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邀請大家一起建立傳統、底片相機採購指南


ppkimico wrote:
3.鏡頭那邊的鐵框拉出來+機身的鐵框站起來就能當估焦用嚕...(恕刪)




那是構圖用的,不是估焦用的。
(錯誤的資訊在網路上流竄,只會讓更多新人無所適從)

良藥苦口 wrote:





那是構圖用...(恕刪)


用詞錯誤抱歉~
已改正

謝謝~
http://www.flickr.com/photos/ppkimico/
採購指南沒有參考售價還叫採購指南嗎?
國外很多XX camera buying guide 這種東西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價格範圍
知道大概多少才不會被坑或被嫌不懂行情
"If your pictures suck, lense/camera may not be the first things to change."

kenneth_ku2002 wrote:
Kodak Retina IIC 50m F2

Retina不管是IIC還是IIc最大光圈都是2.8喔~

ppkimico wrote:
如果不先有文那又要如...(恕刪)


http://www.cameramanuals.org/voigtlander_pdf/voigtlander_avus.pdf

很讚同你說不先有文,怎會有後來爬文

但..絕大多數相機都能找到資訊 ,當然啦.若你一定要人家寫的清清楚楚相機年份 ,時代背景 ,開發的構想,鏡頭的組成 ,開發人員中間的想法等等更有人想追求序號匹配年份 ,我想這大概沒個人能寫的清清楚楚

我還是很機車的要潑冷水 ,只要這篇不被頂置 ,一樣三天二頭有人會開一篇主題又問fm2的煩惱 ,又有人會問lomo的煩惱..

因為不爬文的人還是不爬文 ,所以不爬文的人跟本不會找到這篇 ,會爬文的人可能早在看到篇之前都找到資訊了

況且有些人一定又拿舊相機來問"殘值"

在此僅能提供殘值資訊...
奇摩拍賣
露天拍賣
硬論壇二手區
keybuy
dcview
更大咖的 ebay

若這麼大的資料庫都真的爛的去搜尋...真的我勸還是玩新相機比較省事

這個網站我貼好幾回了...不過很少有人會看到 ,老機的說明書網站

http://www.butkus.org/chinon/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Fox_huang wrote:



http://...(恕刪)


在下在之前用孤狗大神時也有找到過此網站....
抱歉的是在下英文並不佳
而他又是以pdf形式並無法翻譯
當然自己一個一個查找並非不可
最後仍然是自己以使用經驗去嘗試

目前使用方式在下自己是瞭解
不過移軸部分第一次使用並非能夠完全理解(也查過網路上移軸相關,目前拍照時使用嘗試中)
但是在其他部分理解就少了
目前可以知道的是名字起源是德國某跑道的名稱是他名字行號的起源
不過他額外其他版本鏡頭究竟有啥不同倒是不多

查過日文網站&中文網站中他的介紹都是非常少(在下目前日本留學算是略懂一點)
到時候拍完寫個開箱文出來不知道是否可自稱暫時算此相機首次稍微詳細一點點的開箱文??

雖然很多鳥文章經常重複的詢問
又或者問的文章非常的不營養
為何不笑笑就算了?

對於一些鳥問題的文章講講就算了
為何連一個起意不錯的文章都得如此對待?
http://www.flickr.com/photos/ppkimico/
樓主的立意良好, 是不錯. 但實作上, 恐怕沒那麼容易.

1. 需要完整的proposal, 以及指南的組織大綱, 章節內容, 逐一細項...等, 需要發起人, 先條列出更明確的提案細節, 甚至規格書都要列清楚, 視同寫一本專書或論文看待他.

2. 第一點完成後, 請申請一個wiki性質的網站, 找人來認養章節內容, 問題是要找哪些人寫? 每個人上班下班後, 有空都去拍照去休閒了, 要找到合適而且熱心填寫的人, 是不容易的. 重點是無給職.

3. 校勘, 勘誤問題, 怎處理? 每個人的自己心得意見分享, 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資訊, 一但錯誤或是以訛傳訛的問題發生時, 如何勘誤?

4. 好, 假設很順利的以上三點都完成了, 這個"採購指南"也寫好了, 請問事後如何維護? 如果網友搞失蹤了不維護了, 那怎麼辦? 另外, 評估此"採購指南"有多少人閱覽? 發揮多少作用? 評估是否達成初始目標? 若前面三點大家花了 100分去投入, 但最後得到的價值效益只有 10分時, 該怎麼辦? 熱血投入的人? 是否還熱血重新在投入?

只要提案成功, 那就視為一個案子來處理,
其中還得考量專案管理者的能耐, 手腕, 還有網路協同溝通、協調工作的默契與經驗,
這是需要一個有默契的團隊, 才能做好的事,
總之問題很多, 沒那麼簡單.....

結論就是:"mobile01不值得我們花那麼多時間"

看看笑笑玩玩就好! 別太認真.
我不潑冷水...但我想灑液態氮...


我覺得樓主的想法偏向資料鏈結

不過論壇的機制不太適用此方法

伸手主義的人心態就是懶惰

討論串做長了更不會想一頁一頁點

沒有明確的標題

詢問文、煩腦文、抉擇文還是會一直出現

那豈不是毫無意義

討論區就是要討論的嘛

如果沒有問答、沒有聊天、沒有辯論、沒有勸敗、沒有搞笑

也許一年的總點閱率數字還比鐘點工一星期的薪水少勒



其實我覺得你可以跟6樓的合作

作一個專屬用途的入口搜尋網站

在把各地網站的資料做匯整建成連結的資料庫

到還比較有可能接近理想一點

良藥苦口 wrote:
那是構圖用的,不是估...(恕刪)


其實管伯伯的作法,就是我當初想法的初衷。用對話式立即指正!!!
過去我為了幫DKL鏡找前後蓋,遍尋各網站的部落格,對於相同一隻鏡頭,相同版本(因為有些鏡頭分0.6m 0.9m版本),光是前蓋的大小,我就查到三種版本,我也向部落格樓主發問,但得不得的到答案卻又是另一回事,甚至有的部落格都已經沒在經營了。這就是我希望建立對話式的主因。

關於堪誤的疑問,請見管伯伯的發言。那真的是最貼近我當初的想法,而非撰文讓人爬。
althewind wrote:
Retina不管是I...(恕刪)


抱歉,我很肯定我的IIIC是F2.0版本,當初我可是花了非常不合理的高價購入,就是滿足個人對大光圈的迷思(對大光圈的迷思沒什麼好爭辯討論,純粹是經濟上負擔的起,又滿足個人偏好)。

如果真的要看,過幾天請女友拍照補上。但IN攝影上,也有一位玩家使用IIC F2.0,可以自行搜尋。我就是看了他的F2.0 F2.8的圖,才深陷大光圈中。



以下並非針對althewind網友而說,純粹是懶得另寫一篇。


其實發想本篇源由及目的很簡單。再重述一次,可能比較清楚。
一、看到大家都有很多底片相機,但單一底片相機的討論,不會像單一數位相機一樣多人討論,所以希望大家通力合作。讓有心踏入的人可以找資料。
二、查文的準確性可能沒有對話、辯論機制來的高,管伯伯已經做了一次良好的示範。
三、單一底片的討論,01應該比IN攝影來的多人,所以選在這發起。
四、M42鏡頭上,已經有人帶頭起義做了示範(Air網友好像住加拿大吧),而且也偶有跟隨者加入解惑行列,既然如此,何不把資料做的更完整一點(只是舉例,我知道底片相機鏡頭並非只有M42)。
五、網友風之和子也發起底片體驗活動,也有人介紹鏡頭,個人覺得真的只差相機這一塊,新手基本入門知識就足備了,更高深的就待入門後,自己鑽研了。


至於建議售價,真的不是我當初設想的,內含太多因素,不便贅述。
另外,有人建議用論文格式,我倒覺得不必(並非本人沒有寫論文的能力)。
第一,對話式比較親民,也好找答案。多半的網友是玩、用、蒐藏相機,不是研究相機歷史、結構的。
第二,不用限制熱心者協助的方式,以免澆熄願意幫助者的熱心(有人可能一問一答願意,但不願意長篇大論幫新手想問題)。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