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bury17 wrote:至少都留常用的 順手的....經典?當你每家都擁有過 你就不覺得NIKON是經典了 可能我用過的系統不過多,但我覺得Nikon F6真的是經典!對我來說,使用Nikon機身要轉接各式改裝鏡頭,F6實在是轉接鏡的救贖!
revox wrote:可能我用過的系統不過多,但我覺得Nikon F6真的是經典!對我來說,使用Nikon機身要轉接各式改裝鏡頭,F6實在是轉接鏡的救贖! 改鏡先不論要轉接通常也不會考慮NIKON機身吧請問F6以轉接來說F6和F100差異會很大嗎?(只把玩,沒實際拍過F6...)
hiroyuki2243 wrote:改鏡先不論要轉接通...(恕刪) 我指的當然是改成Nikon 接環的鏡頭!F100沒用過,先不論外觀手感這些感覺,F6的100%觀景窗大又明亮!我是習慣用裂像對焦屏的,不過F6的觀景窗搭配精準的合焦指示,可以讓我較輕鬆的對焦,另外轉接鏡頭時, 透過預先輸入鏡頭的的焦段與光圈,曝光準確度大為提高,相較之下, EOS機身的測光就常困擾我(單指我用過的EOS 5& EOS 1而言)通常要另外帶一支測光錶或是數位機身來輔助測光
有人拿畫筆鉛筆比喻相機,提出單方面見解就這樣否定經典的存在似乎太以偏概全了。那為什麼音樂家會追求名琴? 馬友友的琴為什麼這麼貴?很多鋼琴家追求史坦威... 但也有像名鋼琴家李希特獨醉心YAMAHA這些例子都是對器材有一定的執著樂器這種東西也蠻主觀的,我相信鏡頭相機我覺得也是但共同追求的目的只有一個 ... 就是美感有些攝影家堅持用很平凡且廉價的相機就可以拍出藝術有些攝影家醉心於萊卡 除了器材帶來的美感 有時候這種執著讓藝術的靈感昇華我覺得都沒有錯 端看你執著於哪個不過 既然留著經典,就要常用,品嘗美感,昇華感受
revox wrote:F6的100%觀景窗大又明亮!我是習慣用裂像對焦屏的,不過F6的觀景窗搭配精準的合焦指示,可以讓我較輕鬆的對焦,另外轉接鏡頭時, 透過預先輸入鏡頭的的焦段與光圈,曝光準確度大為提高, 這幾點還蠻厲害的不過我比較習慣用全磨砂對焦起來比較方便
hiroyuki2243 wrote:這幾點還蠻厲害的不...(恕刪) 使用F6那段時間,我不得不承認磨砂屏很好用重點是合焦指示非常精準,還有測光點連動哩!F6還可以(在底片上)紀錄鏡頭的焦段我可以對照底片, 知道哪張是哪顆鏡頭拍的就不用事後想了老半天了
國外對器材狂的稱呼為:Gear Acquisition Syndrome (G.A.S.)事實上我覺得瘋狂的買器材並沒有什麼不對。前題是,你要知道為了什麼而買這些器材。FM3A 當然是 Nikon 一個很有意義的里程碑,但他不會讓人照出來的照片變經典。Rolleiflex 很不容易使用,但是他在歷史上就是有這麼一段過去,值得紀念。所以要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去買一台回來,非常的合情合理。Leica M 經歷過的歷史,不只攝影狂,連歷史學者都應該買一台回去紀念。同樣的,某些鏡頭如 Hologon 這種傳奇色彩豐富的鏡頭,雖然一部份是媒體炒高,但本身也真有其特殊的一頁可寫。要找一支來感動一下,不是什麼無法理解的事。問題在兩種人。1) 以為自己買了什麼鏡就功力大增,或者才能夠打通任督二脈....沒有買齊大三元就覺得自己神功無法發揮。買了 M9 就以為自己照片張張色澤綿順、細節豐富、發色通透、連在火星都能照出空氣感....2) 知道鏡頭後的那顆最重要,但是覺得會去買 n 枚玉、幾變妖、香水無真的人都是 1) 的那種人。這兩種人讓喜歡買些器材來珍藏一段歷史的人,被汙名化、被當成無惱跟風的人。事實上收集「經典」器材,是很愜意的事。因為這些都是過去某些人努力後的成功果實,或者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買就買,不要成為那兩種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