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Vivitar傳統鏡頭


royhsu wrote:
135mm出名的應該...(恕刪)


恩恩~是2.3沒錯,我的筆誤。

Vivitar在當時,是所有廠商裡面最會出怪光圈的,目前網路上所常看到的~1.9、2.3、2.5、3.8等等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jeromezhan/

lowt865162 wrote:
這隻口徑77mm還不...(恕刪)


能收到幾乎新品,又擁有完整盒裝,真的爽度差很多,在這五支裡面,我目前只收到三支完整盒裝,接近新品的鏡頭,晚一點再把盒子的保裝附上~嘻嘻。

拿到幾乎新品的Vivita之後,讓我對手上這幾支不同的卡口,對焦轉動、以及光圈環有不同得瞭解。

例如說,AI口的Vivita光圈2.8起、末22,都會過頭半格,只要是AI卡口都有這樣特性!但是如OM或CY的光圈,則是沒有過頭半格,該是在那個位置就是那一各位置。

這一偏也是希望手上有Vivita鏡頭的人可以一起補齊相關鏡頭資料,甚至可以的話將自己手上有Vivita的鏡頭拍攝過的照片一起放上給大家參考,有空我也會陸續把使用Vivita鏡頭拍攝過照片畫面放上。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jeromezhan/

herchong wrote:
兩家都有出 135/...(恕刪)


Vivita反射鏡頭,我在依被看過幾支,最常看到的是600MM、400MM這二隻。

而Vivita最讓用戶推薦的,是450MM這一隻,曾經在依被看過一次,他的價格被標到破千元美金.......。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jeromezhan/

jeromevj wrote:
而Vivita最讓用戶推薦的,是450MM這一隻,曾經在依被看過一次,他的價格被標到破千元美金.......。

其實Vivitar 450mm f4.5這支反射鏡頭並不很好,大多數推薦的人自己也沒用過,以訛傅訛而已。個人曾經用遇一段相當長的日子,實在不覺得好在那裡,所以它貴是在少而不在好。反射鏡頭要好的,當推Carl Zeiss Mirotar 500mm f4.5(生產200個)和Mirotar 1000mm f5.6(生產23個),用過才知道差異,建議您看看反射鏡頭會師那一樓,本人部落格(冼鏡光的肥皂箱)有Solid Cat 600mm f8的討論。

另外,使用非球面透鏡的反射鏡頭最先是Schmidt類,1960年代美國Celestron就開始生產,後來Questar 700也用過非球面透鏡,品質和Vivitar的相比絶不會輸。

冼鏡光 wrote:
其實Vivitar ...(恕刪)冼鏡光前輩推這兩支:
Carl Zeiss Mirotar 500mm f4.5(生產200個)和Mirotar 1000mm f5.6(生產23個),比貓熊更稀有的反射鏡極品,用幻想的就好。

冼鏡光 wrote:
其實Vivitar ...(恕刪)


謝謝冼老師的說明,真的是如冼老師說的希有度,市面上可找到不多,聽冼老師一說,我想起來在冼老師的BLOG裡面有介紹到相關的反射鏡頭文章測試,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考看看這隻450MM反射鏡頭。


之前有朋友推薦我玩別家的反射鏡頭,是滿心動想弄一隻在家裡樓頂打月亮,未來有閒錢時,再來考慮弄一隻價位還可以的反射鏡頭來玩玩~主要是想找一隻可以接我的FM2跟Canon數位共用。嘿嘿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jeromezhan/

lowt865162 wrote:
Carl Zeiss Mirotar 500mm f4.5(生產200個)和Mirotar 1000mm f5.6(生產23個),比貓熊更稀有的反射鏡極品,用幻想的就好。


若想把這兩隻都買回家,台幣 70 萬夠不夠?

joshwang wrote:
若想把這兩隻都買回家...(恕刪)
先決條件是要有東西讓你買,祝你好運。

lowt865162 wrote:
先決條件是要有東西讓...(恕刪)


其實不管是反射鏡頭或現在單眼用的鏡頭,越早期的設計結構,真的是用經典來詮釋。看過一些鏡頭歷史介紹,二戰期間因砲火亂轟,很多在於現代值得一再使用的老鏡頭,幾乎是物以稀為貴來看待。

手動鏡頭在於現代科技競爭下,不知道還能夠在市場上出現多久?我們買到的鏡頭,拿在手上就一定會有機會使用,有使用就會有一定程度逐漸耗損!雖然可以整理、維修,但再過10年是什麼樣的情況?還有人可以修嗎?就算會修,有辦法修到公差率小嗎?

當我踏入傳統鏡頭領域,基礎的去瞭解各種老鏡頭的過去歷史,真的看到了很多傳奇故事!而且許多早期鏡頭的設計,到了現代還是有繼續延續下來,但也更改進了更好的設計結構。

當初會選擇Vivitar,主要是價格,一顆真的被評定為極好的鏡頭,當然會反映在價格上。而我當初所需要的,是以色彩還原真實越接近越好,但是細節部分還要有一定水準。最後才選擇了這個系列~

有些朋友說,NIKON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我卻刻意排除選擇NIKON~為什麼要排除?沒有特別想法,我只是在想,一定有相關鏡頭可以選擇而以~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jeromezhan/
jeromevj wrote:
能收到幾乎新品,又擁有完整盒裝,真的爽度差很多,在這五支裡面,我目前只收到三支完整盒裝,接近新品的鏡頭,晚一點再把盒子的保裝附上~嘻嘻。




這種喜悅我可以理解,尤其當我從邪惡海灣收到一支全新盒裝的手動鏡,更是感動,加上用24美元(不含運費)標到,更是只有一個爽字形容。



這支就是在那個年代和Vivitar有著競爭關係的Soligor,在後期的頂級C/D系列-200mm f3.5

另外一支Soligor C/D系列的28mm 2.8,精緻小巧,還附有原廠的金屬遮光罩,成像上開放光圈堪用,縮一兩格的表現也不錯,轉接在微單眼機身,我尬意!





Vivitar應該也是我從e-Bay上第一支標下的鏡頭品牌,儘管它的知名度不高,甚至前陣子在01上被稱作是雜牌,但我對它還是有種特別的情感。

我手頭上正好有一支28mm焦段的,濾鏡口徑58mm,編號37開頭故為Tokina代工。它是TX百搭接環(同T4),和Tamron的AdaptAll類似的功能。出乎意料的,開放光圈即可用,在我標下的其他的28mm鏡頭裡,我最喜歡這支。





這是在家裡胡亂試鏡的照片,手持拍攝,Jpg僅縮圖,轉接Olympus EPL1,ISO開到800,快門速度也不在安全範圍內,參考參考。






100%放大看看


還收過和上面提到這支28mm f2.5一樣為TX接環設計的24mm 2.8,但從對焦環為金屬製推測時間應更早一些,可惜收到後才發現後鏡組有微黴,沒多久就出讓了。




提到Vivitar,當然不可不提Series 1系列的70-210mm,我手邊的是第二代Tokina代工的f3.5恆定光圈版本,以當時的副廠鏡水準而言我覺得很好了,但終究不比現在的數位鏡。



這支鏡頭的接環在一開始還讓我納悶好久,比對半天還是不知所以然,但前手是直接用一條橡皮筋就直上4/3的數位機身上,後來在網路做了功課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把光圈連動桿移除的Konica版本,所以手頭上的Olympus E1和E300都可以靠著一條橡皮筋直上,很有趣!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