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後數位(DSLR)當道,我當然也沒有缺席,不免俗的也享受起時代的便利。
但拍攝的態度與方式並沒有隨著時代的高便利性而改變,
當同事與同好拿著C.N的DSLR拍完檢視成果時,總是問我~
我們都拍了2、3百張,你怎麼才拍2、30張,我總是沈默微笑著.....
但是最近有了一些奇妙的現象,
同事們開始問我有關底片與傳統相機的問題,
由於我除了睡覺之外的時間,不論旅遊或上班都帶雙機,
同事們時常看我把玩不同的機種與鏡頭,
索性就以自身的相機為例作解說,
從Voigtlander Vito C、Fujica ST601、LOMO 8M、EXAKTA Verax Ⅱb到LEICA M5,
沒想到的是那幾個同事們竟然都買了底片機進入了底片的世界,
一起攝影時觸發快門的時間差也越來越長...
讓我有些訝異...也有些開心~
因此,我個人覺得底片的使用人數的確有成長,
但不是大幅的成長,而是以沈默微笑的曲線緩步前進。
雖然都只有基本鏡而已XD
真正的接觸攝影....應該算是幾個月前吧
因為之前的那台底片相機應該只能算玩具而已啦XD
所以小弟是超新手~
希望各位大大多多指教囉!!
會踏入這一條路是因為大學損友的NIKON的不知那台SLR所害的!!
借我玩個幾張的緣故!!真是害人不淺!!(謎:所以才叫損友丫)
手邊器材:CANON AE-1、FTb
(主力是AE-1因為小弟還不會陽光十六法測丫=口=",因為FTb的測光不能用!!)
不過說這麼多...我也才拍完第一卷XD(別打我....一直沒時間出去拍照丫....上班都快累死人了)
中國那麼多兵器不學,你偏學劍!上劍不學,學下劍!招式你偏好醉劍!兵器鐘愛銀劍!終於,練成失傳已久的武林絕學:銀劍不能移的醉銀劍!
底片有Nikon FE2 , Contax RTS III, RX,G2,N1, T2, Canon 1N..
大概七年前買了一台canon G2..四處拍拍, 每次檢閱畫面時,看到高ISO的雜訊..實在有點無法忍受...
所以後來去買了我第一台DSLR "canon 350D"..帶著這台四處拍照,也挺愜意的。
無意間發現原來Canon 350D還可以轉接老鏡...從此一顆一顆的老鏡就不斷的買回來,
因為轉接, canon 測光需要做調整,而且原廠的對焦屏, 拿來對焦實在讓人受不了。
所以去買了台canon 1N與RTS III 回來..拍下去..那個感覺真不是350D 所可以比擬的..
現在我就350D與底片輪著拍...
說實在話如果是出遊兩三天以上我會帶350D,如果只是在定點走走路、爬爬山..我會帶底片機..一張一張慢慢按...
小孩快出生時,買了一臺約一百三十多萬畫數 Kodak DC,用了一年多,轉買 Olympus 的 C-700uz。也因這一部,附帶一堆手動調整的功能,重新燃起攝影的熱情(我有機械操作的慾望)。然而沒多久,因為不滿意其雜訊,所以重新使用 AE-1p,且拜 ebay 所賜,收購了許多 FD 鏡。當鏡頭越來越多時,出門越來越不方便,於是想標一顆好一些的變焦鏡,於是在 ebay 鎖定一顆愛展能的 35-70。當標金上衝過 $22,000 時,開始想是否有其它的選項 ...... 在 ebay 閒晃後發現同樣規格的 Leica 與 Contax 都比那一顆愛展能便宜,又因為分不清楚 Contax 的機身等級,而 Leica 同時期只會有一台,所以就用約 $14,000 標下了生平第一顆 Leica 鏡 (35-70/3.5 E60)。 接下來就開始系統大更新,出掉了 Canon FD 系統與 C-700uz。數位選用 Minolta Xi 當傻瓜隨身機。
當 43 聯盟出來時,看過 E-1 的照片,便入手了第一台 DSLR。然而傻傻的只會用 JPEG 拍攝,而且對其雜訊仍不滿意,所以用了約一年,把它拿去換了一台底掃 i900。隔了幾年,又入手 L1。很幸運的在金石堂買了一本有關 RAW 處理的書,提供了不少基礎觀念而非一般坊間操作成果書籍,使我開始進入 RAW 的世界。在那時期,常常 R8 與 L1 一起出門。直到有一次同拍一片油菜花園,RAW 怎麼調就是調不出來當時的 Fu;而正片卻剛好捕捉到 ........
m43 出來時,感到 43 聯盟的極限(個人偏見),加上使用底掃越來越順手。所以又將 L1 讓出,將重心移回底片。數位方面,以隨身機做考量,入手 LX3,沒多久被它的掃把般的星芒及曜光嚇到,所以改用 DP1。隨著 Leica 停止 R 系列數位化的作為,越來越好找到許多便宜又好的東西。所以又購入 R4 當黑白專用機。
以上是小弟的敗家史。
個人心得:
1. 隨著科技的演進,數位影像的處理訓練仍是要努力加強。即便是繼續拍底片也無法避免數位化的環節(如沖洗相片)。
2. 底片勢必會變成小眾市場,底片使用者要儘可能獨立自強,才能長長久久。
3. 再忍個幾年,可能又會投入 DSLR 的懷抱,說不定全片幅的機身不到三萬元。
來個 mobile 01 疊疊樂吧!
機身:

鏡頭:

潛水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