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Rolleiflex SL35系列 QBM 蓋農舍!!!!!

提起 Rollei, 自然會想到中片幅裡的銘機: TLR. SL66系列...或是經典袖珍機35系列,

但他的135片幅其實也出了不少方便好用的相機, 如全機械快門的SL35,SL350,SL35M, 具矽感光元件測光的SL35E等, 以CP值而言個人最推純機械的SL35, 不大台手感不錯又便宜, 快門清脆聽齒輪聲都爽, 最方便的則是SL35E, 有A-mode, 配合後期鏡頭可全開對焦測光, 測光值也準
(但我自己是用SL350, 因為跟SL35幾乎一樣的外觀和機械手感, 但對焦屏更大更亮, 還有磨砂/微稜/裂像3合1對焦區域)

配件豐富, Rollei 原廠就有出: M42-QBM轉接環, 鏡頭倒接環, 微距接寫環, 2X增距鏡, 手把...等, 使得功能上媲美SL66的超多特異功能, 體積重量卻小很多~

最重要的更有身為CY鏡同宗老哥的 Zeiss QBM 鏡頭群支援火力, 同樣結構還有的鍍膜是色彩表現不下於T*的HFT, 有的是層次很好的Zeiss單膜, 可惜不知為何就是冷門,
(以前可能不好轉接, 現在有了索尼一切不是問題...),

目前我正努力讓QBM鏡頭群在隔了40幾年(1970-快半世紀了)後能一家團聚, 不敢希望冷門系統能蓋大樓, 希望至少能像農舍蓋個2層而且不倒就好~

目前預計收藏 (缺藍字部分, 有的天價有的量少, 遇到瓶頸了...)
Carl Zeiss Distagon 15/3.5 HFT 13枚/12群
Carl Zeiss F-Distagon 16/2.8 HFT 8枚/7群
Carl Zeiss Distagon 18/4 HFT 10枚/9群
Carl Zeiss Distagon 25/2.8 8枚/7群
Carl Zeiss Distagon HFT 28/2 9枚/8群
Carl Zeiss Distagon 35/2.8 6枚/6群
Carl Zeiss Distagon 35/1.4 HFT 9枚/8群
Carl Zeiss Planar 50/1.8 7枚/6群
Carl Zeiss Planar 50/1.4 HFT 7枚/6群
Carl Zeiss Makro-Planar 60/2.8 HFT 6枚/4群
Carl Zeiss Sonnar 85/2.8 4枚/4群
Carl Zeiss Planar 85/1.4 HFT 6枚/5群
Carl Zeiss Tele-Tessar 135/4 4枚/4群
Carl Zeiss Sonnar 135/2.8 HFT 4枚/4群
Carl Zeiss Tele-Tessar 200/4 6枚/5群
Schneider Angulon 35/2.8 7枚/5群
Schneider Xenon 50/1.8 6枚/4群
Schneider Tele-Xenar 135/3.5 5枚/5群

PS. 等這幾顆實拍照片貼完, 可以再把Rollei機身所能轉接各家的鏡頭也一併分享~


先從 Distagon 25mm 開始吧: (有些暗角是因為UV沒拔造成)
顏色真的很濃, 難怪D25被叫色彩之王, 但正片那幾張是因為iso忘記調回, 所以濃爆了...
Rolleiflex SL35系列 QBM 蓋農舍!!!!!
SL350 + Vista 100:










SL35E + Kodak 100D正片:











2013-12-06 19:49 發佈
300年沒上來po圖,就為了這個讓我甚有好感的系統而破了功(感覺這不好蓋啊:P
不過玩過主要幾家的相機後覺得機身的手感尚可,但是鏡頭實在是我的心頭好
可惜現在除了日製的rolleiner其他Rollei自家,Zeiss,Schneider的鏡頭價格都飛天了

願聖母保佑此樓,順便祈禱價錢突然大幅下滑XD

SL35 + Rollei HFT Planar 50 1.8 + Kodak Portra 160


wingdom wrote:
300年沒上來po圖...(恕刪)

幸好都收了差不多, 連D35/1.4都有了, 不然有些價格的確是直逼CY, 甚至超越了,
(35/1.4, 85/1.4, 135/2.8....)
倒是其他大部分焦段還是有新加坡製的便宜大碗, 結構都一樣~ 但便宜不少!

我也是從最容易入手的Planar 50/1.8開始後, 一發不可收拾集到現在, 就是覺得比T*有味道些~
樓蓋不起來是也沒差, 只是覺得好鏡頭群被埋沒太可惜些了~

megafalcon1 wrote:
幸好都收了差不多, ...(恕刪)

135/2.8跟c/y的那一顆完全是兩回事,他的結構是源自於Contarex的olympia sonnar畫質非常優異,而c/y的135/2.8則是高cp值的產物.

至於50/1.4,他結構與c/y的完全相同,但不知為何鏡組完全小了一號,視角也多一度左右.

蔡司從contarex到c/y之間有一段空白的歷史,或許能從qbm接環看到一些端倪
Tessar;Xenar;Color Skopar

tessar wrote:
135/2.8跟c/...(恕刪)

是啊, 應該說全系列口徑幾乎都是49mm起跳, 比CY小了一號, 卻具備相同規格,鏡身也都是金屬製~
有些結構有細微差異, 例如單片玻璃變為一組膠合玻璃以進一步修正等
甚至有些流傳長久的經典結構據說都是源自Contarex, 但不管事實如何,
畢竟那時期的西德大廠蔡司.老福.祿萊.肖特之間關係真是很深, 不是源自同宗.併購就是股東關係,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鏡頭絕對都是好東西, 用料也是一時之選無誤!!
Rollei HFT最有名就三顆16/2.8、35/1.4與85/1.4,小弟有幸收集到前兩顆,85本來一度有機會入手後來還是錯過了,真可惜。
請問樓主跟版友們知道carl zeiss planar 50 1.8 跟Rollei planar 50 1.8有什麼差別嗎(除了有沒有HFT鍍膜
小弟財力有限的很如果差不多就不花冤枉錢了:P
wingdom wrote:
請問樓主跟版友們知道...(恕刪)


這版本共有5版, 3種頂針設計(QBM-I, QBM-II, QBM-III)
基本上結構都是一樣的(7枚), 因為這顆從QBM-I到QBM-III, 3種版本我都有收過,
差異上只有外觀跟鍍膜, 鏡片或許早期德製(掛Carl Zeiss)與後期新加坡版有差, 但實拍應該是看不太出來(鍍膜可能影響發色等更大)

收藏性的話, 單膜以 Carl Zeiss, Made in Germany 優先, 實拍可收同為單膜的新加坡版(QBM-I),
多層HFT的話, 以早期只寫 HFT 的較稀少(QBM-II), 實拍最後期寫 Rollei-HFT 的橡膠環新加坡版(QBM-III)最便宜,
還有一版全金屬 Made by Rollei, QBM-II 也不錯, 外觀是全金屬, 又可全開光圈對焦測光(使用SL35E時)

PS. 另外還有一版掛 Voigtlander Color-Ultron的, 其實結構也是一樣, 有人說鍍膜跟HFT不同,
但我比較過每一片鏡片的反光顏色幾乎都一樣, 實拍相同場景我也分不出差異, 所以我覺得是一樣的東西才對, 這版有出QBM-II和M42接環~
謝謝大大的解答,看樣子我還是把小朋友留下來準備收其他鏡好了:)
再來輪 Distagon 35/2.8
我用的這顆也是早期金色鍍膜, 非HFT德版, 雖然顏色沒D25暴力(D25有名的不就是顏色~)
也沒有老大哥 Distagon 35/1.4有名,
但同樣2.8時, 畫質其實也不太輸老大哥, 取向不同吧~
因為這算小顆, 很適合掛著一機一鏡, 拍風景變形/解析/邊角也都OK,
我是都拿來拍小孩或街拍居多, D35/1.4實在太大顆,太醒目了...
散景當然是不能跟D35/1.4比, 但反正街拍沒差, 轉到無限遠直接拍就好~


SL35E+RDP3:




SL35E+Vista100: 東西的質料細節都能保留得不錯~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