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 Rollei 35T的小小心得

請問大大~~~您都是到哪裡沖掃呢??(自己底掃?)

會特別交待店家要注意什麼嗎?(不調整顏色,比例之類的)

謝謝~~
X-pro1 CV35mmf1.4 MC
我知道他是自己沖片(KODAK D-76),自己掃描的
最近也才剛買一台
目前一捲還沒拍完
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這台真是超讚的底片隨身機
有比一下 寬高跟S95差不多 只是厚度較厚 在4~5cm之間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那也要閃燈的反應速度...(恕刪)


樓主這臺跟小弟的都是一樣……小弟的測光也可以設低兩級才會有正常曝光……

而且都是TESSAR……

暫時沒拍過正片,拍負片基本上不是大問題……就估焦方面就要再好好練習了……
chipong wrote:
樓主這臺跟小弟的都是...(恕刪)


負片的寬容度確實高
我剛開始使用這台機器時
沒注意到ISO需要校正,傻傻的ISO400就轉400去設定
但拍一拍發現參數異常,明明我根據經驗,判定光線不足
指針卻依然告訴我可以使用高速快門

察覺有異後,與數位比對一下
發現測光誤差了2EV左右......

但是頭幾張曝光不足2EV的照片
還是可以沖洗出清晰的東西
只能說負片的寬容度實在很好

在距離感尚未建立起來之前
或許可以裝個測距器輔助

室內有地磚的話
一般小片的多為邊長30CM的規格
大片點的就是60CM,數磁磚的方式算是很有效又準確的輔助方案

我第一捲練習時,是用數位輔助,把數位裝上有景深尺的老鏡
用數位去對焦,對到清楚的狀況後,看一下景深尺就知道距離了

或是直接拿有景深尺的單眼等等,也是可以有一樣的功效

第一捲這樣繁鎖得是個幾次,有點概念後
第二捲開始就可以盡量試著用感覺去拍了
當然我覺得最方便的使用場合就是戶外街拍
只要光線足,光圈縮小,讓景深變大,就很容易去運用

若要用大光圈拍的話,還真的要抓得很準...不然很容易脫焦

colin5687 wrote:
我知道他是自己沖片(...(恕刪)


他暗房還你教的

是吧?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負片的寬容度確實高我...(恕刪)


夢大果然夠用心 !
為了用這台底片機 , 還要去買一台能裝老境的數位相機 ! 有心真有心 !

Alan0123 wrote:
夢大果然夠用心 !為...(恕刪)


謝謝關心,我本來就有一台能接老鏡的E-P1
我也本來就有習慣數位類比一起攜帶出門
底片是拍興趣、數位用於應付工作等日常瑣碎記錄需求

以Rollei 35的體積,無論是當備機還是當主角
都不會帶給包包任何的空間壓力

=============================================

使用Rollei 35最省錢的方案,就是練目測~0元

但練習目測並不一定非得要用燒底片的方式來累積經驗
當今的時代有很多方案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

好比可以使用手邊的數位相機拿來輔助對焦、曝光練習~0元
很精準、但是攜帶上會多台器材的重量、兩台交互拍攝的節奏也比較慢
不過意外的樂趣是可以比較出數位與底片的成果差異

或是可以用肢體、跨步距離等等來練習~0元
簡單方便,拍照節奏也不會慢
只是會來回跑來跑去、手勢比來比去,不知情的人會覺得很滑稽

可以使用捲尺等等來輔助~數十元~數百元
很精準,但是拍照節奏會受到嚴重拖累

若手邊沒其他相機,多買台能對焦的相機來輔助~價格不等

最確實,就是買個能裝在熱靴上的輕便RF測距器
便宜的約2000元,雖然要多攜帶個小道具
但也比多攜帶一台相機輕便多了

只要是使用大光圈拍攝時,可以顯出測距器的價值
大光圈下的景深很淺,若沒有十足的估焦把握
帶個小道具輔助也是個方法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
殊途同歸,各有利弊
依照需求與自身預算
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就好

我手上這台Rollei的對焦環甚至只有英尺標示,與一般習慣的公尺不同
所以我也曾攜帶一顆有同時標示英尺與公尺的OM老鏡當作「換算尺」使用
熟悉之後,也就可以不用多這步驟了

分享這些練習的手法,是希望能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也希望能拋磚引玉,期待更多的影友加入分享的行列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負片的寬容度確實高我...(恕刪)


感謝大大的分享……

小弟沒弄到這麼專業……基本上收光圈到F5.6再加目測大約距離,基本上還是中焦的……但F3.5還得要好好練習……景深太淺不好控制……

測距儀年代久遠的雖然都不算貴,不過裝上這臺小相機後就一整個不和諧了……

個人還是輕便主義者,出門都不想背負太多太重的器材……

chipong wrote:
感謝大大的分享……小...(恕刪)


測距裝置,主要還是針對低光源與大光圈的運用時機吧
不然戶外光現好時,縮光圈去估,確實是不太需要這些裝置

就看這台35的使用者,有無大光圈的運用需求了

我有用這台拍過些人像,不過不方便貼出來
如果是很重要的對象,為了避免失手

我會先估個大概,好比1m
然後0.9m拍一張、1m拍一張、1.1m拍一張

我還挑戰過拍團體紀念照
不過當時有偷看地面磁磚估距離
所以很有自信的一張即決

底片一捲36張看似很少(相對於數位)
不過對我來說,常常要拍好幾天才拍的完
所以偶爾奢侈的連發幾張,其實也還好啦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