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反射鏡頭器材會師,請共襄盛舉(2012年8月12日增訂)


冼鏡光 wrote:
既然叫我老先生,我就...(恕刪)


受教了,也跟冼老師道個歉,小弟度量不好跟著瞎起鬨,冒犯了本樓的清靜~

萬分不該~
我也是跟著亂 果然修養度量還很不及格
老師抱歉,我也來亂到了...

冼鏡光 wrote:
首先,我的文章中說過個人還不很熟悉NEX5的MF,對焦總是覺得差一點,或許換成0.04有peaking的firmware會有點幫助,這些照片不準焦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那時NEX上還沒有peaking的功能。

順便提問一下
NEX系統算是老師目前找到鏡頭數位化的最佳工具嗎?
(因為您之前有提過CANON的準焦問題...)

我是Hiroyuki
雖然我不是冼老師,但是就我個人的瞭解NEX轉接老鏡頭的優勢如下
1.具有超短的鏡後距,與接環的開口率,大大的題升了轉接各種鏡頭的彈性,即使接Leica M鏡也能接
2.絕佳的Live View性能與細緻的機背LCD
3.夠大的APS-C片幅,且支援TTL測光
4.非常實用的"峰值對焦"補助功能,且支援放大對焦

Canon EOS轉接老鏡的缺點並非自動對焦準焦問題,而是Canon的LiveView不太適合進行手動對焦補助,EOS系統要用手動鏡頭最好先去改裝分割對焦屏,而且改裝後也要校正對焦屏,才能準焦.

hiroyuki2243 wrote:
NEX系統算是老師目前找到鏡頭數位化的最佳工具嗎?

hiroyuki2243 wrote:
NEX系統算是老師目前找到鏡頭數位化的最佳工具嗎?

hiroyuki2243兄,樓上kirisima兄的說法已經很接近個人的觀點,基本上我的看法是

(1) 片幅足夠大,至少還有廣角,換成4/3就不太有廣角的餘地了。

(2) 卡口距足夠短,幾乎吃盡手上的所有鏡頭,最感激的是可以讓Contarex、Contax RF、Leica M39、Leica M等老鏡頭復活。

(3) 可以TTL測光

(4) 夠小夠輕便,接上巨炮後可以少用一個相機腳架

(5) 對焦並不受f/5.6的侷限,f/11甚至f/16都還可以對焦,雖然有點困難。DSLR上的LV固然可用,但不如NEX方便。

接下來是一些個人以為的一些缺點(Sony NEX 5為準):

(a) 操作界面對DC用戶比較友善,用慣DSLR的人很可能找不到想用的功能。基本的問題是差勁的選單和多用途按鍵,也許這因人而異。

(b) LCD在大太陽幾乎是廢物,雖然有陽光下的模式,個人感覺用途不大,所以買有內建或外接觀景窗的機型可能會比較理想。

(c) 自動除塵效果不很理想。個人常在外面拍攝,換鏡頭時必關機再開機,但畫面中灰塵依舊。

(d) NEX用對比檢定對焦,在對比低的場合無用武之地。因為近來用長焦鏡頭機會很大,NEX對焦不成功機率頗高,因為長焦(400mm和400mm以上)把景放大,使景中細節也變大、同時降低對比。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放大對焦加峰值(peaking)對焦的失敗率很高,最後被迫帶一個loupe,看LCD上放大的影像並且擋太陽光。

(e) 在放大對焦時,LCD左下角有個小框顯示被放大的部位,但這個框內全黑沒有影像,所以事實上並不知道放大部位和整個畫面的關係。這點在使用長焦鏡頭時十分不方便,因為視角非常窄。

(f) 閃光燈支援不如Canon和Nikon太遠。

個人的看法是,Sony應該想辦法克服這些缺點,而不是搞出個超貴的24mp NEX 7。NEX 7和NEX 5/5N之間真正有用的功能相差不大,但價格相差太大,所以買NEX 7(對我而言)價值不大、但5N和5相比又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換機。

kirisima wrote:
雖然我不是冼老師,但...(恕刪)

冼鏡光 wrote:
hiroyuki22...(恕刪)


感謝kirisima大和老師的回應
之前一直在考慮NEX和m4/3系統
也都有去試玩過了
冼老師提到的缺點a、b非常的同意
在SONY店裡玩了快10分鐘的展示機(5N)我還是找不到怎麼調ISO值
而5N有出觀景窗...可是又超貴...
自動除塵也是我擔心的點(老師是長期使用者都這樣說了

如果能出一台類似Panasonic G3的機子
可以提供APS以上片幅的話...吸引力會比較大
還是繼續用我的K100D好了

=========================================
題外話,版面忽然清爽起來
超讚的(謝謝老師)

=========================================
啊...是管妹刪的啊
剛剛才發現連上一頁的文也不見了
我是Hiroyuki
原文和挑起爭端的文章一同被刪了(我們台灣的管理向來是不管誰對誰錯、各打50板,好人通常隨壞蛋遭殃,),所以重新貼過。

首先,我的文章中說過個人還不很熟悉NEX5的MF,對焦總是覺得差一點,或許換成0.04有peaking的firmware會有點幫助,這些照片不準焦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那時NEX上還沒有peaking的功能

這張是讓你看鏡頭暗部的表現的。鳥食和鳥(American Gold Finch)是在樹蔭下,American Gold Finch通常只有10公分左右。在陰影中對焦本來就比較困難,用Minolta AF 500mm f/8也一樣,何況鳥食的筒子還在搖。但是看看鳥脖子背後的羽毛,在不很準焦的前提下細節都在,顏色的調階和層次都很好,這是一般反射鏡頭很難做到的。更重要的是,American Gold Finch的羽毛是細而短的,普通的500mm拍不到那麼細,要拍到恐怕得要大太陽下對比高才行。不相信的話,拿Minolta 500mm f/8在樹蔭中或陰天拍American Gold Finsh看看?


American Goldfinch




這張圖要看暗部,看看暗部的層次和色階。海鷗在頭部的羽毛仍然是細而短的,有沒有看到眼睛附近的毛的層次,如果對焦準了會是一個如何的結果。還有海鷗是在動的,而且500mm f/4.5的景深在5m時只有18mm!鳥頭一擺就不在DOF中了。






你的那張鳥照片和Mirotar 500mm f/4.5的結果是不能比的,鳥胸前的羽毛已經是散開而不結實,很難拿來做「好」的範例,這一點你還很嫰。

要拿Minolta 500mm f/8和Mirotar 500mm f/4.5比,就看這一組,相信這是對焦比較準的一組。看看裁切中的兩個螺絲、和燈泡中央的標記,它們的直徑都小於1cm,還有也注意到白色燈座的結實光影。距離?40多公尺!拿你的Minolta 500mm f/8拍攝,看能否得到如此結實的品質。Minolta的反射鏡頭除了1600mm f/11之外每一個都擁有過而且也都用過相當長的時間,但就是到不了這個地步,雖然每一個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





這一組對焦也是比較準的,距離大約是5m、裁切部位約為2cm x 1.5cm,仔細看看細節、色調等等,Minolta 500mm f/8拍得出來?

價格標籤




現在你應該知道這幾張照片要看什麼地方、而且為什麼要那麼裁了吧。

PS 1: 提醒一點,你還欠版上很多人一個解釋,如何從模糊圓導出安全快門的式子,我們已經等這個研究等得夠久了。

PS 2: 還有,從DCview全盛時期開始,一楝樓有你出現就肯定會被你搞得烏氣瘴氣、東倒西歪,你能否放這棟反射鏡頭的樓一條生路,讓我們繼續安靜地聊反射鏡頭呢?君子絕交不出惡言,請快走開吧!

最後,請參加這串討論的朋友不要再理會這個人(從前面的討論不難查出他是誰),我們自顧聊反射鏡頭就好;過些時候還會貼更多的鏡頭和照片。


冼鏡光 wrote:
原文和挑起爭端的文章...(恕刪)


讚!!一直覺得這一篇被刪了很可惜~
重點不是針對誰~
是可以學習看評測照片的重點~
呵呵,
有些字果然不能提,
就算不是女人也一樣,
那偶先在這說抱歉,
太直了, 但是以下偶還是會很 "理性" 的討論的

偶也不想大家討論 "偶",
但是這幾張符合經典的照片到是可以好好討論.

冼鏡光 wrote:
是的!不如太多,您這...(恕刪)


冼鏡光 wrote:
如果對焦準了會是一個如何的結果。



如果?
所以說看的出來這是糊的對吧!

冼鏡光 wrote:
鳥胸前的羽毛已經是散開而不結實,很難拿來做「好」的範例,這一點你還很嫰。



所以說還是看的出來這也是糊的對吧!
有沒有一張,
沒有糊的散掉的胸毛可以展示出來?


那再看這張,

孩子,看看裁切中的兩個螺絲、和燈泡中央的標記,它們的直徑都小於1cm,



那可要請您認真的看看知前的照片了,
如果重點不清楚偶幫你畫清楚一點.

您有沒有看到手上的手戴上面的紋路?
有沒有看到手錶上面的長短針?
看的到幾點鐘嗎?
這些就如你前面說的都在焦外,
但是發揮一下如果準焦的標準,
應該不難想像一下的!
還有安全帽上的文字.
至於車子有多遠, 錶有多大應該不按常識比例就好.


那接下來這張是你自認很清楚的了.


那再看清楚點.
太多 ??




那您既然畫這麼多時間要看紋路.
照標籤,
那偶就照這標準,
既然您喜歡拍螺絲,
喜歡拿望遠鏡當放大鏡,
那偶順便拍個不拿放大鏡可能真的看不清楚的東西看看,
有沒有看到 1991? in god we trust 這幾個畫面中還不是最小的字?


孩子,看看裁切中的兩個螺絲、和燈泡中央的標記,它們的直徑都小於1cm,


拿把尺應該不難量量看 in god we trust 有多少 mm!





冼鏡光 wrote:
PS 1: 提醒一點,你還欠版上很多人一個解釋,如何從模糊圓導出安全快門的式子,我們已經等這個研究等得夠久了。


PS 1: 提醒一點, 您搞錯了喔, 對方是問 "你" 安全快門的式子, 不是問偶, 還有 "安全快門公式" 這個跟 "反射鏡無關".


冼鏡光 wrote:
PS 2: 還有,從DCview全盛時期開始,一楝樓有你出現就肯定會被你搞得烏氣瘴氣、東倒西歪,你能否放這棟反射鏡頭的樓一條生路,讓我們繼續安靜地聊反射鏡頭呢?君子絕交不出惡言,請快走開吧!


PS 2: 提醒第二點,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這又是不相干 "反射鏡" 的東西了. 偶很想安靜聊反射鏡, 但有人又提 "偶" 了.
Tamron 500mm f8 來幫忙蓋一樓。

圓月。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