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大後一不小心就開始喜歡上照相了...,而且當然一定要用數位相機才夠先進囉,但是不論感光元件多麼進步,光圈,快門這些攝影的技巧總是要學的...於是,玩著玩著就開始覺得全部都用手動才有一種照片出自於自己手上的感覺...
回頭看看那些老老的相機...原來~~~在那個電子技術不發達時代的東西,有一種很特別的質感...有一種紮實,有一種樸拙,但卻很可靠,仔細看著它,彷彿可以看到設計它的工程師想出某些精巧的裝置時手舞足蹈的模樣!
我開始在拍賣網上搜尋...我也想要一份那個年代的質感~~!
於是這台黑黑的盒子就到了我手裡...需要多少代價呢?最後再告訴大家...

Nikon F-301登場!當年的紅色三角褲只是一條鬆緊帶喔...


據說於1985年上市的這台相機是Nikon 第一台內建馬達可以電動過片的相機,但卻沒有自動對焦,之後出現的F501(已修正)就開始有自動對焦
右邊的操作鈕:

快門的速度從最快1/2000秒到B快門都有,按下左上角的金屬按鈕可以進入光圈先決(A)及Promgram (P )模式,還有盡量以高速的快門優先的p模式(PHI)。
右上角的黑色按鈕就是快門釋放鈕,旁邊的轉輪需要拉起來才可以轉動,可以選擇鎖定(L)以防止誤觸,還有單張拍攝(S),以及應該是當年很炫的每秒2.5張連拍(C),右下角的選擇鈕澤可以選擇自動定時拍攝是否讓蜂鳴器發出嗶嗶聲~~獨立一個功能的按鈕喔...還滿特別的咧
最下方刻有R的按鈕向右推,按下旁邊的黑色小鈕,就可以開始回捲底片囉。左邊的捲片裝置和感光度設定鈕:

小小視窗內標示的是感光度,當裝入不同感光度的底片就要根據iso值做設定,這會影響到相機的測光值,調整的時候要要拉起最外圍的旋鈕來調整,而右前方的金屬按鈕按下後再旋轉整個旋鈕則可以調整曝光補償,由+2到-2的範圍都可以調整喔,我想功能就像是數位相機的ev 補償吧
而紅色的小燈則是每次快門釋放都會亮起後再熄滅,指示快門的動作用的。右側機身上面的定時自拍鈕和曝光鎖定鈕:

中間圓形的鈕按下就會開始倒數10秒自拍,旁邊的方形紅燈會開始閃爍用來指示自拍狀態,最後兩秒會快速閃爍,如果有開蜂鳴器也會跟著急促的鳴叫,旁邊的小推桿用中指頂著就是曝光鎖,可以完成測光後重新構圖

左側機身:

左側機身的金屬按鈕式鏡頭釋放鈕用來鎖定或釋放鏡頭,旁邊的塑膠蓋打開,有個兩腳的接頭,可以裝上遙控模組喔!

鏡頭接環:

鏡頭接環旁邊有個小小的AI感應桿(不知道正確名稱...
)就是當鏡頭最後一圈的光圈環轉動時會帶動它,可以提供光圈資訊給機身,作為測光參考用。鏡頭:

Nikon 原廠鏡頭喔~~是一顆35mm-70mm f1:3.5~1:4.8的變焦鏡,也是拍賣網站買來的!

底片艙打開囉:

可以看到快門簾,還有過片機構,下方紅色標記表示裝底片時,只要把底片拉到這個位置後就可以關上背蓋,按下快門後,會自動連捲四張完成裝片,照片右側艙門上的滾輪是有用的喔,當底片被捲動就會帶動上面的小小齒輪,然後...
機被蓋上的捲片指示窗:

就是這個指示窗,裡面的機構被底片帶動,裡面的斜線就會轉動,代表底片正平順的捲動...

對焦屏:

採用裂像式對焦屏,當完成對焦,中間圓圈內的影像就會合在一起。右邊的測光指示會顯示你現在設定的快門速度,如果快門速度不對,會往上或往下閃爍建議的快門速度值,就可以依據相機的建議來修正快門值。
底視圖:

位置很奇怪的腳架孔,偏到邊邊去,不知道架上腳架會不會倒掉

電池艙:

要裝4個3號電池,就是因為要裝這麼多電池,所以只好把腳架孔移到邊邊去了....

合照一張:

感謝Canon Kiss X 和 50mm f1.8 II熱情支援

好了~~~最後公布以上機身加鏡頭花費的代價(含運費):
NT. 2060元!

蒐藏經典不一定要用花大錢喔



初學者比較容易滿足嘛 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