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今天,底片是否只勝在它是底片?

底片的特性是贏在它有顆粒感
而這種顆粒感是數位的雜訊所比不上的

但是120的畫質真的很棒
時至今日
我相信還沒有任何一款數位相機的畫質能贏過120的畫質
出了泥坑進了索尼,喜愛拍貓
chiuli wrote:
攝影是個影像文學, ...(恕刪)


我也相信底片會帶來不同的感覺的

就像是拿slr和rf相機,步調不一樣,重量負擔不一樣,拍攝時的心情也是截然不同

不論畫質高下
只有36張,不能快速對焦,不能連拍揮霍都是缺點
但這些缺點會帶來當下的靈感

底片機的不確定感給拍攝者和被攝者也帶來某種程度的新鮮感
akihindo wrote:
是啊,講原理的東西也...(恕刪)


認同

不管是數位還是底片 實在不用傳教

認同底片即使經過底掃 階調跟數位還是不一樣

應該說看不出來的...該看眼科了

數位的解析也是底片所不能及的

個人認為善用器材特性創作才是聰明人

jakyou wrote:
剛開始玩相機時,我是...(恕刪)

這個感覺就好像-
一個是-高檔的餐廳,慢慢品味,享受精細手藝。<--當然要找對優質的服務店家。
另一個是-速食餐廳,狼吞虎嚥,迅速吃飽走人。<--當然各家菜單不同-慎選。

依個人的喜好和習慣,沒啥好不好。
http://blog.sina.com.tw/ysrl/
我雖然都拍底片
不過我是很想買數位機的
畢竟數位機照出來乾淨多了(很多人覺得很假沒有FU就是了.....)
而且現在的DSLR就算ISO拉到6400還很乾淨,
這點對我來說非常有魅力

而且對懶惰又技術不好的人(就像我...)來說,數位方便多了,
拍完後可以馬上看成果,自己再調個光圈或快門,
第2張就會有成功的照片了
底片的話包圍催下去搞不好沖出來三張都還不滿意.....

雖然我很想要數位機,卻沒有入手的原因是
數位機的價錢時在是太貴了.....
以中古機來說,5D的2手機身價錢跟500CM一整套一樣...........
5DII都可以買SWC了

恩....我只能說數位雖然優點很多,可是我對他的愛還沒深到
拿德機120的錢去買日機135
基隆丫貴 wrote:
底片的特性是贏在它有...(恕刪)

不過我那天看過叔叔拿的哈蘇手工放到三米左右,其實細膩度已經不堪負荷了,細節不多
不知道數位(像P60+)放到三米的細膩度如何?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rocket168cn wrote:
我想您沒看懂我的意思

攝影師之所以能成為攝影師在於他能按環境,需求找出順手的工具進而拍出有靈魂的東西!!
工具沒有好壞,只有使用的時機正不正確
只要時機對了,用手機拍又有何不可呢??甚至還能成為一系列的作品!!...(恕刪)


是你沒看懂我的意思

我是想說,討論器材的時候,把腦袋搬出來,那還有什麼好討論的?
haytt wrote:
調整的地方有亮部陽光(好像收得不夠~><)、暗部(山脈、樹~陰影底下的,還有強調地面上的反光)...(恕刪)


haytt兄 感謝你的調整... 不介意的! 但調整後 味道有點變說!
正片有一強項 在極暗部與極亮部中還是會記錄下細節 (測光適當的話!)
不過片子中如反差超過4格以上, 去出大圖還是極暗或極亮一片... 無細節
這張右方山谷的細節也是掃不太出來 NIKON 9000ED掃 點圖放大


至於數位... X3感測器很特別
結果我那台隨手拍的CONTAX T3就被我賣了...
sigma DP2 SPP3解raw


不錯的片子還是出圖觀看較棒! 螢幕當媒介實在不是個好媒介
我覺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你跟他一起出去拍一次
你都用底片拍
他用數位拍
這樣拍出來之後就知道
差別在哪裡了

當然最好是拿正片來拍
至少色彩會比較準一點


銀鹽的顆粒也是一種特色
很多人說是不是直接用PHOTOSHOP增加雜訊就好
尤其是拍黑白照片

當然是不一樣
底片的顆粒若是仔細放大看會有粗細大小差別
他並不是很均勻大小顆粒完全相同的雜訊
而且會有濃淡差別

數位的雜訊則是完全均勻大小相同的顆粒




不同顆粒大小會有什麼差別
我猜立體感主要是因為顆粒造成的


SIGMA DP1-原圖裁些



SIGMA DP1-增加雜訊處理




NIKON FM2


R6.2 wrote:
不過我那天看過叔叔拿的哈蘇手工放到三米左右,其實細膩度已經不堪負荷了,細節不多...(恕刪)


光學放像有其放大倍率限制
不過以我的經驗 66正片高階掃描後 再以PhotoZoom Pro這種軟體去補差點增加像素
然後出圖... 細節的解析度還不錯!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