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柯達不死?新品牌“Kodak Alaris”浴火重生!


爬山的阿光 wrote:
我個人有底片機(135、120、4x5),以及底掃(Nikon Coolscan 9000ED、Microtek F1);另外手中有Nikon D3S、加使用過一個多月的機背Phase one P45+ 以及小DC;基本上,我拍出來的東西,如果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作品"等級,一律是送滾掃380DPI等級起跳+分色處理。


說真的你玩底片的過程蠻不一般人的

小彭新城 wrote:
說真的你玩底片的過程蠻不一般人的




外加

很愛po(底片)照


給您預告,下個月會再PO一張15盒的RVP50
平安、健康最重要

爬山的阿光 wrote:
是外加很愛po(底片...(恕刪)


又要放毒了喔


爬山的阿光 wrote:
我個人有底片機(13...(恕刪)


每個人的work flow不一樣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以我來說,我個人還是偏好使用數位機(而且是個已經把身家賣給其他人許久的數位機XD)
對於數位機的work flow我還算是比較熟悉些的

相對的,底片機則是作為"嗜好"使用,因為我個人並沒有辦法掌握彩色正片或是負片的沖洗這段,所以效果一直以來都沒有很好(其實購入了底掃後,比起他人沖掃已經有很大幅度的增進了)


不過不論怎麼說,有得拍就好啦

lifaung wrote:
應該這麼說,除非你是光學放相,或是正片手沖, 否則一般店家沖掃結果是不會比一台七年前的DSLR拍攝RAW的結果優秀


7年前DSLR大概600萬畫素就很迷人了,但能600萬能放多大?
補插點了不起加1倍變1200萬,但沒有的細節還是沒有,不是靠補就能變出來
7年前的負片用現在的滾掃還能榨出2400萬的像素
誰又能料想得到?

科技進步到某種程度,還是沒有辦法取代某些行為
格鬥槍戰的遊戲都可以非常擬真,但有辦法比得上玩漆彈的腎上腺素突昇的刺激感?
數位雖然方便,但就是沒有那麼好玩

infoto wrote:
7年前DSLR大概6...(恕刪)


請來張滾掃掃出的彩色負片範本來看看吧......(實際解像力絕對沒有到2400萬等級,一般日常會使用的ISO 200/100 135彩色負片,解像力有到1600萬就非常厲害了)
底片掃描針對正片的話我個人認為還不錯,但是負片的話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
老實說,滾掃也沒有想像中的無敵,附帶一提的掃描器每次在掃描時都是在耗損底片(看看那精美的抗牛頓環液)
另外底片的保存期限以柯達的建議值而言是20年

當然,你也可以說,要是來個什麼災害導致人類退回18世紀,那這些數位存檔都沒得用
另外,底片採用滾掃的成本為多少?是否有計算進去?

一般底片愛好者也不會去考慮滾掃,或是IMACON這種東西, 之前碰到的IMACON FlexTight每運作3000回就得要 overhaul 一次,每次的scan大約會需要2-3回的運作(所以差不多是一千五百張就會給你alarm)
差不多就是"買得起,養不起"的最佳明證(泣)

考慮再三之後,才決定入了Nikon CoolScan 5000ED作為替代品(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發現KonicaMinolta scan elite 5400第一代配備的是CCFL,有壽命疑慮; 再來是第二代則因為大量應用塑膠件,也有reputation 不良的問題)
若未來拍底片的機率繼續下降,我想我會繼續降級底掃到LS4000的等級
lifaung wrote:
老實說,滾掃也沒有想像中的無敵,


請問,無敵的定義是...?

我只知道,我去滾掃的那家
1.整個滾掃設備約佔地15坪大小!
2.整組滾掃機具(4個工作平台、冷卻設備)造價,粗估千萬等級!

以上,對我來說,無敵了

掃一張400DPI的4x5底片,開價800元。

好家在,本人一向出爛片,作品等級的沒幾張


lifaung wrote:
底片採用滾掃的成本為多少?是否有計算進去?

如果這張照片,是寶貝,更完美,才是我追求的!

平安、健康最重要

lifaung wrote:
請來張滾掃掃出的彩色負片範本來看看吧......(實際解像力絕對沒有到2400萬等級,一般日常會使用的ISO 200/100 135彩色負片,解像力有到1600萬就非常厲害了)
底片掃描針對正片的話我個人認為還不錯,但是負片的話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就算1600萬,也比600萬補插點品質來得好,還需要再拿實例出來比較?

lifaung wrote:
另外底片的保存期限以柯達的建議值而言是20年


這點是正確的,所以kodak的建議就是放相出來做百年無酸處理
不論銀鹽或者數位都是
再者20年內不論相紙或者掃描器都有進步空間,要重新擷取或者製作都沒問題
但如果一開始就低畫素就沒有回頭路
這才是我要講的重點

滾掃抗牛頓油的危害,至今仍爭論不休
我個人是傾向放相之後再送去掃描,還能擴張畫素
infoto wrote:
滾掃抗牛頓油的危害,至今仍爭論不休


我打算用k-y jelly來試驗看看。
(做對比性的試驗,其它變數不改,只差一個有加jelly一個沒有,每一個星期用9000ed上玻璃匣來掃一次)

感謝infoto兄
平安、健康最重要

infoto wrote:
就算1600萬,也比...(恕刪)


晚些時候我丟兩三張出來獻獻醜(D5D with 85G or 20 F2.8, Nex 5N with G21 or SEL16F28, Contax G1 with Biogon G21)
Xtra 400或是 Superia 200基本上都頂多是600萬等級,可能還不如...........

顆粒感會吃掉的細節比想像中的多(雖然說,一張好相片本身的解像力和作品好壞無關聯)

而現代的RAW解像軟體(例如那個越賣越便宜的capture one)演算法越來越好,可以從CCD的雜訊中撈出更多的細節,並同時抑制雜訊

四年前的相片時至如今效果只有更好而已(前提當然是拍攝RAW)

前幾天升級了新版的Capture One 7 Pro的授權後, 重新解數年前的RAW只有一個爽字可言
--

不過我不否認拍底片的樂趣,總之,有的拍,有空拍,就是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