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20~30年前台灣經濟不錯,過去還存在著照相打字行,字照大小算的,還不幫你編排....光這樣子,就有專做房地產廣告的公司一個月要花20萬在照相打字上,還要等2~3天才能交貨
就手工沖洗來說,黑白的底片顯影差不多8分鐘,定影也差不多8分鐘,加上水洗晾乾....上片夾上放大機後相紙晒圖
然後再相紙的顯影,即置,定影,水洗
一般快的話,沖洗到完成最快1小時內可以完成
用機器洗更快
正片之前台中一家印象之旅在逢甲,一小時後交件
過去報社及廣告公司內有一些小弟,除了打雜送貨買檳榔之外
主要的目的就是幫忙送稿件
以前在廣告公司當攝影師時,老闆就常把我當小弟用

晚上11點拿到網片後開老闆的BMW狂飆到台北印刷廠送印
或是從台中水楠坐飛機到高雄小港再搭小黃到屏東客戶那裡校稿也是常有的事


當時老闆想買數位機身,動不動就跟客戶炫耀說他要買數位單眼(當時評估一台KODAK DCS460,一台要60~70萬)
客戶都以為用了數位相機,就天下無敵什麼都不用了,棚燈也不用,測光也不用,背景也不用...乾脆請打掃的歐巴桑拍就無敵完美了

就如前言,過去景氣好,老闆預估60~70萬的數位相機半年後就回本了....無奈最後老闆還是沒買....因為我離職後,留下來的攝影助理什麼都不懂,老闆也不敢冒然買來使用,直到再找到一位夠水準的攝影師後,買了一台AGFA跟MINOLTA合作的RD 175,用沒3個月...就玩掛了

然後又繼續回到底片機的懷抱
王烏魚 wrote:
我記得早期NIKON...(恕刪)
底片傳真機
這玩意兒在90年代外派的記者都會帶一個
當年職棒打到晚上九點多,隔天早上的早報就出現彩色的照片
多半靠的是這玩意兒!
鄉愿的鄉民比小白更另人厭惡 !
嗚啦芭樂萬 wrote:
就手工沖洗來說,黑白的底片顯影差不多8分鐘,定影也差不多8分鐘,加上水洗晾乾....上片夾上放大機後相紙晒圖
然後再相紙的顯影,即置,定影,水洗
一般快的話,沖洗到完成最快1小時內可以完成
...(恕刪)
恩
不是故意要挑毛病
這樣沖洗出來的相片或底片可能很快就會變色了
因為
水洗時間不足
所以定影液殘留會讓底片的透明樹脂基底,相片的片基很快的變色
底片水洗通常都需要一個小時
相片還要更久(尤其是紙基的相紙,像是柯達的依麗特)
這樣才能減少殘留的問題
很久以前的事了
以前的黑白沖片應該多數都是手工
到了後期才有公司出黑白沖片機,因為黑白沖片不像彩色沖片有國際標準(C-41)規定顯影定影時間
黑白底片各家廠牌,甚至同廠牌不同型號都有不同的顯影時間,用機器沖片必須要能控制機器轉速來改變顯影時間
而且機器沖片必須要用濃縮藥水才能縮短顯影時間,但是卻會讓粒子變粗,反差變大,所以不太能夠要求品質
不過有一家公司倒是有種黑白底片是需要用彩色藥水沖的,也有不少人因此而發生悲劇
恩恩
人家說,分辨是否變老的最簡單方式,就是發現自己回憶的時間愈來愈多
我也老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