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fizi_c wrote:其實光影每年都做一次這種正片放大真是個很笨的冒險... 竟然有人會講這種話真是讓我驚訝...有這種機會大家應該要珍惜阿...如果不是曾老師的熱血付出我們怎麼有機會可以欣賞到CIBA的美呢!
數位之後,玩底片的人越來越少,這個年代還有人緬懷底片、玩味底片,是因為約35歲以上的人以前大概都用過底片(可能是國中、高中就玩過傻瓜相機),有過經驗,回頭再玩的機會應該就比較大!(糟糕,透露年紀了)以前沒錢玩,現在補償宿願~~~但是畢竟這些人是極少數,人越來越少,市場規模越來越小,底片越賣越貴,人越來越少………只能說:即時行樂(近日買底片的隨感)
uffizi_c wrote:那個放一張的價錢真是...(恕刪) 的確...如果以市面上手工放大來說,收費大約是耗材的10倍左右..以目前收費,扣掉裝裱大概是兩倍多..這個價格已經很難承受了,如果照習慣來個10倍..那就真的給鬼洗了以兩倍多來換算,同一個畫面放到第三張就賠錢了.. 放越大張壓力越大..如果放過RA-4就知道了,要求品質的話,一張不行再打一張.. 即使有試條,打到第三張也是很常見的狀況..放正片就更慘了,有原稿可以比對,有色偏就直接被客戶抓包,不像RA-4還可以有很多解釋再加上考慮藥水的氧化,敢開機收件,賭注很大..現在還有lab肯做,品質也沒問題的話,這就要偷笑了..亞洲可能只剩下光影有收件而已,而ilfochrome哪時候會停產,沒人知道.. 畢竟市場很小很小.到時候,也就只剩下數位輸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