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先直接回答
以400拍,用400時間沖
以800拍,用800時間沖
以200拍,用200時間沖
若以400拍200沖,就是降兩格
先釐清一個觀念
不是拍400 + (一格) - (一格) =400
在標準沖片下
你「最多」可以成像多少銀粒子
在你拍照時,已經決定
底片在出廠時
依成份所定
它的感光「能力」已經定下來了
當拍照瞬間
我們給它多少光,就是給它多少能量
而底片上的化學物質
會將受到的光能,儲存為化學的「勢能」
而沖片時
依各個不同分子所得到的「勢能」與藥水產生作用
而在這個時候,溫度、與時間
決定了該分子是否可以完全的將「勢能」
轉換為我們所見的成像顆粒
在固定溫度下,你給的時間越短,顆粒越少
而顆粒越少(密度低),就會有感光能力下降的錯覺
沖片時間表(請看第三頁)
以這張沖片時間表來看
在D-76藥水那格stock(濃縮液)
200度要七分,400度要九分半,800度要11分半
它上面講的是
1.以200度拍攝 基本上曝光時間會較多,所以勢能較多,以七分就夠沉澱銀鹽
2.以400度,標準結果
3.以800度拍攝 曝光時間較少,所以勢能少,必須多給一點時間沖片,以盡可能留下底片的暗部細節。
希望以上你能看得懂
--------------------------
回答你第二段問題
店家說沒差
大多是以彩色底片沖片的經驗來講
它不講的是
他藥水過期都沒跟你說了
還差那個兩格的感光度
就更不用講增感了
雖然我以前用過ILFPRD的底片、但是很不巧配合藥水LC─29沖洗反差總是過大、後來還是用KODAK Tri-X 搭配LC─29使用、搭配我的放大設備反差剛好。
印象中曾經ISO 50 的PAN F解析度之高曾經讓我驚艷。而傳統顆粒的400 ISO HP 5底片我總覺得亮部一直死白太多、反差太大而放棄。((Tri-X反差層次剛好配合LEICA M6相機調性)
倒是XP2 因為我當時在擔任E─6暗房工作、把它好好的沖洗成黑白正片、把ISO值曝光條件、沖洗數據都找出來了。只是沒有當成創作底片沒有拍很多影像、因為沖洗太麻煩、因為要停機專門處理。
但是XP2底片因為是C─41系列藥水沖洗、所以底片在放置幾年以後有覺得反差明顯的褪色、不像是傳統藥水的黑白底片比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個人心得分享一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