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phyrWu wrote:
即便有些 Minol...(恕刪)
或許不是完全沿襲Minolta時代一貫的造型
但是它當時的主打: 當時各家機身裡最大最明亮的觀景窗
這是一個很傳統相機廠商的路線. 並不像經常在電子產品上創新的Sony所會採取的作法
就像當初F828也是借用了Minolta不少合作經驗
尤其又是Sony第一台頂級機身
一台頂級機身應該具備甚麼條件? 這是傳統相機大廠才清楚的事情
可以推測其中大部分是沿用了過去M家遺留轉移的東西
當然我這麼說是不見得老M家user都會認同就是. 純粹個人想法
畢竟a9D當年也是有傳聞工程機出現過
Dynax7也曾擁有過, 有一個不錯用的功能就是自己指定底片前進或後退的格數
底下是網頁上的相關介紹, 借一下.....
===============================================================================
※ D7 還有一個蠻好玩的功能,就是可以隨時指定拍哪一格菲林可以隨時前進或後退 N 格,不知其他的高級相機是否有這項功能,我最近買的 Nikon F65D & Canon EOS 30 就都沒有這項功能的好處就是假設我們拍一捲 ISO 100 底片拍到一半,變晚上了,我們輕易換上 ISO 400 的底片再拍等拍完後再換回原來的 ISO 100 的底片只要記住退出時的格數,假設原來拍到第 28 張可以直接定位到第 28 張不用按 28 下快門,真方便。(因為使用方法太長了有需要的人再進階說明)
================================================================================
也可看看這裡有關Dynax9的介紹 連結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