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123 wrote:換成你是店家,角度...(恕刪) 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如果有最低洗照片的數量,那我覺得 OK. 合理.但如果只要裡面有參雜一張 4x6 自己編排的大頭照片.就那張大頭照不洗,要不就按大頭照的價錢來收.這種態度的洗照片模式,就讓他倒光吧...
ngyamato wrote:不過最近還是有人從數...(恕刪) 當今的世代,又比起七八年前我玩底片都時候嚴峻很多,大量名底片停產,然後一直漲價,底片貴也罷、有開發新品也好,最最重點的末端沖掃服務,才是更大的問題。七八年前便利商店與好市多還有賣底片,好市多還有提供沖掃的服務(但效果很差)。一趟旅遊辛辛苦苦拍了照片,成本高是一回事,但成敗有高比例掌握在他人手裡,這一關真的不太容易。除非是過去流行拍Lomo,顏色就是要怪,底片故意過期,或是正沖負之類的,喜愛這種「不可預期的效果」,那就沒差。但如果你不希望你的照片,成果是「不可預期的」,那可能會遇到許多挫折。其實正常的底片顏色是很漂亮清晰的,不特別說明可能無法察覺是底片拍的,才不是那些後人誤以為的「底片味」。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當今的世代,又比起七...大量名底片停產,然後一直漲價,(恕刪) 如果不是實在沒啥前景可言,富士也不會在今年停產這麼多底片,連"最有價值的國民片 xtra 400"也停產了,應該是很艱難的決定。
我現在很少拍底片的原因,主要是沖片品質太差了,以前用傻瓜相機拍攝沖印出來的品質色彩遠優於現在用高階鏡頭拍出的片子,我懷疑現在的沖印店使用過期藥水及藥水超限使用,其中原因沖印店最了解,一卷三百的的底片浪費掉,乾脆不拍。
曹達魚 worte:我現在很少拍底片的原...(恕刪) 沖的問題應該是還好,我想應該是放映的機器不是光學鏡頭的關析,現在洗相片都是先把底片掃描後,再用雷射鏡頭的放映機,少了底片直接經過光學鏡頭曝光出來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