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機和電子機拍出來有甚麼分別,
求教
XD攝錄狂 wrote:
底片機和電子機拍出來有甚麼分別...(恕刪)
樓主問"拍出來有甚麼分別",那指的應該是成品的差別,不是機器有何差別。
底片機拍出來的叫"底片",常見有正片、負片、黑白片之分,庶民拍照負片尤其通行,早期大多必須先洗成紙本照片才看得到成果。
電子(數位)相機拍出來的是"數位相片",拍完即刻可於螢幕上觀看成果,無須經過沖洗過程。(如只拍RAW格式,上電腦須經解碼格式轉換)
一般而論,數位照片較"乾淨感",底片照片較"顆粒感"。數位相片較"清晰銳利"、底片照片較"圓潤溫和"(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了,說"較模糊"好像也不對)。不過這只是一般印象通識,隨設備、拍攝..不同而有別,不是必然的。
二者一般給人的印象,除了上述畫質之外,色調的差別是比較受關注的。
色調不好"用說的",文字語言無法精確描述色感,這只好親身體會、自己去拍拍看了。或者多看傳統底片大樓,與數位相片大樓交互比較,看多了自然能體會。
至於其他許多"文學式、玄學式"的"迷人色彩"描述,我就不提了,因為連我自己拍了三十年都不信,哈!
現今底片照片常用"底片掃描機"掃描成電子照片,方便網路分享。經掃描後的照片其實已經是"數位相片",只是一般數位相片感光對象是透過鏡頭的直接實景,而掃瞄照片感光的對象是底片,實景經由底片紀錄色彩一次,再經掃描器CCD解讀一次,屬於二次性"翻譯",這樣的差別而已。
真正考究數位相片與底片相片的種種差異,其實並不容易。前者被設計為"拍完螢幕上看、有需要再洗成紙本照片";後者被設計為"拍完洗成照片(正片用燈箱、放映機看)、有必要再掃描成電子檔案"。天生適合觀看的媒介就不一樣,二次轉換媒介又難免會擴大誤差,不易"客觀比較"。不過這是理論的,重點是"人看照片的感覺"有時不受理論約束,你自己去看,喜歡甚麼就用甚麼就好。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