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底片的解像力?


文包 wrote:
參考一下. 沒有其他...(恕刪)


就說富士的資料給的很兩光。
上面的解像力和下面的mtf圖表對不起來。-.-

你要不要看一下,解像力差的負片在mtf圖表分辨率50%的時候,是不是超過50/mm
而正片的不到50/mm.......:P

不過本來該畫三條的也只畫一條,算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是歐,那我用X-TR...(恕刪)


第一個,正片和負片本身特性不一樣。
正片的染劑在沖洗的過程中是被洗掉,負片是堆疊上去的。
當堆疊顆粒不足的時候,負片會有顆粒空隙,所以顆粒趕會明顯。
掃描時,會把這些顆粒掃出來,但直接放像則不明顯。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暗房工作者會強調,負片在放相後,再掃描,成果會比直接掃描好上非常多。

第二個,我一開始就強調正片的色深是他的強項。
懂得看底片圖表的人,就知道正片是在較少的光線表現範圍內,有比較厚的底片厚度去表現色彩和階調。
一般來講,e100vs這種底片大概是用3 - 3.5的dmax底片厚度去表現 4 - 5 ev 的 光影
負片則用 2-2.5 dmax去表現 10 - 11 ev
這種差距會讓你覺得正片很有立體感,但是其實就跟ps加大反差,會吸引人一樣類似。
自然正片看起來有立體和吸引人。

第三個,正片和負片在掃描後的後製過程是不一樣的。
所謂的底片掃描,與其說是底片掃描,不如說是用數位相機對底片再拍一次照。
而所有的攝影都有後製這一向,數位更是需要如此,所以後製的過程不同,結果也不一樣。

第四個,你舉例的照片不是類似光源,拍攝手法也不近相同。說實在的我不知道在散景的部份看到有顆粒,該不該被比較進來,但是散景的部份呈現底片顆粒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光在那個部分無法聚焦,自然也不會有清楚的化學反應刻痕在上面。簡單的說,要比較底片顆粒,請先把光圈縮成f/8,然後在一樣的光源和距離下,拍一樣的東西。

以上解釋,希望你滿意。
你將到“刻”“化學反應”
這讓我想到一個拍底片的感觸

只要光線比較弱的細節,或是焦點外
該區域的底片的質感就會比較糟糕...

有點類似暗部細節雜訊很重的數位機拍的模樣

你提到的“厚度”是指乳劑的厚度,而非片基的厚度吧?
路過順便哈拉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大大
我的情況跟你很像,從數位開始攝影,隨後無止盡的跌入底片與暗房的深淵
當然我目前仍沒放棄數位,因為生活上,有他是比較方便。(不過預算上極度掙扎,底片與暗房著迷的話,也是很燒錢)
我當初選擇進入底片,純粹是在思考“顏色“的表現上
想知道,百年以來的這些前輩們,他們眼中是看著什麼樣的色彩跟畫面
想知道各種被研發出來的底片的發色、對比等等怎麼描述
買了各種器材、買了各種底片、放了不少照片(相對前輩們,算少了)
我覺得數位跟底片,真的是不能相同比較,我兩者都愛,因為他們各滿足我不同的結果呈現。
老實說,如果不是朋友轉貼這帖在FB,這些日子以來,我實在是很少上01來看文章
因為,或許仍有不少前輩與同好,不斷努力分享好文與照片
但是,大多時候,文章淪為筆戰,實在是看了沒什麼太大幫助
大家都是喜歡拍照的人,才會逛這些討論區,交流大家的心得,因為日常生活裡,家人朋友只會把我們當作花大錢的宅男之類的...。跟同好交流,分享,真的是很不錯的事情。
所以,希望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有機會也可以嘗試玩暗房,自己掃描,我用ArtixScan跟Silverfast掃,雖然不能夠接受,但是作為在我有時間放相之前,貼貼給家人朋友看,也夠用了。
bearsheep 大 這段解釋很棒~


老實說,我真的覺得硬要去比較數位跟底片,簡直是在比較海軍跟陸軍,各自在海上跟陸上對打。
說真的,這場戰,打不完。

多拍些照,比較實在。
每天工作,看著窗外,哀怨不能拍照,已經很難過了。何必在這邊繼續火氣勒?
唉~樹大必有枯枝啊...

還是好好回答問題吧,雖然樓主是戰神....(這次他回比較少,所以是純粹看大家戰著吸啪的?

"解像力"啊~好問題呢~
是說在螢幕上看還是輸出圖片看?
是放像看還是掃瞄看?
變因太多了,沒甚麼好比。

做一個假設:
類比就用類比、數位就用數位,兩者都用最好的方式,不要牽扯到列印、放像、掃描。
直接用投影、幻燈決勝負不是更好?

這樣的結果就是,現代135機皇會被RVP正片比過去。

為什麼?因為投影機有畫素限制啊,幻燈沒有啊,所以結果論投影機就會一格一格的,幻燈不會。

然後假設鄉民開始砲轟,
「投影解析度本來就不能比啊!為什麼不在螢幕上比?為什麼只比正片?...」

只能說...

類比跟數位本來就是兩回事啊?數位是用1/0的方式去模擬類比,至於誰贏誰?誰沒用?只能說沒結果。

※對啦,掃進螢幕通通數位贏。


話說底片還是好處多多,做一次山野記錄或是連攻四座以上的百岳,在下都是用FM2配RVP居多。D700再強,遇冷遇長曝,電噴太快。至於太冷底片會斷...沒遇過誒?高山攝影常識不是要丟暖包跟乾燥劑嗎?

文包 wrote:
我只是隨便舉幾個例. 當然你要追求其他任何東西都可以
我的目標也不是這些
這些若是有. 也只是順便而已
不畫地自限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然達到


老是浪費時間在這打高空畫大餅
被糗也只是順便而已
剛好路過, 插嘴一下.

底片機的優點: 不吃電.

路人甲㊣ wrote:
剛好路過, 插嘴一下...(恕刪)


或許還能加上“輕便”?
看看當代的FF腫成什麼樣子...練臂力啊

alzooe wrote:
沒看到你有什麼作品的說,該不會真的是嘴炮一族....


我又不像大大一樣,
被小廣末開過攝影眼。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