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的方案

但是我不建議,因為電壓是1.5V,測光會偏移
除非你去改機身,去焊接一個壓降原件在機身內
淘寶上有賣一種轉換銅殼


可以把1.4V的助聽器電池裝進去,測光可達實用程度,我拍曝光要求嚴謹的正片都OK
OM-1是純機械相機,年紀比較大
測光死掉也不意外,快門速度也可能會跑掉
如果買到測光故障的,你也不用再去煩惱啥電池問題了
後來又遇到很多底片老相機
測光失準或是完全死掉的,算常態
要找到還有參考價質的內建測光表...要拼運氣喔!
總之還是建議購入後,先再花一筆錢給老師傅檢測/保養一下
免得底片拍出問題來,又抓不太出毛病在哪
我在北京的一年時光,幾乎用OM-1拍攝照片
沙塵暴與寒冬都經歷過,OM-1表現出了很可靠的穩定性
電池的電力是用月在計算的(因為電力僅做測光用),根本不用擔心電池問題
我常忘了關閉電源,電力開通霄,大概也有一兩個月的電池壽命
不過當時是因為北京有方便沖洗的管道
回台後因為管道變麻煩,我已經暫停拍攝底片了
拍底片,器材是越來越便宜,但更重要的
是要先去找到可以信賴、價格等也能接受的店家
但品質有要求到的話,建議還是多花錢買底掃吧
好的底掃不便宜,總之...拍底片如果要求精,開銷很大的
還有就是要有時間去熬....
最近換了工作,沒辦法再去悠哉悠哉的拍底片、泡暗房洗底片
所以又回到數位為主的生活了
OM-1與OM-4,只存在操控上的差異
要論畫質,還是以鏡頭、底片種類為主
OM-1之前拍的照片
【柯達E100VS】



【柯達ColorPlus200】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rnrna<img src="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151/7591780006_5b67a31c31_c.jpg" width="800" height="545" alt="000016">/7201/7123892953_436cda7812_c.jpg" width="545" height="800" alt="000010r">
【柯達Ektar100】

【富士NEOPAN】




或是現在流行的手機APP測光軟體,也是可以用
不好意思講句真心話
我個人認為,OM標準鏡
又或是OM系列鏡頭
不要掉入大光圈的迷思裡
或者說,放眼老鏡世界
大光圈即是可用光圈者少之又少...
單憑OM的價位/定位來說,更是無需幻想太多
買最便宜的50mm/f1.8就夠了
OM鏡系列最超值的就是50/1.8
我先入手50/1.8
後來旅途中被竊,想說藉機升級1.4
結果1.4怎麼拍都不滿意,被我冷落到一邊去
最終,我還是又再買了一顆f1.8來用
更大光圈者,除了更貴
畫質並沒有比較好
一樣要縮幾格光圈才會有正常的表現
好比OM50mm/f1.4縮到f2,還是沒有比f1.8的版本全開來要利...
還有一點,f1.8的版本,比較輕便短小
那你說大光圈有什麼用?
如果你不在乎解析度,要的只是散景,甚至連主體都有點微微光暈都OK,那當然沒話說
但對我來說,更大光圈的意義,單單就是觀景窗看出去比較明亮
實際拍照時,還是會縮光圈來拍,大光圈,只是方便對焦與取景而已
性價比不是很好
還有一點就是
底片因為可用ISO有限
只要環境光線一差,快門很容易掉到難以手持的速度
所以只要有更大一點的光圈,是可以換得更快的快門速度沒錯
只是,拍出來的效果...

不如還是使用閃燈或是腳架,縮光圈來拍
順代一提,135mm這顆定焦鏡
也是f3.5的版本,表現好過f2.8的
但中古價格只有一半,體積重量也更輕
同樣的,f2.8那顆目前也是被我冷落到一邊去
帶出去又粗又重,畫質又沒比f3.5好,真的想不到出動的時機....
我上面拍的水鳥,就是f3.5版本用最大光圈拍的
f2.8,要縮到f4以上,才會減少色相差等缺陷
OM50mm/1.8在轉接數位上的表現




OM50/1.8在底片上的表現


bozidad wrote:
可是OM3有些貴 說...(恕刪)
車燈是50/1.8用柯達400度底片拍的
這張也是50/1.8+底片


50/1.4我也有底片照
我放幾張最大光圈所拍的照片
看看你能否了解我的意思





以上都有對到焦、也無手震
但就是那個光暈...
一方面,1.4的景深太淺,近拍該縮光圈還是要縮
不然照片景深淺到不知所以然也沒意義
另一方面,1.4看似獲得了更快的快門速度
但是低光源用1.4硬拍的結果,很悲劇...
根據我的實驗,F1.4這顆版本
F1.4、F2都還是有色相差的問題
轉接到數位上更明顯,中央的畫質就出線輪廓光暈、紫邊的情形
要縮到F2.8才恢復該有的清晰畫面
我是憤而拿起黑色奇異筆,把光圈環上F1.4與F2這兩個數字塗黑
表示這顆鏡頭我只能接受F2.8開始的畫質
想當然爾...加上比較重又大的關係,被我閒置是很正常的
縮光圈就正常了




但那又何必呢?比1.8版本的重又大、最大1.4又不太能用,縮到F2以上才有1.8版本的清晰感....
重點是價格貴一倍有餘...
F1.4,有個傳說版本是末代序號
好稱畫質多好有多好
不過我給你一個觀念
這些鏡頭都有年紀了
比起看序號,不如首要先看鏡況
我在北京的中古器材城
有看到大量的OM50mm/1.8
但是有的外觀精美、鏡片卻有瑕疵
有的外觀醜、但鏡片正常
有看到外觀美鏡片美,但發現無法無限遠合焦
眼前數十顆讓我挑,都要一顆顆去檢查了
更不用說網路完全無法預測的購入方式...
如果一切都很完美的,那價格勢必叫貴
且也要擔心是拆洗過的鏡頭
比較慘的,就是鍍膜都被洗掉了
OM鏡有個毛病,就是容易入塵、容易長黴
我也看過不少鍍膜龜裂的奇怪故障
但即使是鏡片受損品
標榜夢幻序號的F1.4
還有那個更厚重的F1.2
還是賣相當貴
我真不知道花那麼多錢買長黴絲or鍍膜受損的鏡頭幹嘛...
且這個價格,不好意思,已經可以買德國鏡了
我對OM再喜歡
也不可能去用德國鏡的價去買OM鏡
況且同價位的德鏡,光圈全開就是可用
工藝還更美、鍍膜也不是黴菌愛吃的那種
但最後我要說的是
啥鏡頭啥機身都不是最大的重點
重點是,你有沒有管道把「照片洗好」
如果這點都搞不定,買什麼器材都是多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