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推薦nikon老鏡或其他不錯的鏡頭,以及我有器材的迷思希望大家可以給我一些意見解惑

1.對於135片幅(無論底片或數位),超過8x10以上的放大照片是另一個不同的技術門檻,它代表10倍以上的放大倍率,此時需要十分注意的事情有:

a.足夠的快門速度與支撐相機:此種場合,任何震動都容易在放大照片上發現。
b.足夠的景深:景深會因為放大倍率增加而減少。
c.更精密地曝光:鮮銳的照片需要更仔細地測光,使底片適當地感光並具備適當反差。

2.我個人反對以大量拍攝及螢幕放大觀看作為學習攝影的方法,理由為:

a.在電腦螢幕上100%放大觀看是當前最流行的pixel peeper方法,但以這種放大看局部照片無法評估輸出照片的品質(因為最後放大紙本照片與螢幕顯示條件不同),也無法評估整張照片構圖與氛圍,最後很容易落於比裁切照片的遊戲中。

b.大量拍攝預設攝影者會找到最好的拍攝條件並且會獲得此經驗。但問題是當照片越多,甚至堆砌到數千張到萬張照片時,連如何選擇「較好」的照片都成為問題,如果再加上上網詢問,更會獲得各種不同的經驗談及瑣碎片段又無法篩選正確性的資訊,最後拍了一大堆相片的結論不是學到更多基本知識而是教你:「升級」「換機」「全幅機」「大X元」,而陷入無限迴圈。

c.大量拍攝容易養成快門癖(trigger happy)的習慣,因為可以大量拍照,所以先拍再說。大量拍照也許會拍到自己想要的照片,可是得花費大量時間選擇與調整照片,此外對於數位相機而言看起來好像成本低廉,但實際上將消磨它們的使用壽命,加上前述的時間成本,累積下來相當可觀。


3.既然原作者喜愛底片暗房處理照片,那花點時間研究暗房書籍,參加坊間的暗房課程,從選擇底片、曝光、沖洗及放大流程整套地學習相關知識並累積實作經驗,將是個較佳的學習方式。

4.原作者的放大照片可以拿到專業暗房工作室請師傅提供意見,並且看看相同大小的照片可以達成怎樣的品質。

以上,請參考。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
想請問各位有沒有光學...(恕刪)
請問版主的底片是哪支?
以這張相片加上50mm鏡頭及拍攝的室內場景來看, 我猜光圈得在F3.5以上. 如底片是ISO400, 快門大概也只有1/30. 加上這主題環境(我不認為是完全靜止的).... 畫質會人讓失望是可期待的.
建議版主先將用數位的習慣放邊邊, 要真心拍底片, 自拍攝靜物開始, 並勤練對焦, 然後申請flickr帳號~~
之前忙於大學分發我最近比較有空,謝謝各位前輩的回覆我學到了很多我也反省自己,後來我詢問我的暗房老師是我沖片的手法和時間還不穩定所以調性沒有那麼好

或許好的鏡頭萊卡.蔡司.等等...會提升畫面的細緻度,但我沒有把握花大錢買器材就能拍出好作品,我知道120和135各有優缺點放大來看是120站優勢但135比120輕巧許多算是各有所好,目前的我會珍惜我現在有的器材FM2和50mmF1.8D去思考畫面的邏輯或思維,我知道必先利其器目前我會多看多參考或許未來我有能力之後我會考慮其他的器材

當時我拍挖鼻孔的照片拍攝的空間是室內燈光.底片是KODAK TRI-XISO400度.光圈是2.8 快門30分之1秒.沖片時間D76藥水1比1時間11分30秒是我的沖片技術和時間出了問題和我的器材無關

我是業餘的愛好者從高一下拍到現在高三畢業應該有2年多 拍攝的量我不敢說很多但我很敢拍或許我經驗不足我會在反省
同學,喜歡就去接觸吧,有心玩底片暗房很好,而且非常好玩…

總比去練功打怪好多了...當然也是有人打怪打到世界冠軍,

就看你怎麼想,喜歡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在你這個年紀是挺酷的事情。


現在是底片最好也最壞的年代,好的是你可以用極低的價格入手底片機

甚至20幾年前我根本買不下手的contax zeiss鏡

壞的是底片價格高漲 (當年玩底片約莫今日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價格)

而且好的沖印店難尋,所以自己沖黑白是挺好的,至少全程自己控制

只是貼出來的畫面看起來很灰,又是在室內拍攝,很有可能是曝光不足跟顯影不足,

再調整看看吧。


鏡頭的部分你列出來的都是一時之選,幾支AIS鏡就我用過的覺得必買的有

24f2.8 35f2 55f2.5 105f2.5試了就知道囉。
我不是甚麼很厲害的攝影師,攝影只是興趣,所以專業上沒辦法像上面幾位影友分享
不過我個人拍到現在的心得是,氛圍比甚麼清晰度或是銳利度還是甚麼二線性來的重要

好比前陣子去看普立茲新聞攝影展,那裏面的經典的照片拍得很清楚很銳利的沒幾個
有時候還事故事性,或是剛好在那個時空下拍出(最多的當然是戰爭那些主題)
是不是要多拍這個看人,但我肯定一定要多看,多看一定會有幫助
很多時候一些主題也許是因為你現在年輕不好發揮感受,我覺得多少
譬如一些老人小孩的構圖,我年輕時候也不想拍這種東西,覺得不知道要拍啥

但是現在年紀稍大了,比較有感觸,也許是聯想到一些家人老去的反思等等
拍照就是按快門而以,故事性還是勝於一切
以前看過一張得獎照片是爸爸用IPHONE拍的,拍得是他剛出生的孩子
那照片別說你這樣放大,一般看都是糊的雜訊超多,可是他照片的情感卻很滿

最後補充鏡頭,NIKON F卡口我用到現在覺得最好用得是ZEISS ZF 50/1.4
如果口袋有深85這個焦段我覺得ZEISS或是NIKON自己的也都不錯
我沒選擇純粹是這個焦段有別的鏡頭,就沒多買了

這顆畢竟是比較近代的鏡頭,我是覺得相對問題少很多
老鏡頭多半一開始買是因為便宜,可是這類使用也很主觀
那些評價我覺得還是參考就好,名號都是人取的,也不是說你買人像銘鏡就一定人像拍的好
還是買順手好用比較沒問題的,ZF50這顆我自己很喜歡他的散景,說不上來就是很喜歡他的漸層
而且對焦環手感極好,轉起來那個阻尼的爽度實在是極讚

一些自己用這顆拍的,你加減參考看看
機身都是FM2,底片應該都是X-TRA400







歡迎到我的網站看看!!https://www.flickr.com/photos/gemini_wu/
個人看法是你這張照片讓你不慎滿意
跟你暗房沖片技術應該也無關

純粹就是你手震了 或者拍攝對象動了 快門不夠快

請先不要怪器材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