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底片的解像力?


tessar wrote:
因為轉成數位就像砍斷...(恕刪)

應該跟轉數位沒關吧
難道135底片以前用手工放相就能達到等同3600萬畫素的細緻度嗎?

難道以前135底片用手工放相就可放大到半開大的很細緻照片?

難道就只是數位掃瞄的步驟徹底毀了135底片的等同數位照片3600畫素的細緻度?

真懷疑!

RVP 50的分辨率等同五千萬畫素細緻度的神話,大家享用不到,有待高人解答!

我就不用拍得這麼辛苦了!

tessar wrote:
因為轉成數位就像砍斷...(恕刪)


沒被砍過怎麼知道你是斷手斷腳? 在他們眼中這只是輸家找的理由罷了...

我個人建議要吵不如多拿你的照片或正片去給四周朋友看
讓他中毒去買去拍,然後掃不好po上網路,被罵醜.
他就知道我們的苦了...

petroleum1234 wrote:
不過我覺得快樂石頭說...(恕刪)


FLICKR上其實不乏很多還是使用底片拍照的人

各國都有

日本人最多

有機會可以上去逛逛



http://www.flickr.com/photos/6261/

http://www.flickr.com/photos/tommyoshima/tags/noctilux/

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tapstyle/sets/72157624700681185/

http://www.flickr.com/photos/pluto_003/tags/fm2/

http://www.flickr.com/photos/n_eyes/

http://www.flickr.com/photos/43759509@N07/

http://www.flickr.com/photos/46097788@N04

http://www.flickr.com/photos/nogofu/

petroleum1234 wrote:
底片版的照片真的是很慘
沒幾張可以看的


So? 攝影的人是您自己,除了您以外,沒有人知道當下讓您想記錄下來的畫面是什麼
那又何必在意那些俗庸之人用世俗的眼光來評判您的回憶?
當然,您也可以追求極致的技巧,成為技巧派的攝影師
但在下以為,這也不構成評判他人照片的基礎不是嗎?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目標的權力,但是卻沒有強迫別人認同自己或是批判他人的權力

將自己的權力無限上綱的人,終將招致他人的反抗或是反擊
就像這串討論中的某大師一樣

很多事情把那個執念放下,就可以從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唷
petroleum1234 wrote:
沒被砍過怎麼知道你是...(恕刪)


我正片現在都是只找阿發了

試過幾間之後

他沖的正片很透很乾淨

掃起來也還OK

比自己掃漂亮多了

雖然發老闆脾氣難以捉摸

有興趣可以搜尋一下'全彩現象'

劍論山華 wrote:
應該跟轉數位沒關吧
...(恕刪)


其實這中間的差別真的是很微妙
主要是數位相機的訊號處理和影像處理引擎已經做得太好了
你的銳利度其實很大一部分是這引擎給出來的,不然RGB沒在同一點是要怎麼利?慘的是RGB點數還不一樣多!在感光元件上就色散了(掛APO也沒用).

但實際照片就不會有此感覺,所以真的處理的還不錯.
但是底片有
1.不受感光元件感光點距的限制
2.沒有RGB點不在同一點的問題
同時也造成
1.沒有對得很齊的點,要叫他硬是對齊在特定點上(掃描器)就要重新演算
2.無限的階調變化要割成1024/2048或4096等分

人類科技投注在掃描器上的研發能量遠遠不及數位相機
畢竟以錢來說,以方便來說,都不是站在底片這邊

也好,就讓底片用類比的方式證明他的存在就好,數位就隨緣吧~



petroleum1234 wrote:
對啊,真的是不會掃,...(恕刪)

自己拍了什麼,掃出來放上網路只是分享而已,
調整也是依自己的喜好設定,
大家也只看大概是這麼一回事而已,
在螢幕上看真的要說有甚麼好到哪裡?
每個人的螢幕解析都不同啊!

是賣錢的-專業職業攝影?印刷出版?
要不然過分要求只是為難自己,

http://blog.sina.com.tw/ysrl/

劍論山華 wrote:
velvia 50的解析度是160 lines/mm
這數字大家都享用不到其五分之一的能力,有何意義?


這問題我也曾想過
想得到的其中一個理由是一般135鏡頭沒有達到那程度的解析力
或是該標稱數值只是實驗室中理想條件下取得的
但應該還有別的原因

忘記ASAHIcamera還是日本camera雜誌上也曾提到這問題
就是底片解析力如果照線對/mm算. 135底片應該不會比現行高像素DSLR差
但實際所得的結果是那樣
他們也說其中原因尚未明瞭
連他們如此專業老口碑的攝影雜誌. 目前都還找不到答案. 或許還需要時間等待吧

文包 wrote:
這問題我也曾想過

...(恕刪)


我覺得很難
因為廠商根本不願投心力到底片市場上
所有的RD和錢都被數位相機吸走了
加上數位類比轉換本來就無解,不止相機界
大自然就是一整個類比,但人類的傳輸卻很數位

第四台不也是一樣的狀況
照理說第四台解析度不高,但是訊號好的在傳統CRT上看畫質好極了
但不知道為何,在LCD銀幕上看就變得很慘,更別說接多線導致畫質下降了
這也是一例硬要把類比訊號轉成數位的悲劇...別跟我說zinwell多好有多好
CRT+第四台才是王道!

至於LCD還真的是要看數位頻道...
而這數位頻道大家沒發現嗎?一整個就是我們討論的放大版
畫質變得很清楚(尤其跟類比訊號在LCD上看),但是卻犧牲了一些細節...

你說哪個好? 我覺得都OK, 但在LCD上我想看數位台
在CRT上我愛傳統有線電視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後續討論已離題失焦且回文對立,站方需針對本討論串違規回報進行匯整記錄,故本文唯讀,請見諒。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