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ghost wrote:
MAX大太讚了!對傳...(恕刪)
我覺的錢真的不是什麼太大問題,空間才是大問題
我約20年前那時買第一台放大機 ,買當時國內全新最便宜又大碗的捷克meopta的放大機,可以放6x6 ,附格板二顆鏡頭,買個二光暗房燈,三個水盆跟藥水還是用我的機車載回家,我記得花約1萬元上下
老實說是不是跟當時一台FM2還便宜呢
不過建置暗房才傷腦筋 ,家裏要有不用房間讓你布置最好 ,若沒有那就要用一般房間 ,然後用黑紙,紙板,黑布,把窗戶地方給遮上,但用完還要好拆下來
很多人應該在空間上打退堂鼓 ,不過我只能說是現代人真的享受太好了.都不肯勞動一下
以前30,40年前的一些業餘玩家前輩們玩黑白暗房 ,當時公寓也不會有多大,更何況當年有時也要三代同堂,但想玩的人就利用假日晚上 ,把器材搬進廁所 ,就在那麼小空間,而且只有一個晚上幾小時時間享受暗房樂趣
當然啦.我覺的真的搞的太"搞剛"也很累啦..
所以...就去老師那租暗房..水槽就在旁邊.最爽了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嗚啦芭樂萬 wrote:
2台彩色放大機呀以前...(恕刪)
手工彩色放大調色的概念不難學, 版上Fox_huang大正在學彩色暗房.
難的是要在比黑白暗房裡更暗的環境下,熟悉放大作業流程.
以及彩色相紙感光後的顯影,漂白,定影的化學步驟上,要確保恆溫恆時的作業方式!
所彩色放大不方便使用黑白放大的盤顯方式
我們就必須有借助沖紙機來輔助!
我常用的FUJIMOTO CP-51桌上沖紙機, 這是一套能乾進乾出的沖彩色相紙系統.
整體外觀

打開外部機殼,內為傳導相紙到各藥水槽的滾輪 ,共分為顯影 ,漂白定影, 水洗, 烘乾.

可微調到0.1度C的精密溫控.

使用上很簡單,先打開送紙口防光蓋 ,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44/4501209719_78592eb7f2_z.jpg
把曝光完成的相紙放到送紙口,將相紙藥膜朝下送入 蓋上防光蓋就可開燈了.

然後完成一張彩色照片.

彩色負片由於大家最方便看的方式就是底片掃瞄, 只是底掃到底是不是最終的完成圖像??
我大部份135彩負沖片後還是會請店家先行掃瞄,目的是先確定幾張我較喜歡的影像有沒有焦準?
但底掃還是跟洗出照片差異頗大
範例 1.植物園裡的鳶尾花

店家沖掃圖檔

我自家暗房放大的照片
範例2.
一卷鬼上身後亂曝光的底片(很多都曝光過度1格到2格)後來發現相機沒電,A糢式根本光圈都沒動


手工印樣: 我決定選由上往下數來第2行,由左至右數來第3格的底片來放大,過曝至少1格半!
這是下雨的路上騎摩托車時隨手拍的一格畫面.

放大後的第一圖 , 這是偏黃綠的色AGFA VISTA400原樣.

微調黃綠色後, 回到當時較為接近肉眼所見的陰雨天氣!
也把印樣裡第4行破裂的紅磚道手工放大如下

(待續)
暗房裡沒有不可能
只有自己無能
http://tw.myblog.yahoo.com/daguerrelab-maxchen/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