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底片底片,不死的底片

A.F. wrote:
的確,底片才是真正的毒物

8x10放大到16x20的照片真是不得了
看16x20的照片幾乎跟以前用Lupe看135/120的正片一樣
還不用瞇瞇眼,看局部
大張,細膩,立體感豐富
只覺得網路上流通的都只是次級品,沒資格叫毒品

數位化實在造就太多假毒品了)


倒也沒那麼嚴重啦
用途不同
不需要這樣互相比個生死

底片也很難像網路這樣這麼便於分享
我為了分享底片成果
Lupe燈箱和片子都長住在背包裡. 只要碰到同好. 就可以拿出來給對方看
但即使如此
跟貼圖在網站上一天就能有幾百人觀賞
還是差異太大了

畢竟
孤芳自賞
對我而言意義實在不大
數位家庭必將會流行,人們將會習慣用平面電視,電漿電視或是液晶電視觀看照片,取代照片的沖洗,或者是用Lupe或者投影機觀看的習慣。以目前的Full HD,1080p的規格來說,其實六百萬的畫速便綽綽有餘了。一張底片要掃成六百萬畫素其實也很容易,以台北來說,找些信譽可靠的老店,出來的成品都很讓人滿意的。

好,重點來了。也就是說,底片與數位的競爭,底片將會再度慢慢的取得優勢,一則是因為底片對色彩的表現是遠優於DSLR的,二則,在Full HD規格的時代,DSLR的高畫素的優勢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最後,我的結論就是底片還是可以很高興的用下去,而且是充滿信心的繼續快樂的用下去。第三,DSLR會入塵。這是DSLR的癌症,至少到目前也沒有好的治療方法。

喔,對了,有人在找Snoopy,我在找全新的EOS-1V,唉,正所謂,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念一朵花的心境,如果不是道友是不會了解的。
我是EF24-70 f2.8L的小打手

3121 wrote:
DSLR會入塵。這是DSLR的癌症,至少到目前也沒有好的治療方法。...(恕刪)


我用E1兩年了也沒啥入塵
所以癌症已經被Olympus治好了?
話說回來,昨天又近了一台nikon F4...
我的網誌,人客~緊來喔 http://swallowkog.filia.us/
我也很喜歡用底片拍出來的照片,
可以不需要做後製(除非你想變化),
顏色真的蠻飽和的。

雖然用底片拍真的會有按不下快門的感覺,
但我還是很喜歡用底片拍!
所以希望,底片不要引退市場...真的!
最近熱切的關注EOS-1V在二手市場的價格,赫然發現以前還可以看到兩三台的EOS-1V在拍賣場上待價而沽,現在是賣的精光,看來,有決心,有毅力決定要繼續跟底片打滾的人還真是不少。EOS-1V的手感真的很好,要不是買不到全新的,以小弟我敗家的決心來說,我是會去買台全新的EOS-1V來用的,難道說也要來個EOS-1V的雙機流.............二手的那台當主機,全新的當備機.....................人生海海,敗家敗不完。

算啦,還是先敗Nikon 5000ED再說吧,喔,那個自動送片匣別忘了也一起買齊。
我是EF24-70 f2.8L的小打手
看來數位時代,一堆人拍了一堆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拍的數位照片之後,
真的會讓某些還在使用底片機的玩家更加強了用底片拍照的決心。

小弟之前的拍照主力是FM2,現在還是我的愛機啦!不過為了買超古老
全手動120相機MAMIYA M645,所以把NIKON的四五顆鏡頭通通賣了,
只留下FM2和AIS 50/1.2當作我一機一鏡拍照的超好用工具。

後來終於讓我等到擁有除塵功能的400D,於是讓我這個本來就一直很想
加入CANON的人一看到400D的出現我就急著跑去買了。

400D好像是去年九月推出的,我是九月中就急著買了。

本來以為有了數位機,我就可以省下不少底片錢了,可是在去年12月初,
在博漢區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的一家亂七八糟的相機店看到一台二手的1V,
害我以前拍底片的那種心境又浮現出來了。

後來回家就拿著FM2去拍了幾次,拍了幾天FM2之後,我就急著去店家把
二手1V給買回家了。

原因就是,我無法忘記拍底片給我的那種感動啊!

之前400D還在新機蜜月期的時候,我把我的FM2和MAMIYA都丟在防潮箱
一兩個月都沒拿出來,直到遇到了1V,那一台老闆說之前主人不會用又嫌
太重所以接近新品的二手1V,看到那一台外觀品項很好的1V,二話不說就
直接跟老闆訂下來了。

我就這樣重回底片的懷抱了。

剛重回底片懷抱的時候,差點忘記怎麼裝120的底片勒!畢竟都兩個多月沒
摸過了,會生疏是正常的吧。

對我來說,用數位拍照常常都會依賴那個小螢幕,因為可以拍完直接看結果,
覺得不滿意的就刪除了,可是這樣往往都會把其實還不錯或是還可以保留下來
的照片給刪除了,那會是一個我自己認為的缺點。

而且用數位拍我會覺得拍完可以直接看結果,所以拍照時的心境和用底片拍是
完全不同的。雖然我知道可以把用底片拍照的心境拿來用在拍數位上面,可是
對我來說機器不同心境就是會不同,我沒辦法把數位機當成底片機那樣看待。

所以就算我有數位機,除非必要,要不然我一定都會用底片拍照。

我會用底片拍照並不是像某些人追求什麼底片味道或是什麼特別的感覺,
我會用底片拍照是為了拍照當時的心境,就因為用底片拍照才可能產生那
樣的心境,我才能更專心的去構圖,更專心的去思考,不會像數位那樣因
為可以拍完直接看結果,如果拍了幾張不滿意就完全沒心情拍了。用底片
拍照就不會這樣。

因為對我來說,用底片拍照就是認真的去拍照就對了,管他那麼多,反正
過幾天等底片沖洗出來就知道結果了啊!

對我來說一捲底片有兩三張或是四五張滿意的就很開心了,有時候如果有
一半是滿意的,那我會更開心。尤其用120正片拍的時候,用燈箱和信乃達
放大鏡看正片,真是有夠讚的啦!

最近的主力:KODAK EPP和KODAK 400TX (120和135都是用這兩款底片)

還是要跟樓主說,1V買下去就對了,不要遲疑了,趕快買才有機會早一點
拿著1V拍照啊!

我是最近剛在熟悉1V和剛在熟悉EF鏡頭在底片機上的調子的一個無聊人士,哈!
airmax真是把我心裡的話說出來了,

最近我也要把我的DSLR賣掉了,不是因為DSLR不好,是因為我已經三個月沒動它了(沒機會用),

想好好享受拍照的樂趣的時候,我會比較想拿我的Canon FD系統出來拍,而平常的生活照又有隨身的DC可用,

雖然拿DSLR也可以認真的拍照,可是就會不由自主的隨便起來...

反正我也沒什麼非DSLR不可的場合,我既沒小孩,又不拍婚禮,用底片一樣可以把我的女友拍得美美的,

不如回歸底片機,自己對焦、自己過片、然後送洗等開獎....

DSLR放著就是不斷的跌價,所以不如就先賣了,等真正有需要的時候再買囉~ (希望那時FF已經平價化了)

其實只要符合自己的需求,又不是一定非數位不可。

我是因為有非數位不可的原因才留著我的數位,不過基本上都是
不得不用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用的。

以前還會習慣底片機和數位機一起帶出門,反正鏡頭共用不會有
太多負擔,但是最近我只會帶底片機出門,因為用數位機就是會
不由自主的會去看那個小螢幕看看拍的好不好,這樣真的會影響
之後拍照的心情。

所以後來就乾脆不帶數位機出門了。

不過一定要用數位機的時候,我就變成不帶底片機出門了。

看情形來選擇機器,不需要像某些人那樣一面倒的挺底片機或是挺數位機,
兩種都用,而且都用到很純熟那不是更好嗎?

數位時代剛開始不久的時候,一堆人拋售底片機,連讓人流口水甚至會高潮
的機子都有人低價拋售。

數位時代充斥一堆不知道為什麼而拍的數位照片之後,反而有人開始用底片
拍照甚至把數位機賣掉,我覺得這個現象是好的,代表著有人還是很重視自
己到底在拍什麼東西,而不是像某些人那樣愛跟別人比說我一個月按了幾次
快門。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一個討論串,就是討論自己的機子按了幾次快門的那個
討論串,有人在短時間就累積十萬次快門次數,只是我真的想問他,可以給
我你的網路相簿看看你拍了什麼大作讓我參拜一下嗎?

我在想,那些短時間就累積幾萬甚至十萬以上快門次數的人,有多少人真的
敢大方的開放自己的網路相簿給大家看?或許有人連照片都沒有放到網路上
勒!

如果真的是因為工作所以累積那麼多快門次數那還說得過去,如果只是自己
在拍或是剛起步在學習攝影,短時間累積那麼多快門次數真的不會是一件好
事,反而更容易讓自己陷入更多的所謂的迷思。
數位相機在數位化與網路世代,
可以更容易與他人分享快樂,看著BLOG不斷成長就知道了,
這是一種便利,並不是絕對的美感問題,如同液晶電視與液晶螢幕一樣,
我還是很懷念CRT的,所以我電視目前為主的還是傳統CRT,
而且真的很怕以後買不到了,雖然現在有在推短管的。


相對的數位單眼可以讓我在初學階段少花很多錢去洗底片,
等到我功力十足的時候再來買傳統底片機,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但是等到那時候還買的到嗎?
而且底片掃瞄機大概也很難買的到了吧,我有買來用過唷。
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放在電腦或是網路BLOG都可以讓大家隨時看到不是很好嗎?


我不會想要成為專業攝影師,
可是我希望拍下的家庭照片跟旅遊經驗可以拍的很多而且越來越美,
所以我是不會放棄亂按快門的習慣的,
畢竟是要跟自己家人或是朋友分享的,不是要放到網路上去跟大家炫耀的。

但要拍好的美景照片時,我還是會定下心,架好腳架,慢慢拍攝,這也是心靈的一種修練。

以上純為個人感觀,請多多包涵。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我改天幫大家作DSLR跟底片機的測試好了。

NIKON D50 VS F601
Pentax istDL VS Z-50p
Canon 350D VS EOS 500n


這六台我剛好都拿的到。各家都還可以用同一顆鏡頭測試。


不過我沒底掃耶,我叫相館幫我掃好了,不是要評優劣,不過大家可以評感覺。


底片機跟數位機,其實根本是不一樣的東西,沒有什麼可以比較的,不過,有這樣的照片測試,可以讓大家更清楚原來所謂的底片的味道是在哪裡。
www.cycliving.com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