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OLYMPUS M-1與OM-1的差異.

其實OLYMPUS M-1與OM-1是有些差異.
不單單只是因為萊卡公司的抗議而改名稱.

有日本資深玩家.提出OLYMPUS M-1與OM-1的一些差異.
我個人以前曾有比對過 M-1與OM-1二種機身的一些差異.

M-1改名為OM-1.但名字並不是與後來的OM-1的唯一區別.
M-1與OM-1各部分的製作都存在差異.讓我們說明來看一看.

日本資深網友的分析報告.資料節錄如下:
   
1.在機身接環固定螺絲,M-1 為一字,而 OM-1為十字螺絲.而在 M-1上看到滾輪機構.OM-1只有一個小突起.這個滾輪是把鏡頭的光圈值.傳遞給機身的部分.這是因為前期和後期的傳輸結構不同.

2.倒片離合器釋放開關之間的區別。紅色箭頭所指的紅色標記是M-1橫長方形,OM-1是圓形。我推測這個開關操作是橫長的,以直觀地顯示它是轉動而不是按下,

3.取景器目鏡框到鏡頭的深度不同. M-1的深度較淺。OM-1則較深.不知為什麼它變得更深有什麼影響。

4.膠片導軌末端的銷釘的差異。M-1兩邊各有兩個.OM-1只有左邊兩個.再來是後蓋上壓板的寬度也不同.

5.上片桿有差異. OM-1 捲片桿鋁合金板上只有一個雙面孔,而 M-1 捲片桿的鐵製部件用三個螺釘固定在槓桿上。顯然耐用性會有所不同.這可稱為品質較高.

M-1和後來的OM-1只要稍微研究一下有這些差異,且內部結構還有進一步的差異。不僅僅是頂蓋不同。通過對兩者的操作和比較可以看出,捲片的感覺和快門釋放的感覺[快門聲和反光鏡衝擊]是完全不同的.

最近.M-1的黑雞身成了網路的熱門話題,從圖片上看,會覺得內裝就像OM-1。奧林巴斯公司真的做了,如果內裝是OM-1,也無法認它是M-1。這位專家認為:它應該被稱為 M-1 Gray 而不是 M-1 Black,直到它被證明是 M-1 內裝上的.

網圖資料如下:
M-1.
OLYMPUS M-1與OM-1的差異.
OM-1.

OLYMPUS M-1與OM-1的差異.

OLYMPUS M-1與OM-1的差異.
2022-04-27 11:0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OLYMPUS M-1 差異
關於OLYMPUS M-1的黑雞身.曾經在日拍出現.
日本另一位資深網友.也特地提出相關的說明喔!

網路資料如下:

似乎有 [M-1 Black] .

但我聽說它是[分發給媒體].或[只有約 50 台的傳聞].

雖然數量很少.但我認為它已正確發布.
關於奧林巴斯 M1 黑漆.

Olympus M1 black paint
1972 – The original compact 35mm film SLR revolutionary
Yoshi. 17 May 2020

有史以來最稀有的日本相機之一 - 奧林巴斯 M-1 原裝黑漆.
One of the rarest Japanese cameras ever made - Olympus M-1 in original black paint finish.

由Yoshihisa Maitani領導的團隊設計,最初品牌為M1,然後徠卡對M1這個名稱提出了質疑,因為他們的旗艦旁軸相機被稱為M 系列,這迫使奧林巴斯將奧林巴斯M1重命名為奧林巴斯OM-1,以進一步澄清兩者之間的關係。品牌。正因為如此,今天帶有原始 M 名稱的機身和鏡頭已經很少見(根據奧林巴斯製造了52000個機身),並受到收藏家的追捧。






圖片來源:© WestLicht Photography Auction
作為千挑萬選的人生第一台相機,個人對於OM-1乃至於Olympus都有著特殊情感,每讀到關於它的訊息總不免再三咀嚼,希望多吸收一點

何大說的各項區別,有些看不太懂,例如
老何boss wrote:
1.在機身對焦版定位.M-1 在左側,OM-1 在右側。這裡的區別在於,M-1 的安裝固定螺絲為一字,而 OM-1為十字螺絲.而在 M-1上看到滾輪機構.OM-1只有一個小突起.這個滾輪是把鏡頭的光圈值.傳遞給機身的部分.這是因為前期和後期的傳輸結構不同



Q1:[對焦版定位]是指機頂那個類似"∮"的符號嗎?[滾輪機構]在接環附近,還是說這個↑呢(藍圈)我過去一直不知道這個是做什麼的,後來以為是和功能機背對應的裝置。


老何boss wrote:
2.倒片離合器釋放開關之間的區別。紅色箭頭所指的紅色標記是M-1橫長方形,OM-1是圓形。我推測這個開關操作是橫長的,以直觀地顯示它是轉動而不是按下

Q2:倒片桿的圓形與橫長方形,是指那個紅點的形狀嗎?圖中的應該是圓形吧→那就是屬OM-1的特徵囉?

老何boss wrote:
3.取景器目鏡框到鏡頭的深度不同. M-1得深度較淺。OM-1則較深.不知為什麼它變得更深有什麼影響



Q3:這邊的深度,不知是指A.目鏡框外緣溝槽深度,還是B.觀景器整體深度?

若是A,我覺得和後來發展出的配件有關,例如垂直放大目鏡,深一點才裝得穩,或許一開始只有眼罩等輕型附件?

若是B,應和觀景窗規格有關,可能得麻煩手上有M1詳細規格的先進指導一下→M1的視野率及放大率是多少;據小弟多年觀察,OM1的97%及0.92X(50mm無限遠)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歷年幾乎沒有其他型號可以同時達此雙標(MX更高但眼睛幾乎離不開目鏡框,且個人使用有暈眩感),或許M1時期還沒有達到?

老何boss wrote:
5.上片桿有差異. OM-1 捲片桿鋁合金板上只有一個雙面孔,而 M-1 捲片桿的鐵製部件用三個螺釘固定在槓桿上。顯然耐用性會有所不同.這可稱為品質較高.

Q5:不太明白意思,(共用上圖,5黃圈位置)按文義似指捲片桿與塑膠桿頭的結合方式,很多相機如果拉到預備角度可從下方看到結合螺絲,但這張OM1照片上桿頭位置一個雙面孔沒有(照理也不應有,不美觀)若是指桿身上打的孔,要穿過螺絲豈能不是"雙面"?或是重點在一個與三個、螺絲與卡釦(這是我後來猜想何大強調雙面的原因)、鋁與鐵製,旨在說明M1比較紮實與費工呢?

時間多閑聊,何大勿怪
那些差異.大部分是日本資深收藏家的論述.
我有看過實機比較過.所以不難瞭解內容說明.

那篇文章論說.我找出網址.請J大複製搜尋一下:

OLYMPUS M-1


在此先轉貼圖片:
1.

2.

3.M-1比較淺.

OM-1比較深.



5-1

5-2
jenhoxen

麻煩何大再貼一次,不能點[笑]

2022-04-27 21:07
老何boss
老何boss 樓主

需要複製連結一下.是日文顯示.可點選翻成中文.

2022-04-27 21:30
因為第1項是指接環固定螺絲不同.

因圖片排列在一起.區分左右.這才發生解讀錯誤.

已經做出修正.請見諒喔!

1.M-1




1.OM-1

老何boss wrote:
需要複製連結一下.是日文顯示.可點選翻成中文


謝謝何大詳細解說

那個連結,我試了在粗體綠色字上按右鍵,選擇[複製醒目顯示文字的連結]後,在新視窗網址列貼上,仍導向本篇相同網頁,可能還是要麻煩何大用插入連結的方式再貼一次才能分享不方便也不要緊,您的解說已很清楚了


綜合分析,小弟感覺還是最後定型的OM-1 MD版本最吸引我,舊型號除頂蓋字體(M-1)特別,結構上差異之處似乎都是後來越改越好(或符合批量生產需要)
jenhoxen wrote:


綜合分析,小弟感覺還是最後定型的OM-1 MD版本最吸引我


如果真的要說到最佳的版本.

那應該是OM-1N.我有收藏過.
jenhoxen wrote:
那個連結,我試了在粗體綠色字上按右鍵,選擇[複製醒目顯示文字的連結]後,在新視窗網址列貼上,仍導向本篇相同網頁

這個我都是利用雅虎網站.打上要搜尋的相機.

然後就會出現.該相機的一些相關的網頁資料.

英文的比較多.再來是日文.中文.德文.還有法文.

大多可以翻成中文.簡體字也可以選擇為繁體字.

但是該翻譯軟體.有時語意繁雜.甚至於會怪怪的.
我來複製那篇文章.分享轉貼如下:

奧林巴斯 M-1

M-1 標誌   奧林巴斯 M-1
 M-1 是一款在小巧輕便的時代推出的相機,當時人們認為單反相機又重又大是理所當然的。當奧林巴斯滿懷滿意地宣布它時,它的緊湊性讓世界震驚。
 眾所周知,M-1這個名字在Rights投訴後立即改名為OM-1,但與後來的OM-1不同的不僅僅是這個名字。每個部分的製作都存在差異。讓我們用一張圖片來看看。

   
在上圖中,M-1 在左側,OM-1 在右側。這裡的區別在於,M-1 上的安裝固定螺絲(黃色箭頭所示)為負,而 OM-1 上為十字螺絲,您可以在 M-1 上看到類似滾輪的機構。 , OM-1 只有一個小突起(紅色箭頭)。這個滾輪是把鏡頭的光圈值(相對值)傳遞給機身的部分,但貌似這是因為前期和後期的傳輸結構不同。根據維修手冊,內部內置了一個類似的滾筒。





這些圖像是倒帶離合器釋放開關之間的區別。同理,左邊是M-1,右邊是OM-1,但紅色箭頭所指的紅色標記是M-1橫長方形,OM-1是圓形。我推測這個開關操作是橫長的,以直觀地顯示它是轉動而不是按下,但效果成本很高,所以我認為它是立即圓潤的。


   

上面兩張圖顯示,取景器目鏡框到鏡頭的深度不同。很抱歉這有點難看,但紅色箭頭之間的間隔表示深度。左側的 M-1 較淺。我不知道為什麼它變得更深或它有什麼影響。

   

接下來的兩個是膠片導軌末端的銷釘之間的差異。左邊的M-1兩邊各有兩個,而右邊的OM-1左邊只有兩個。隨之而來的是後蓋上壓板的寬度也不同。當你微笑時,你需要小心。


   

上面的兩張圖片比較了繞線桿。頂部是 M-1,底部是 OM-1。左邊的圖像是槓桿的上表面,右邊的圖像是槓桿的背面。OM-1 槓桿在單個鋁合金板上只有一個雙面孔,而 M-1 槓桿的鐵製部件用三個螺釘固定在槓桿上。顯然耐用性會有所不同。這可以稱為質量過高。

 如您所見,M-1(包括早期的OM-1)和後來的OM-1即使稍微研究一下也有這樣的差異,而且內部結構似乎還有進一步的差異。不僅僅是頂蓋不同。通過對兩者的操作和比較可以看出,捲繞感覺和釋放感覺(包括快門聲和反光鏡衝擊)是完全不同的。我特別關注這個領域。
 最近,M-1的黑色成了雜誌上的熱門話題,但從圖片上看,我覺得內容就像OM-1。就算奧林巴斯真的做了,如果內容是OM-1,我也不想認它是M-1。我個人認為它應該被稱為 M-1 Gray 而不是 M-1 Black,直到它被證明是 M-1 在內容上。

[空白的地方是圖片.上面樓已有貼出.請參照一下].(我電腦還是無法完全運用)見諒喔!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