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對於白色與黑色物體,OM-還是需要增減EV去應對的
並不是我原先所言的“都恰到好處”
當然,或許底片的寬容度也幫了我一把也說不定....(恕刪)
底片的寬容度也幫了我一把+1
但這個習慣在拍正片時就會吃苦頭
說到測光,以前測光系統只有單純的平均,中央重點,點測,而且還不能切換
直到微處理器的導入才有分區測光的出現,各測光模式也可以切換
之後再出現RGB測光,也就是說測光系統會根據物體的顏色來補正EV值,測光更精準
但可以這麼說,現在即使測光系統比以前精進,但深色-EV,淺色+EV的概念及必要性還是要有的...
個人手上有一台Pentax MX, 說是中央重點測光,但實拍的結果更像是平均測光。
因此熟悉測光系統的特性是購入相機後首先要做的。

先去了解手上的器材是什麼樣的特性與個性
現在了解到底片如何正確的上片(36張還可以偷到變38張)
還有學到如何去檢查相機各部的運作正常
這次買OM-1n真得很敢,完全沒經驗就直接衝,與賭博沒兩樣
雖然買貴很多,但也運氣好遇到一台好機,沒有受到太多折磨
也誤打誤撞的學到了對焦屏的正確安裝
除了正中央的裂像之外,外部的磨砂屏也可作為對焦的參考
直到最近幾天,還發現了裂像的外圈還有一小圈微菱對焦功能
便利性也不亞於正中央的裂像,甚是用來捕捉移動中的物體也很方便
測光表經過電池的更換,變得比較能獲得可靠的結果
以及大略知道0EV比起數位判定有增加1.0EV的特性
這對日後臨場的EV微調相信會更有幫助
另外還有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找到合適的沖洗店
還有找到種類豐富又便宜很多的底片市場
(台幣換算100元以下的底片選擇很多,拍起來比較不會那麼痛)
每個環節的發現與突破,都各有各的樂趣吧
順便當一次外拍的機會吧!
我從台灣帶了好多新鮮烘焙的豆
但是當地人都不太愛喝,對咖啡多半避之唯恐不及
帶了一堆豆又無人能分享,真的有夠嘔氣
========================================
50mm/1.8光圈說小不小
但是搭配ISO400以下的底片,低光源好難用....
習慣了數位的4級防手震,以即隨時可更換的ISO
一捲ISO100要拍到底還真不容易
上回在室外拍到一半,近到了室內展覽館
光線相當昏暗,索性把拍到一半的ISO100底片回捲
換上ISO400來拍,我是記下回捲前的張數
裝回後再空拍到該張數,或是多空拍一張當防疊影的保險
不知是要投資更大光圈的50mm(50/1.4、50/1.2)
還是要長期投資貴許多的高感度底片
好比富士1600那捲就貴好多...
訂了10捲柯達ColorPlus200+5捲ProPhotoXL100人像片,加運費平均一捲台幣47元
這還不是過期捲、散裝捲(相當便宜),當這陣子的練習捲夠用了
還有找到富士日規業物用底片,發色很日系清淡風格
是我下一步的目標
補了一顆永諾的560全手動閃燈
還發現了很物美價連的手工訂製皮套
在中國越來越懶得出門,在家動動手指一步小心就下了好多訂單...
出門不但路途遠、人擠人、或是塞在車陣中
找到了店家貨也不一定全,也不一定便宜,還要花心思砍價
現在許多網路賣家支持貨到自驗,兩天猶豫期可退
加上物流效率高,兩三天就能送到,太棒了!
買燈除了是解決OM-1低ISO的問題
同時也是為了解決E-P1閃燈TTL信號異常的問題
與那顆Metz 24閃燈的協調性不是很好,今天又讓我相當難堪
對方都笑僵到不耐煩了,閃燈出力就是很不穩定
主要也是E-P1的測光神經質,導致閃燈也忽亮忽暗的
這狀況不只一次了,有夠難溝通的低能AUTO
TTL也許不是不可靠,但單論E-P1上的表現我真的受夠了
心一橫乾脆全手動,況且又便宜
但是笨重的閃燈配上脆弱的OM-1熱靴,也是需要多留心的
請問OM-2SP之類的底片TTL測光可靠嗎?
考慮先入手一台OM-2SP來玩玩SPOT
OM-4支援多點SPOT
不知道OM-2SP是支援到什麼程度
===================================================
父親聽聞我在拍底片,不爽到了極點
但最後還是找出了兩捲珍藏的底片送給我拍
那是05年過期的KONICA與07年過期的富士
以那兩捲的過期年份,已經可以直接當“收藏品”了吧
===================================================
最近沒時間外拍,只好宅在家裡拍花
上回沖好的底片也一直沒時間去取...悶
鳶尾花+芍藥花+月季花 by OM50mm+E-P1

原先以為E-P1很難表現鳶尾花的紫
不過原來是色管問題,調整一下就能呈現紫色了
還是一貫的艷麗風格
想請問一下前輩,我從手上OM-1的海綿殘跡看來
反光鏡的海棉只有貼在左右小小的兩端點上(見我附圖上的左右兩端點)
但我看這位海綿的賣家,直接在前端貼上了一整條橫槓
當然賣家示範的機種不是OM-1,如果是OM-1的紅圈對照位置
是更換對焦屏的暗釦,所以如果我在上面貼了海綿
換對焦屏時就要撕掉海棉才有辦法換了(換對焦屏的機會我想不高)
不過我覺得這樣的貼法感覺吸震效果應該會很好
不知道各位前輩對於貼海綿有什麼建議嗎?
希望除了防震之餘,也能減少快門動做的聲響

賣家有三種規格,厚度分別為
1mm:適用於底片倉後蓋、防止漏光
2mm:適用於反光鏡上減輕震動
3mm:適合用在機背的底片確認窗口、防止漏光
不便宜,小小一片12*3cm就要NT200左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