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為何要拍底片?

底片是一種樂趣,且底片拍出來的效果,我認為目前數位還是無法比,

且每次沖洗,等待照片秤象的結果,不也是很有趣嗎!

Cudacke Dees wrote:
just to be...(恕刪)


所以這產品讓蠟燭消失在市場了嗎 ?

ZephyrWu wrote:
所以這產品讓蠟燭消失...(恕刪)


What's being informative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if the product still exist or not??
Cudacke Dees wrote:
What's bei...(恕刪)


只是想問一下此產品做到樓上網友所提的"取代"了嗎 ?
就理論上來講,我研究所的專題是類比數位轉換器,有應用在數位相機上面

所以對數位相機如何將影像轉成我們人類看的樣子有點基礎概念,不過攝影

我是不太懂,只能拿拿DC在那亂拍,理論上

底片相機呈現的就是純類比,這個訊號是連續的不間斷的,如果洗相片

是完美的過程,那麼這個底片拍出來的照片解析度是無窮大,要多大就有多大。

數位相機顧名思義就是將我們看到的顏色感光之後轉換成電壓訊號,依照這個

電壓訊號再取樣並量化,所以取樣點越多自然就越能模仿出訊號本身的樣子

,這樣講可能有些抽象,假設一個弦波要請你以10個點來連出來,那10個點連

出來的弦波肯定是類似直線組合成的弦波,拿很遠看就很像弦波,拿近看就可

以看出來是一些直線由10個點合成的弦波,但是如果以100個點去描相同的弦波

,結果必然精細很多,但是還是無法跟純類比信號相比,這是必然的事情。

當類比信號經過取樣量化之後,這些由0跟1去表示的顏色就是在說某個顏色

就以比方說:黑色000、白色111、紅色100這樣的數位碼表示,這些0跟1就表示

電晶體導通或者不通,控制電晶體幾個導通幾個不通來顯示顏色模仿顏色,

所以越多位元可以表達的顏色越精細,每個ADC又可以是一個PIX,這樣子就可以

騙過人類的眼睛讓人類的眼睛看不出000~001之間的顏色,越多PIX就有越多

ADC可以模仿影像,ADC的位元數越大能模仿的顏色就越精細,但是如果以

000表示黑色(電晶體全不通0A)001表示灰色(只通一個電晶體1A)

,那麼0A與1A電流之間是不是就缺少了?那麼位元數就要增加,0000(0A),

0001(0.2A),這就表示0A與1A之間又多了一個表示顏色的位元,自然色彩更豐富

了,但是數位永遠都是0與1的世界,永遠都是0與1之間在切換,永遠都是

離散的信號,這是不可能取代真實的信號,除非永遠都不去靠近看這影像

,站在遠處看一個10個點連成的弦波,怎麼看都是弦波這是沒錯的,

因為一般人分不出來....以上如果有說錯請勿見怪,我只是個路人路過。
經過底片掃瞄或數位放相就不純了,也失去真正類比攝影的最大優點
所以後面的人也不用貼圖了,再怎麼貼也不可能傳達正片在燈箱上帶來的傳真與感動

e2000 wrote:
就理論上來講,我研究...(恕刪)

ZephyrWu wrote:
所以這產品讓蠟燭消失...(恕刪)

說得好!!!!
蠟燭從以前的生活必需品
變成
氣氛營造的裝飾品

而底片相機從擷取影像的工具
變成營造感性的工具

人類戀物的習性自古皆然
唯獨戀物的工具推陳出新
如果底片那種畫質與期待感真的讓人著迷
那乾版~濕版~鋁版~玻璃版
那種一翻兩瞪眼的期待
是不是比現在塑膠底片更讓人瘋狂

喜歡底片的人
就是不愛承認
身體裡面的老靈魂偏執的戀物
老是愛拿畫質~立體感~底片味~品味當擋箭牌
回去防潮箱數數看
幾台底片機身~幾棵鏡頭
底片有幾捲
底片版很少有人提過相片如何保存
相簿是幾開大~哪裡買~用哪一種相本比較方便好用
多的是誰買了xxx的底掃機
xxx掃瞄機掃出來跟底片差不多
這種類比mix數位的混種影像
只有在這個資訊快速流通的年代
可以看見這種奇特~有趣的現象

底片的影像的確跟數位有差異
而這樣的差異
在現在數位橫行的社會
卻成為一種特立獨行的族群
我不會否認
愛就愛~爽就爽
我喜歡這種特立獨行的感覺
有人說~叛逆~有人說反骨
我就是喜歡那種爽加痛的自虐
如果有人問起~你的底片機好酷~好少見~你怎麼會拍........
那種自我感覺良好而分泌的多巴胺快感
確實會讓人沈溺許久
別說你不會
只是你沒有真正問過自己
看到隔壁主題的D600降了近萬元,突然覺得好諷刺啊...

老機不死,只是凋零

而戰死沙場的卻往往是新機啊....生命週期愈來愈短了

前面幾頁有位朋友提到現在都智慧型手機了,總不能帶著B.B.call

那是因為B.B.call已經是被更新的數位而取代了的數位產品啊...

智慧型手機(數位)要拿來與類比相比的,應該好歹是家用電話或手寫郵差寄到你家的郵件吧。
小葉叔叔 wrote:
而底片相機從擷取影像的工具
變成營造感性的工具


每次我拿起手裡的相機與鏡頭
想到以前的攝影者用這些我可以相當程度理解其運作細節的工具
沒有 OIS, 沒有 Firmware Upgrade, 沒有 Color Profile
就拍出好幾個世代的精采作品

用這些老器材或多或少有種接棒傳承的感覺
有些太過昂貴或困難度太高的玩具或骨董 能力有限承接不起
但是老鏡頭跟老相機 其實容易取得 數位底片都可使用

手動對焦在很多時候比自動對焦更精確容易掌握
沒有賺錢交差的壓力,拍底片期待 「開獎」的樂趣也好玩得很
何樂而不為
http://flickriver.com/photos/jenghan/
小葉叔叔 wrote:
如果底片那種畫質與期待感真的讓人著迷
那乾版~濕版~鋁版~玻璃版
那種一翻兩瞪眼的期待
是不是比現在塑膠底片更讓人瘋狂


剛好在youtube上面看到一段影片
Why Wet Collodion?

有興趣可以看看
事實上,濕板的缺點還不少,甚至寬容度比現代黑白負片還要窄
我不覺得有什麼好瘋狂的

有趣的是,這場講座是全球最大攝影銷售網站BH所贊助的
而BH賣場裡面大多是數位器材,卻沒有販售濕板直接相關產品
可見人家對於攝影的推崇,不會只專注在自己的銷售利益之上
這點令人佩服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