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hwolf wrote:
就光學來講,據說Zeiss在20世紀初就已經開發完所有的結構,很多其他的廠都是拿zeiss原型來改進的
也就是說,已經快要100年沒有什麼進步(coating或是換介質那些不算)
據我所知好像並非如此,您要不要看看拙文相機鏡頭:Gauss、雙Gauss、Planar、Biotar等等。
冼鏡光 wrote:
據我所知好像並非如此...(恕刪)
謝謝指正
兄台整理的文章應該比較具體
我本身不研究器材,器材研究也非我的專長, 對這也沒太多興趣
回文僅站在鼓勵研發這回事情上
我有寫,,..據說,也僅只是據某些老外討論區說說
如果看了兄台的文章可以增進樓主的研發企圖心與光學設計能力,也建議樓主看看
畢竟個人覺得他的突發奇想可能有機會做出一番成就,當然包括成就他人,而不僅只突顯個人價值而已
很多發明都從山寨開始....
謝謝!
要有如minolta STF般的散景和光圈控制... 也要有Zeiss Superachromat的成像素質...
暗角不可以有,變形也不能看的出來,光圈改變所造成之對焦前/後移也不可以有...
全開光圈就是可用光圈,各光圈之解析度都要在2000 lines以上... MTF從中央到邊緣平靜如水...
對焦環的感覺要有"齒輪融化在機油裡"的感覺... 光圈一定要圓形光圈,葉片至少7片以上的奇數...
抗耀光只要有T*XP的水準即可...
發色就見人見智了... 不過階調一定要柔順,反差不可過大... 散景不用太講究,老zeiss鏡的"奶油散景"即可...
這樣賣10000新台幣真的太有競爭力了啊...
我和PCDVD, DCVIEW, Coolaler, PALMISLIFE上的APPLEKID是同一人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