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不曉得在日本拍底片的人比例大概多少??

Fox_huang wrote:
數位是不可能取代底片的,底片也不能取代數位的
因為


二種是不同的東西
一個是膠捲銀鹽...一個是半導體ccd
所以二個物質....無法變成可以取代的東西...(恕刪)


讚!
poorisyou wrote:
抱歉離題了,看了幾篇你的回文,你始終強調傳統底片是數位取
代不了的,看了幾次,感覺很不舒服,因為你的語氣有一種藐視
數位使用者的感覺

雖然我不是你文內所說的"你",我來回一下,請見諒~

日本人有一半在拿底片拍,不拿底片的寧可只拿手機拍照就可
,為什麼?因為數位嘛,想講求最好的畫質還是能力有限,既然是方
便就好,幹麻帶那麼一大塊又重的DSLR出去?要是我,我不如直接
把DSLR的重量體積換多帶一瓶礦泉水出去踏青,不然我"在扛給"(台語
給自己添麻煩之意),回來還要後製修圖修得半死才能稍微可以"孝姑魯"

日本自己大量生產數位相機,日本人都有這種認知了,而台灣人走
在街上一個個拿DSLR像在軍備比賽,比看誰的D比較大,豬比人家
小隻的活該,就要矮人一截似的,所以你說人家語氣有一種藐視數
位使用者的感覺,害你感覺很不舒服,你有沒有想到人家藐視數位
使用者,也許不是單純就傳統底片是數位取代不了的畫質問題,而
是台灣人一窩蜂哈數位哈得兇的心態問題
poorisyou wrote:
再來,你又說反正拍的好比較重要,那麼究竟,是拿底片拍的好
比較重要呢?還是數位拍的好比較重要?

拿相機像在比軍備的心態了,怎麼可能靜下心好好去用心及用相機
後面那顆拍照呢?在這種情況之下怎麼可能拍得好?就算可以擠出
拍出一張佳作,也會讓人覺得好可惜,如果那張作品作者要是用底片
來拍那不更加分更完美嗎?
poorisyou wrote:
再說,數位無法取代底片嘛....,話,可別說的太滿,今天我們
習以為常的科技,都是以前無法想像的,dslr剛出來的時候也是
一路艱辛,各種"不可能"都變成"可能"了,閣下認為的"底片固
有的優勢",或許哪一天就會被科技"完全的"取代掉。

我沒說一定會發生,但是我認為很有可能會發生。

我現在就可以給您答案,那是不可能的事.

不要說數位取代底片,不求多,今天只要數位畫質已達到底片的20%
水準就好,明天底片廠商馬上宣告倒閉,一些RVP,RDP,E100V專業
正片倒滿街任人免費自取都沒人要,絶對不可能像現在一直漲價到
近300元/卷的.為什麼?因為數位畫質提升了,大家都去改拍數位
了,拿底片的是笨蛋,誰還會去拿來用?
我說數位永遠不可能取代底片,連達到底片的20%水準都不可能,
why?請續參考看下段分析:
poorisyou wrote:
底片固有的"色調",這說起來是老梗了,當dslr剛開始崛起時,
傳統鏡頭用在dslr上,表現出一種非常詭異的色調,銳利度也不
見了,主因多半是因為感光特性不同導致,這方面,廠商的解決
方案就是,設計全新的鏡頭,好比古早還是黑白攝影時代,轉換
為彩色攝影時代後,活躍於黑白底片時代的鏡頭會因為彩色感光
的特性而導致某些缺點在底片上一一浮現,我們可以說那是"特
色",但是反過來講,也可以說那是缺陷。

抱歉,底片固有的"色調",說起來不是老梗,而是數位永遠的梗.

數位相機廠商這麼多年來只敢專攻底片的弱項銀鹽顆粒極限上大
作文章,以畫素來轉移消費者注意力,拿畫素提昇當噱頭,每次
昇一點吊胃口,騙騙數位相機偏好者,一直吹噓說當數位畫素達
到2000萬畫素以上畫質就超過135底片了,這簡直欺騙社會,畫
素豈可完全代表畫質咧!結果呢?高階的DSLR最大畫素應該不
止2000萬了吧,畫質有好嗎?按下快門馬上傳到電腦看會比正片
好嗎?

實質上畫質的關鍵點還是在色盤數,數位相機的色盤數一直卡在
1677萬色(RGB各8bit,合計24bit),真正要到48bit,只能說
還早,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光是按快門瞬間叫DSLR對ccd感
光後的每一畫素正確從1677萬色中好好定位轉換數位訊號都有問
題了,更別提48bit的顏色表現(48bit有2814兆色的階數),老
實說DSLR畫素推得愈高,色盤數愈卡,畢竟DSLR內部電子元件演
算能力還是有一定極限,絶不可能兩者都推很高的,所以近期的
DSLR廠家都不敢再推畫素了,只能從旁項附加功能去吸引消費
者,例如除塵、防手震、調控檔....等等去弄花樣吧.這麼
多年來廠商有幾家敢像畫素一樣誇稱及公怖自己DSLR色盤素有多
少?其實不求多,只要1677萬色內按快門第一時間正確定位,就不
用在事後用軟體後製了,品質大概就勉強和正片用底掃8bit正確掃
描差不多了~

個人認為,數位相機對色的定義確實是一個大盲點,人類可能在地
球上滅絕消失前都無法去破解,大自然可見光譜反應色階數是連續
的,有無窮大的多,請問"趨近無窮大"和"真正無窮大"之間距離有
多大?我也可以說有無窮大的大,1677萬色算什麼!!!和無窮大之
間怎麼比,底片靠化學反應轉換,按快門剎那間大自然所有無窮多
的色都可能納進來正確定位,數位相機1677萬色盤每兩任意最相近
最相鄰的色點間,底片隨時可以無窮多色階內插,神奇的是這兩微近
點間之內插也不是按線性內插,有可能是無限多條任意形狀曲線的選擇
性去跑,這是多麼可怕的色階差異性,真的很難想像。所以小弟在前面
提"只要數位畫質已達到底片的20%水準就好,明天底片商馬上宣告倒閉"
,已算保守說法,實際上無法量化去比較
poorisyou wrote:
還是色彩的問題,底片機的攝影者技術好的話,當然可以拍出很
迷人的色彩,但是色彩這回事,說穿了,在現今數位暗房當道的
時代,根本不是問題,如同lomo,用數位的方式一個PS action
一鍵解決,講難聽點,不管是印刷書冊、大圖輸出甚至網頁、多
媒體用圖,沒人講,根本不知道這圖當初怎麼來的,而這,就是
產業效率的問題,說來有趣的是,PS當初並非專位攝影而生,而
是為了掃描的後製而產生的。

某些方面PS很管用,但不是萬能,很多東西絶對無法做到無中生
有的地步,舉個例子,同樣是底片機拍的,掃描到電腦後,日系
鏡頭拍的可以用PS硬拉出哈蘇或萊卡的解像力及色調層次表現味
道嗎?明明拍出一片死黑的影像,可以用軟體去修到看到影子嗎?
PS只能去因應解決某方面基本需求的效率,而無法全面性滿足所
有需求,所以有PS,並不能說數位相機靠它就可以吃遍天下,取
代誰和誰了
poorisyou wrote:
也許我沒資格說太多底片的優缺點,個人資歷比起眾前輩來說,
幾乎可以算是幼兒,不過正好底片和數位機種我都有,十幾年前
高中時代的FM2、AE1、RICOH kr5,到現在canon 400d、
nikon d80和最近添購的sony a550(還橫跨現今戰國三家),至
於一般DC也有幾台,未來還打算添購以前買不起的120、45相機。

但是,如果真的要說一個為何底片機還可存活的理由,對我而
言,就是機械美感(相反的,數位相機也具有科技美感),如此而
已,但是很充分,因為我確實是這個理由而三不五時仍會撥弄一下那快門機構。

既然你十幾年前高中時代的底片機FM2、AE1、RICOH kr5也有
canon 400d、nikon d80,幾乎傳統數位什麼都有,很了解一切
,要思考的不是底片機還可存活的理由與否問題,要想一下,數位
機走到2000萬畫素了,再推高也無意義,因為百分之九十九的User
使用不到高畫素大圖輸出,再者推高反而會卡到色盤數問題.再發展
下去數位機為了存活只能猛找附加功能下手,才可以續吸一些XX人的
COCO,好好關心數位它的存活吧
===================================
以上純是個人淺見觀感,沒冒犯之意,請多包容


刪除,因為操作不小心重覆發言,
15字很難很難很難.........
EL5188 wrote:
雖然我不是你文內所說...(恕刪)



看到有人用心回應

不管對錯

先給你拍拍手..認真的人不多了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Fox_huang wrote:
先給你拍拍手..認真的人不多了...(恕刪)

他真的很認真
只是想法太極端了
EL5188 wrote:
雖然我不是你文內所說...(恕刪)


很用心的回覆啊!!!
''攝影'' 每個人追求的境界都不同
現代社會 大多數人想要的是''便利性''

還是有少部份人追求傳統銀鹽的攝影價值的
以我在日本山區的攝影經驗 拿120底片在拍照的比例還很高的!
底片會活下去 但是...不會成為大宗了!
就看你重視的是什麼了!?

有些人說數位後製什麼都可以調出來....實在不茍同
階調層次呢?? 光透感呢??
如果有蔡頭與日系鏡頭 分別以數位與底片 出圖比較過.... 自然知道差異.
我對現在數位的看法.... 最大強項是''解析力''真的很高
我想針對EL5188

我看過你的相片
拍得還算不錯
但是你對銀塩的偏執到了一種難以讓人領教的地步

我想我說什麼大概都會被你打辯回來
所以也不想多講什麼
畢竟我自知對於攝影的知識大概不及你的十分之一

只是想要提醒你一下
社會上許多現象不是如你所理解的那麼理所當然
底片漲價跟數位能否取代底片
或是底片跟數位的畫質差異
一點關係也沒有
希望你在用這點說明之前
能夠多找些關於這方面的資訊
我想能讓你的論述更具說服力

我也不喜歡所謂的軍備競賽
自己的技術跟熱情也沒到那個程度
所以也不會想去拿超過自己能力之外的相機
拍底片是因為底片有比數位更多的樂趣
有更多值得去實驗的地方

另外
數位相機並不是在日本沒人買
去過日本的底片或底片機賣店
一定會覺得這裡是個玩底片的人的天堂
至少跟台灣比起來是這樣
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去過日本
認真逛個幾家電器賣場
相信你會收回一大半自己的發言

日本人把手機內建相機功能普及化
是比全世界都早上好幾步的
而在之前
很大部分的日本人出去玩是拿即可拍的
所以他們會很習慣用手機拍照
是有脈胳可尋的

所以數位相機(DC或DSLR)在日本只是普及化的速度比較慢罷了
並不代表他們多熱愛底片
近年來增加的底片人口
有不少是靠著Toy Camera的炒作起來的

台灣人一窩蜂並不是針對數位
這點也請你要清楚
如果今天在DSLR出現前就出現了Mobile01
那麼人手一機比大支的軍備競賽也會出現在底片機的世界
其實在許多場合已經可以看到成堆的holga及diana出現
這也算是一窩蜂囉....一窩蜂捨棄數位?

抱歉發了這麼具攻擊性的文章
但我真的認為
撇開你對攝影的熱情與豐富知識不談
如果對於其他的部分
你能夠收集資訊以多了解其現象背後的意義
而且少用那麼多酸味十足的修辭
相信會讓更多人認同你的觀點
要達到你所想的推廣銀塩的目的也更能事半功倍
嘿....
一開始表明不想多講什麼,最後還拉出一大篇來,真正灰熊仔厲害

軍備大賽也是指有不少人一直追新機子
底片機同是135,人手一機,但會有很多人一直猛換新機嗎?
換三四次的嗎?換到缺貨嗎?

日本已經是底片機停產,各相機公司當然會在賣場推自個兒數位
商品囉,不推數位相機,不然要推銷水餃嗎?只是比較起來,若按
比例他們沒台灣買的兇.

比較起來,小小吹起一些holga及diana等底片風都算小眾中的
小眾市場,跟真正"一窩風"沾上半點關係都沒有.

這是01,論數位之是非,會被當攻擊文章,我好像真的走錯地方了
如果真的攻擊,誰被我攻擊了?反而之前我嚴謹發表論點,好幾次
都被數位使用者對我直接人身攻擊.和一言堂也有關係的樣子嗎?

我也只不過就事論事分析,從沒有想過要攻擊誰.

我上一篇文章是針對poorisyou大大的文提出不同看法,我不讚
同他的看法,就算我站在銀鹽立場主觀去提反向意見,我有說他偏
執?說他太極端?或說請他再多找資料,多看點書再講嗎?到底誰比
較偏????要不要白平衡一下.

這樣下去會流於口水跟筆仗

我沒有說你攻擊人
這點也請你諒解
我通篇對你指教的負面字眼也只有「偏執」二字

雖然我對攝影真的不若你內行
沒辦法如你精妙地仔細分析數位比不上底片的原因
但是自以為是個哈日族
對日本的社會動態及文化算是少有涉略
日本的拍賣也逛了很久很久
一直以來都是數位跟底片相機都有在看
因此從多方來看你的許多舉證跟評論的確是過於偏執

既然有人說你的想法極端
我針對你的文章中我覺得不好的地方提出來
算不算是一種平衡

如果要我看懂你那一串數位補色插點的理論
我的確是要再讀很多很多書
我不得不承認你能夠有條理的說出這套很厲害

除掉理論的部分
你所謂的就事論事分析
其所就的「事」太多與我所了解的實際狀況不符了
這是我為什麼會廢話那麼多的原因


這樣下去真的會離題....
扯回來一點好了


西宿西口那一段有好幾家電器行
YODOBASHI CAMERA在那一區就分了好幾個館
其中有一整個一樓店面賣的都是底片跟相紙
以及底片機的小週邊
我真的超愛這樣底片開架任你選的感覺
附近一家MAP CAMERA
在很小的建坪上蓋了五層樓
加上地下室的賣場共六層樓
其中有一半的樓層是在賣底片相機
但是地下一樓都是高貴的銘機及RF相機
在這種地方逛心裡真的超興奮的

但是價位可就讓人....
3捲T-MAX 400大概折合台幣400多一點
貴了一點點
機身的部分嘛....
我只能說日本人炒作的功力很了得啊....

但是這樣的專館還是少部分
單以東京人口跟這些資源相比
如果說日本人都很哈底片的話
那這一塊的商業規模應該會更大的
恕我插一句話
其實數位看久都會看膩(台灣網站,國外不算)

我是數位小DC跟底片都拍的
底片是數位拍了一段時間之後才開始
而底片給我的感覺比數位好
因為按下底片機的快門我才知道我在拍什麼 我要的是什麼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