沒慧根的永遠只會問器材怎麼操作和東西怎麼拍。
bearsheep wrote:
只能說有慧根的就看的懂,沒慧根的永遠只會問器材怎麼操作和東西怎麼拍...(恕刪)


也許吧,目前的攝影界真的以管窺天的人越來越多,
一味的相信越好的工具等於一切,比起那些器材控
還不如好好學習前人的經驗,練好器材後面的腦袋瓜子
(紮實的基礎)重要!這世界真的沒有那麼棒器材~唉!

沒錯!如果有幸能接觸到這本書,對初接觸攝影的新人,幫助將是巨大的,
但...連看到這本書都很困難的現代,要從英文"K"到入門恐怕是更大障礙!
有多少人願意花多少時間及學多久的英文,和專有名詞去看一本攝影巨著呀?

既然如您所說傳統、數位有這麼多的相通,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窮則變,變則通,
也許初學者有機會不用付出這麼大代價的,也許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古語有云:"文人相輕,武人相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再說一次,我沒在挑戰誰!我只說了一句,世上沒有什麼不可取代的~!
許多您常用的底片都消失了,你還是得用"其他"的底片取代,不是嗎?
只要你的思考沒有消失,底片就永遠不會消失!

沒錯!安瑟 亞當斯這套巨著在攝影史上,的確寫下歷史的一頁
但也不必只要非這本書,非得把其他的書批得一文不值?
難道沒讀過這本書所拍出來的照片都是...見山不是山?

以懷舊心態追思過往的偉大,理性面對走去的歲月。珍惜過去,更要創新發展未來!
生死只是件閒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